萬民敬仰的網際網路正在走下神壇。
曾唯BATJ馬首是瞻的媒體報道的聲音越來越小;曾被人津津樂道的烏鎮網際網路大會逐漸沉寂;曾經恨不得擠破腦袋也要進大廠修福報的年輕人,將目光轉向了體制;曾經享受過網際網路帶來的便捷服務的90後也開始吐槽網際網路的套路……
猶記得2017年的時候,中國網際網路火的發燙,各種新概念讓人眼花繚亂,馬雲、馬化騰、李彥宏等人在眾多消費者與創業者的眼中,猶如神話一般的存在。網際網路猶如一匹脫韁的野馬,馳騁在各個領域,同時也促使實體產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動盪與變革。
其興也勃焉,其“衰”也忽焉,整個過程不足十年,中國網際網路究竟怎麼了?
有錢能使磨推鬼
有句老話叫做有錢能使鬼推磨,之所以說是老話,可能也只適用於古時候。真正到了網際網路時代,人們見識到了資本操控輿論的力量之後,才發現“有錢能使磨推鬼”。
去年4月份,阿里天貓總裁原配在微博喊話網紅張大奕不要再來招惹自己老公,嗅覺敏銳的吃瓜群眾蜂擁而上,#天貓總裁夫人手撕小三#的話題迅速躥紅了微博、知乎、小紅書等各個平臺。但是沒過多久,相關內容被刪得一乾二淨,這件醜聞似乎從來沒有存在過。
在處理危機公關上,從來沒有一家實體企業能像網際網路企業這麼迅速,也從來沒有一家網際網路企業能像阿里這麼強悍。出事後不久,作為輿論漩渦的微博快速刪掉了相關內容。之前劉強東事件在微博上持續發酵了幾個月,也沒見微博對此進行干預。
差別對待的背後只是因為資本控制了輿論陣地,即阿里是繼新浪之後微博的第二大股東,這也就不難理解微博撤熱搜為什麼會如此迅速。畢竟是自己人出事,能幫一把就幫一把。當然,明眼人都能看出來,阿里投資輿論聲量最大的微博,意欲何為。
實際上,資本的力量不止如此,網際網路圈子裡眾多玩家都對阿里忌憚三分。針對該事件,不僅知乎刪除了相關內容,小紅書上相關帖子下面也禁止評論。控制輿論不可怕,可怕的是控制輿論背後的目的,是為了社會能夠更好地發展,還是為了一己私利?答案顯而易見。
阿里只是資本控制輿論的一個縮影,為了自身的利益,太多網際網路企業對社會輿論進行了干預。大到BATJ小到不知名的創業公司,都可以在輿論控制上上下其手。當網際網路成為輿論的主戰場,而網際網路又是由網際網路企業所組成的時候,也就意味著輿論掌控到了資本的手裡。
商人是逐利的,從利益出發對社會輿論進行控制的時候,無疑是讓商人左右整個國家民眾的認知。國家允許嗎?當然不可以。正如一位網友評論所說: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而不是資本主義國家。也正是因此,近兩年,國家對資本操作的一系列事件管控力度越來越大,以此進行警醒。
大魚、小魚與蝦米
前兩年,一個50塊單子,加上補貼能收到45塊。
今年,一個50塊的單子,能收到30塊已經是很高了。
這是餐飲店店主的現狀,也是網際網路企業的現狀。消費者付的錢還是那麼多,只不過大頭從餐飲店店主的身上逐漸到了網際網路平臺的身上,轉變的背後只是因為網際網路頭部企業掌握了流量入口。
一個餐飲店店主表示到:
上了外賣平臺不賺錢,不上外賣平臺還不行,因為現在的年輕人都點外賣。更無奈的是,還沒有其他平臺可選。
餐飲店店主、滴滴車主、消費者甚至眾多小型創業公司,似乎都過著一種“網際網路頭部企業為刀俎,我為魚肉”的日子。入駐平臺的店主、車主發現單子越接越多了,利潤卻越來越低了,消費者發現錢花的越來越多了,享受到的服務卻越來越少了,自己“赤裸”地越來越厲害了。
而最近一則比較火的小品《網際網路體檢》,將網際網路企業套路消費者進行了完美的還原。沒有隱私的網際網路時代、永遠×不掉的廣告、VIP專屬廣告等,一環套一環的背後,只不過是為了將到手的流量變現。消費者就像韭菜一樣被割了一茬又一茬。
在沒有網際網路的時候,整個商業環境是大魚、小魚與蝦米,生態是平衡的。因為技術不發達,企業沒有掌握太多消費者的資料,因此不管是大企業還是小企業都能夠賺到錢。但到了網際網路時代,頭部企業憑藉著各種條款與技術進行資訊收集,而收集資料越多的企業越賺錢,“脅迫”消費者顯得易如反掌,底線也越來越低。他們不僅知道如何讓消費者進行多次消費,甚至還可以用賺來的錢吞併企業其他。
於是,小魚沒有了,甚至連蝦米都不敢誕生了,“壟斷”的時代到來了。
消費者、店主甘願被割韭菜的背後,其實是眾多垂直領域的網際網路企業幾乎都只剩一兩家。它們似乎在叫囂著:你沒有選擇。但是,國家看不下去了。作為企業來說,自身想要發展固然沒有錯,因此對割韭菜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可是為了發展自身搞壟斷,透過收購、擠壓扼制其他企業的誕生,最終受損害的是國家。
人都是有惰性的,企業也一樣,因為缺少競爭對手,便少了一份危機感,創新與發展的腳步也越來越慢,最終影響到的是我國經濟的發展。因此,扼制競爭對手的發展,看似是損人利己,但是當這個“人”是國家的時候,利己也就不會再被容忍了。
褪去神秘感的網際網路
被割的多了,自然就清醒了。
最初的盲目崇拜源自於網際網路對消費者的確造成了前所未有的衝擊,從創造性、體驗、效率包括價格等各個方面。最明顯的就是購物,因為網際網路的出現,消費者購物可以足不出門地貨比百家,可以七天無理由退貨,可以檢視已買使用者對於商品的評價,這些創新極大地刺激了消費者在購物方面的需求。
因為感到新奇,所以網際網路消費火了,並且人人叫好。但是,隨著網上購物不再新鮮,網際網路以工具的形式成為了消費者生活中的常態。消費者不再從內心裡崇拜網際網路,而眾多伴隨著網際網路成長起來的年輕人更是以平常心看待網際網路。
褪去神秘感與新鮮感之後,人們更加客觀地看待網際網路的利與弊,也敢更加直白地吐槽網際網路公司的套路。
消費者對網際網路的崇拜歸於平靜之後,國家對於網際網路的監管也逐漸走上了正軌,相關的法律法規越來越健全,約束管控的聲音也越來越大。
實際上,網際網路公司在中國能夠快速發展的背後,其實是國家給予了它太多自由發展的空間。1994年,網際網路進入中國,面對這一新生事物,沒有人知道未來它會走向哪兒,也沒有人知道它會對經濟造成什麼樣的影響,沒有相關的法律對此進行約束,它擁有無限大的、自由發展的空間。因此,它可以肆無忌憚地收集消費者的資訊,美名其曰大資料;它也可以隨意左右輿論,因為沒有相關法律的約束……
到了2013年的時候,國家對於網際網路的部分監管條款還是借鑑的國外。
但是,網際網路終究是要為國家而服務,因此,就必須接受國家的監管,資本的無序擴張以及反壟斷終將會成為過去。近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以及國家網際網路資訊辦公室分別對《網際網路平臺分類分級指南》和《資料出境安全評估辦法》兩項法規徵求意見。
網際網路已經度過了開疆擴土的蠻荒時代,關於網際網路監管的法律法規會越來越健全,消費者也會更加辯證地看待網際網路發展的是與非。褪去光環之後,網際網路企業會摒棄浮躁真正沉下去。而接下來的十年甚至是二十年,我國眾多實體企業也會迎來更多的發展機會,他們可以從網際網路企業身上借鑑更多的經驗,也可以少走更多的彎路,也必然會有一批偉大的企業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