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印度教經文了解印度教》(哈佛公開課)第四講 印度教簡史
公元前 2600-1700 年--印度河流域文明
印度河流域文明是已知的南亞地區最早的城市人口中心。到公元前 2600 年,這裡已成為主要的貿易中心,並隨著人類活動而繁榮,儘管到公元前 1700 年,該文明因不明原因而衰落。Harappa 和 Mohenjo-Daro等主要城市顯示出活躍的經濟商業活動、藝術文學創作以及複雜的城市設計。這些遺址的考古遺蹟在公元 1921 年被發現
注:對應中國歷史-公元前2500約為黃帝炎帝時代,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為夏朝
公元前 1500 年--《梨俱吠陀》
最早的《梨俱吠陀》讚美詩開始透過口頭傳播。梨俱吠陀是四部吠陀(吠陀又譯為“韋達”,是知識/啟示的意思)中最早的吠陀,其餘三部被稱為《薩摩吠陀》、《耶柔吠陀》和《阿闥婆吠陀》。梨俱吠陀包含各種讚美詩,涉及的主題包括宇宙的創造和結構、自然世界以及對包括雷神因陀羅和火神阿耆尼在內的眾多神靈的讚美。在祭司儀式中需要圍繞火祭壇吟詠這些讚美詩。
注:對應中國歷史-公元前1600年商湯滅夏,商朝建立;公元前1300年商王盤庚遷都殷
公元前 600-300 年--《奧義書》
奧義書是出現在每部吠陀書末尾的哲學對話。因此,它們也被稱為“吠檀多”,字面意思是“吠陀的終極”,這個術語也指印度哲學的幾個流派,這些流派將奧義書稱為權威和智慧的源泉。與吠陀早期強調在儀式祭司過程中背誦吟詠相比,奧義書在本質上更加內省,強調對宇宙本質的瞭解。
注:對應中國歷史-春秋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戰國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公元 100 年--《摩奴法典》
一些權威論著和稍後出現的摩奴法典,討論了關於“法dharma(達摩)”的話題,該詞可被翻譯為義務、法律、倫理、道德秩序等。這些文字提供了關於如何按照宇宙的法度秩序行事的實用教義,包含了社會秩序、家庭生活和二性關係的解決辦法。有許多文字屬於達摩文學(即所謂的達摩經典),這些文字中最著名和最廣為閱讀的是《摩奴法典》。
注:對應中國歷史-東漢25年到220年,公元105年蔡倫發明造紙術
公元 200 年--《摩訶婆羅多》《羅摩衍那》《薄伽梵歌》
《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這兩個印度教傳統的主要史詩,以敘事形式完成,成為流傳至今的故事。儘管這些史詩敘事的最早版本可能出現在幾個世紀之前(摩訶婆羅多的敘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400 年),但這兩種敘事都隨著時間的推移繼續發展,直到公元早期幾個世紀才基本定型。《薄伽梵歌》作為《摩訶婆羅多》第六篇的一個插曲出現。《薄伽梵歌》是世界上最為廣泛閱讀的文字之一,講述了戰爭前一天武士阿周那和黑天奎現那之間的對話。文字在宏大的文學敘事的背景下融合了廣泛的哲學思想。
注:對應中國歷史-東漢25年到220年,三國220年到280年, 公元200年官渡之戰
公元320年--《往世書》
最早的《往世書》在笈多王朝時期開始創作,這是個偉大的智慧發展和文學興盛的時代,《往世書》在後來的幾個世紀裡被持續寫作。“往世書”意為“古老的、古代的”,即文字的主題——古代的過往。有 18 部大往世書、18 部小往世書和各種其他鮮為人知的鄉土往世書。這些文字涵蓋了一系列主題,包括宇宙學、時間的本質、帝王的譜系以及關於印度教諸神的神聖敘述。隨著吠陀神祇受歡迎程度的下降,而毗溼奴和溼婆等新神祇的興盛,《往世書》在重塑印度教神殿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注:對應中國歷史-東晉(317年到420年)
公元700年--印度南部虔敬文學和虔信傳統的出現
虔敬文學和虔信傳統在七世紀末開始出現於印度最南端的泰米爾語地區。雖然虔敬詩歌的起源和“虔信運動”通常可追溯至《薄伽梵歌》,但直到七世紀末,虔敬文學才開始以我們今天認為是虔敬詩歌的形式出現。最早用泰米爾語創作的詩歌圍繞著毗溼奴和溼婆兩大神展開。
注:對應中國歷史-唐618年到907年
公元1400年--印度北部虔敬文學和虔信傳統的出現
用印地語和其他印度北方語言寫就的虔信詩歌盛行於14 到 18 世紀。這一時期後期,印度教虔信文學的創作與南亞不同地區的伊斯蘭教和錫克教虔信作品一起蓬勃發展。跨越宗教界限的詩歌和敘事作品共享許多主題和文學手法。這一時期的印度教虔信詩歌的一個主要潮流是寫給毗溼奴和他的兩個主要化身奎師那和羅摩,以及寫給諸多形式的女神。這就是“saguna bhakti” 潮流——對有形之神的忠誠。而另一潮流“nirguna bhakti”則是對無形之神忠誠。
注:對應中國歷史-明1368年到1644年 公元1405年起鄭和下西洋
公元 1869 年--聖雄甘地的誕生
印度獨立運動領袖聖雄甘地誕生,他的非暴力不合作抵抗模式激發了世界各地無數其他類似的努力。在 20 世紀初的自由運動期間,他從《薄伽梵歌》尋求靈感,並撰寫了一篇對於《薄伽梵歌》的著名評註,至今仍廣為流傳。
注:對應中國歷史-滿清1636年到1911年 洋務運動時期
公元 1893 年--斯瓦米.維帷卡南達出席世界宗教議會
斯瓦米.維帷卡南達 Swami Vivekananda)又譯為“辯喜”,出席在芝加哥舉行的世界宗教議會,這是許多人第一次見到修煉的印度教徒。維帷卡南達在整個 19 世紀末的演講和著作中繼續為世界觀眾解釋印度教哲學,並撰寫了對《薄伽梵歌》評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