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之際有一員猛將叫王輔臣,被當時的人稱為“活呂布”,王輔臣的一生確實和三國時期的著名猛將呂布很像,數易其主,凡是他跟隨過的上司結局大都是以橫死收場,王輔臣簡直就是清朝時期的“活呂布”,可以說在當時他喊一聲“老大”誰敢接著呢?
在康熙時期吳三桂爆發三藩之亂時,當時身為陝西提督的王輔臣跟隨吳三桂反叛康熙,在三藩之亂時王輔臣的叛軍距離京城最近,曾經一度對康熙造成了極大的威脅,不過他最後卻在關鍵時刻投降了康熙,使得三藩之亂的局勢進入了新拐點,加速了吳三桂的敗亡,但令人不解的是投降後的王輔臣卻最終選擇了自盡,這又是為何?下面就來說一說王輔臣其人其事。
前半生王輔臣反反覆覆周旋於各種勢力之間
王輔臣本來姓李,原名叫李輔臣,他的父母是明末時期一位中層官員家中的下人,由於父母整日在別人打工幹活,所以王輔臣從小就缺少父母管教,也因此養成了他長大之後好勇鬥狠的性格。
王輔臣年輕時沒有手藝,也找不到工作,全靠父母養活,就是現代的啃老一族。而且王輔臣生性豪爽大方,不能掙錢不說,花錢還大手大腳,結果他的父母年老去世後,他是家無餘財。
不過幸好王輔臣有一個親姐姐,他姐姐嫁給了一位名叫劉一衝的農民,當時正值明末農民大起義,劉一衝也受不了明朝政府的剝削,因此加入到了闖王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之中。逐漸劉一衝在農民起義軍中混成了一個首領,所以小舅子王輔臣在父母去世後就投靠了姐夫的農民起義軍。
王輔臣身材魁偉健碩,性格剛毅,在戰場上毫無畏懼還極為勇狠,因此劉一衝十分欣賞這個小舅子,對他頗為重用和提拔。
不過逐漸的王輔臣性格毛病暴露出來,他花錢大手大腳,還嗜賭如命,曾經創下過一夜輸掉六百兩銀子的紀錄,以王輔臣當時的地位他手中肯定拿不出這麼多錢,估計都是姐夫劉一衝替他還的賭債。
所以劉一衝逐漸對小舅子王輔臣越發瞧不上眼,他暗中打算殺掉這個不務正業的小舅子,可王輔臣太勇猛了,劉一衝在跟他喝酒時想暗算他,結果被王輔臣反殺了。殺了親姐夫,那王輔臣在農民起義軍中也混不下去了,因此王輔臣連夜就脫離農民起義軍逃跑了。
王輔臣後來跑到大同投靠了明朝政府軍,隸屬於大同總兵姜瓖麾下,姜瓖手下有一名叫王進朝的參將,是他將王輔臣招入軍中,在招兵時王進朝就一樣相中了白皙俊朗、高大魁梧的王輔臣。
這個王進朝一生無子,他十分器重和欣賞王輔臣,於是將他收為養子,所以王輔臣才由原名李輔臣改為王姓。
後來王輔臣憑藉自己的能力也獲得了大同總兵姜瓖的賞識,在王進朝去世後,姜瓖就讓王輔臣接管了王進朝的軍隊,由此王輔臣逐漸成為統軍將領。
由於王輔臣在軍隊中向來喜好穿白衣白甲,加之他在作戰時善於使長槍,整體造型非常酷似民間傳說的呂布形象,因此當時明軍中都稱他為“活呂布”。
後來李自成起義軍佔據了山陝地區建立了大順政權,姜瓖見勢不妙就率部投降了李自成,作為姜瓖部將的王輔臣也跟隨投降了李自成,當然此時已經改姓的王輔臣也沒有再被昔日農民起義軍中的戰友認出來。
姜瓖投降後李自成依舊任命他為大同總兵留鎮大同,但是李自成肯定是不放心姜瓖,所以派了大順軍中的將領柯天相和張天琳協同姜瓖留守大同,名為協同,實際上二人就是監視姜瓖的。
後來李自成率義軍攻克了京城,逼得明末帝崇禎自盡,但是李自成佔據京城僅四十餘天就被山海關總兵吳三桂聯合清兵擊潰了,李自成被吳三桂和清朝聯軍打的一路西逃,清軍依舊對李自成緊追不捨,所以原來投降李自成的明朝官員都開始紛紛反水投降清朝了,這其中也包括了王輔臣的上司姜瓖。
在清軍進入山西之後,姜瓖就已經和王輔臣商議決定降清,王輔臣也贊成投降清朝,但是降清的障礙就是李自成留下監視他們的柯天相和張天琳,
姜瓖比較擔心柯天相和張天琳手下的大順軍隊不好控制,王輔臣當即向姜瓖表示三天之內當獻上柯、張二人的人頭。
王輔臣以姜瓖名義邀請柯天相和張天琳赴宴喝花酒,結果柯、張二人毫無防備赴宴,等待他們的哪有美女和美酒,只有想殺他們的王輔臣,勇狠的王輔臣直接一刀一個將二人送上了西天。
殺了柯天相和張天琳之後,姜瓖就讓王輔臣攜二人的人頭到清軍統帥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二子阿濟格的大營投降。
當時清朝處於順治時期,但是年幼的順治是被叔叔多爾袞所擁立,因此多爾袞是當時的清朝攝政王,也是實際的掌權者。姜瓖和王輔臣投降的事情,多爾袞十分高興,他讓哥哥阿濟格接受了姜瓖投降,並繼續任命姜瓖為大同總兵。
實際上多爾袞對於姜瓖這種反覆投降之人並不信任,因此他又讓哥哥英親王阿濟格留守大同,姜瓖名義上是大同總兵,實際上大同軍政大權都控制在阿濟格手中。
阿濟格是多爾袞同母親哥哥,他是一個有勇無謀的人,他不會搞政治拉攏,因此阿濟格在統治大同時期,非常殘暴不得人心,而且對姜瓖也極為不尊重,不僅阿濟格不尊重姜瓖,連多爾袞也不信任姜瓖,經常把他叫到京城警告一番。
因此姜瓖逐漸對清朝不滿,暗中積極與南明聯絡,有了反清復明的想法。所以在順治五年(1648年),多爾袞能征善戰的弟弟豫親王多鐸病逝,多爾袞深受打擊也一病不起,姜瓖眼看清朝兩大支柱人物不是死就是病,他認為反清機會來了,決意起兵反清。
姜瓖最先找到王輔臣問他願不願意和自己一起反清,王輔臣當時還表現得比較講義氣,當即表示願意追隨老大,於是姜瓖就和王輔臣帶人突然殺進了阿濟格在大同的英親王府中。
阿濟格被姜瓖這股軍隊殺得毫無防備,但他為人十分勇武,親自帶刀指揮部屬抵抗,這一場惡鬥中,王輔臣也是帶刀正面硬鋼阿濟格,自認為勇武過人且向來瞧不起漢人的阿濟格突然被王輔臣殺得一愣一愣的,他才發現原來姜瓖手下有這麼勇猛的將領,這也讓阿濟格記住了王輔臣。
最終阿濟格被姜瓖和王輔臣殺得落荒而逃,阿濟格帶著極少數的護衛翻越城牆才僥倖逃出了大同。
打跑阿濟格之後,姜瓖又恢復了大同的明朝旗幟,他自稱興漢將軍,宣佈效忠南明永曆皇帝,並打出反清復明的口號,姜瓖起義很快得到了山陝地區十多個州縣,這些地區的前明降清官員也很快跟隨姜瓖起義,因此這件事史稱“姜瓖大同反正”。
姜瓖起義給予了多爾袞極大震撼,多爾袞得到訊息後,不顧病體親自帶領八旗精銳出征大同,阿濟格與多爾袞匯合後,多爾袞就派阿濟格為前鋒攻打太原,阿濟格為了報復被驅逐出大同之辱,揚言攻下大同後一定要屠城洩憤。
面對清軍來攻,姜瓖就派出了手下大將王輔臣去抵禦,王輔臣在對陣清軍時一身白衣白甲加上一匹黃馬,在清軍陣中來回拼殺如入無人之境,由於王輔臣的驍勇和靈活都很像極了麻雀,因此清軍當時給他起外號為“馬鷂子”。
以至於後來王輔臣給八旗軍留下了陰影,王輔臣所到之處清軍紛紛高喊“馬鷂子來啦”並退避,阿濟格和多爾袞的兩次對大同合圍都被驍勇善戰的王輔臣所破壞,這也迫使多爾袞抽調了當時華北地區絕大部分可抽調的機動部隊前來參與大同之戰。
隨著清軍的重兵調來,大同很快被困成了一座孤城,王輔臣這時候知道姜瓖覆亡在即了,為了保全自己,王輔臣決意降清。在姜瓖敗亡前夕,王輔臣孤身赴阿濟格大營請罪投降,阿濟格雖然性格粗莽,但對王輔臣卻頗為欽佩,因此他對王輔臣投降十分高興,並沒有記恨他險些殺死自己的事。
最後姜瓖的部將楊振威投降將其殺害並開啟大同城門放清軍進城,大同徹底被平定,阿濟格為了震懾其他反清復明的人,下令將大同全城軍民進行屠殺,大同城內除了楊振威和王輔臣等降將士兵及家屬沒有被殺之外,其餘軍民全部被殺,史稱“大同之屠”。
王輔臣投降之後卻並沒有得到多爾袞信任,多爾袞褫奪了王輔臣的兵權,將他和他的部屬士兵全部編入辛者庫罪籍身份,並讓王輔臣入京待罪。
王輔臣進京之後,雖然是罪籍身份,但是滿洲人崇尚勇武,王輔臣的威名讓八旗精銳都為之躲避,因此滿洲貴族都比較欽佩王輔臣,當時京城中的貴族往往以結識“馬鷂子”為榮。
直到多爾袞去世後,順治親政,王輔臣獲得了順治青睞,擺脫了罪籍身份,並被順治提拔為一等侍衛。
截止到此時,王輔臣先後歷經五次叛變,先從農民軍叛變到明朝軍隊,又從明朝軍隊叛變回農民軍,再從農民軍叛變到清軍,又從清軍叛變到明軍,最後又叛變回了清軍。五次叛變反反覆覆,不過在順治的青睞和信任之下,讓王輔臣已經決心報效清朝了,不過最終王輔臣沒想到後來的局勢變化。
被迫參與三藩之亂
順治十年(1653年)西南地區出現了反清高潮,局勢非常複雜,順治派出了前明降將洪承疇前往平定西南,順治為了保護洪承疇的安全,特派一等侍衛王輔臣為洪承疇貼身保鏢。
在平定西南期間,王輔臣對洪承疇照顧的是非常周到,因此洪承疇非常認可王輔臣,西南地區被平定之後,王輔臣就被洪承疇推薦給了吳三桂。後來經洪承疇和吳三桂聯名保舉,王輔臣在吳三桂手下出任了總兵。
吳三桂對高大魁梧還面目俊朗的王輔臣也十分喜愛,對他猶如親兄弟一般。可是王輔臣後來得罪了吳三桂的兒子吳應麒,而吳三桂為人外寬內忌,王輔臣擔心吳三桂日後報復自己,因此王輔臣透過走康熙時期大學士圖海的關係,得以被調任為陝西提督,王輔臣也由此脫離吳三桂,真正的成為統兵一方的高階軍官。
也許是失去之後才知道珍惜,吳三桂一看王輔臣被調走了才有些惋惜,為了拉攏王輔臣,吳三桂在他臨走前贈送了他兩萬兩白銀。
王輔臣在出任陝西提督前需要進京述職,在進京述職期間他就受到了親政不久的少年康熙接見,康熙當時雖然年少,但卻十分會拉攏人心,政治素養很高,他素聞王輔臣在軍中的驍勇之名,因此對王輔臣極為拉攏,康熙特意將王輔臣旗籍抬為漢軍鑲黃旗。
在臨別之時,康熙更是將順治遺物兩把豹尾槍中的一把送給了王輔臣,康熙意味深長地告訴王輔臣:此槍先帝所遺以付朕者,朕每出必列此槍於馬前,以無忘先帝。汝,先帝之臣;朕,先帝之子。它物不足珍,其分此一槍以賜汝,汝持此往鎮平涼,見此一槍如見朕,朕見此槍如見汝矣。
康熙的這一番話直接感動的王輔臣痛哭流涕,王輔臣表示願意對康熙效死命盡忠。康熙本以為這回就算是把王輔臣拉攏好了,但他萬萬沒想到日後三藩之亂對京城威脅最大的就是王輔臣的叛軍。
康熙十二年(1673年)雲南吳三桂竄通廣東尚之信、福建耿精忠掀起了三藩之亂,吳三桂為了壯大叛亂的聲勢,就派親信汪士榮攜大量黃金和大將軍印信去陝西提督駐地平涼城策反王輔臣。
不過當初康熙對王輔臣的感人之言猶在耳,王輔臣並沒有想過背叛康熙,況且他之前得罪過吳應麒,因此他並不打算參與吳三桂的叛亂。於是王輔臣派兒子王吉貞押送汪士榮和沒有拆封的吳三桂策反信以及金銀和大將軍印信到北京交給了康熙。
由於王輔臣的兒子王吉貞已經主動來到京城,這相當於王輔臣給康熙吃了一顆定心丸,送上了人質,因此康熙十分高興。
不過王輔臣此舉引起了另一位提督的怨恨,這個人就是甘肅提督張勇,當時陝甘地區同屬陝甘總督管轄,吳三桂在策反王輔臣的時候,也同樣派使者給甘肅提督張勇寫了策反信和金銀財寶以及大將軍印信。
王輔臣在沒有和張勇打招呼的情況下,就先把吳三桂的使者和策反信送到京城交給康熙,而張勇卻晚了幾個月,因此張勇十分不高興,他認為王輔臣故意想壓自己,所以兩人漸生嫌隙。
三藩之亂爆發後,康熙特意派大學士莫洛兼任陝甘總督,王輔臣和張勇都要受到莫洛的管轄,張勇與莫洛關係比較親密,而王輔臣此前在京城時就與莫洛關係不太好,因此莫洛到任後處處打壓王輔臣而抬高張勇,這讓王輔臣的處境很不利。
後來莫洛更是在分配軍需補給時故意多分給張勇而少分給王輔臣,這引起了王輔臣所部將士不滿,在王輔臣授意下,他的副將邵苓芝故意煽動軍變,結果王輔臣部發生軍變,邵苓芝又帶著軍變計程車兵衝擊莫洛的總督大營,在混亂之中莫洛被王輔臣所部亂軍所殺。
王輔臣本意並非想殺莫洛,只是想讓其儘快補齊軍需補給,結果莫洛卻在兵變中被亂兵所殺,這一下大出王輔臣意料,不得已王輔臣以陝西提督名義兼併了莫洛的軍隊。由於兵變衝突導致總督兼大學士的莫洛被殺,王輔臣害怕康熙追究自己,於是開啟了人生第六次叛變投靠了吳三桂。
王輔臣反叛康熙讓吳三桂十分高興,他立刻派人起兵呼應王輔臣,在吳三桂軍勢的呼應之下,王輔臣很快佔據了隴右地區,最初康熙得知王輔臣叛亂的訊息之後都不敢相信,畢竟王輔臣的兒子王吉貞還在京城,他怎麼敢反叛,確定之後康熙也沒有急於出兵剿滅,畢竟當時清朝已經被吳三桂拖住了,可抽調平定王輔臣的兵力不多,因此康熙還是想繼續採用懷柔政策招撫王輔臣。
康熙讓王吉貞回去傳達自己的旨意,他已經知道是莫洛不公在先,不會再追究王輔臣的責任,希望他能戴罪立功參與平定三藩之亂。
王吉貞被放回來並沒有感動王輔臣,反而讓他覺得自己現在很有實力,康熙和吳三桂兩邊都需要自己,因此王輔臣決定擁兵自重,把自身利益最大化。
所以王輔臣又把吳三桂的軍隊從隴右一帶驅逐出去,然後還繼續對抗清朝,大有一副隴右地區我王輔臣說了算的姿態,這讓康熙十分惱怒,因此康熙在三藩之亂壓力稍緩之後,就抽調大軍去平定王輔臣。
康熙最先派了多鐸的兒子董額去平定王輔臣,結果董額統軍無方,加之王輔臣驍勇善戰,威名震懾八旗,董額的軍隊很快就被王輔臣擊潰。
後來康熙再度任命大學士圖海為撫遠大將軍,率軍去平定王輔臣。圖海的幕僚周培公與王輔臣的部下龔榮遇和黃九疇是同鄉發小,這二人不願隨王輔臣反叛,經常勸王輔臣投降,但王輔臣總想待價而沽,所以二人暗中就把王輔臣的情況都密報給了周培公。
於是周培公建議圖海勸降王輔臣,周培公建議圖海先是用兵將平涼城圍成孤城,然後再對外宣稱皇上不想讓屠城,希望平涼百姓主動投降,因此平涼百姓紛紛私自出逃,百姓出逃連帶著王輔臣手下計程車兵也軍心動搖,爭相逃出平涼向圖海投降。打好這個基礎後,周培公就隻身入城,在龔榮遇和黃九疇的勸說下,王輔臣只得向周培公請降。
這是王輔臣人生中的第七次叛變也是最後一次叛變,他背叛吳三桂投降了康熙,在投降後康熙很大度,果然按照前言沒有再追究他的責任,仍任命王輔臣為陝西提督並加太子太保銜。
最終王輔臣還是自盡了
雖然康熙沒追究王輔臣,這主要在於三藩之亂還沒有完全平定,康熙還需要王輔臣來號召三藩叛將投降。不過王輔臣的投降給三藩之亂帶來了新的拐點,很快三藩之亂就接近尾聲了。
王輔臣一面認為自己愧對康熙,一面又擔心自己日後遭到政治清算,因此投降之後他深感不安,多次尋死被圖海所救。
王輔臣投降當時康熙已經昭告天下,康熙正希望拿王輔臣樹立典型好能號召三藩叛將前來投降,因此王輔臣絕對不能死,所以康熙嚴令圖海看護好王輔臣,如果王輔臣死了,那圖海就跟著一起去吧。
後來在圖海的嚴密監視下王輔臣也不再尋死,康熙二十年(1681年)三藩之亂基本已經快結束了,圖海對王輔臣的監視力度也就鬆懈了,這也給了王輔臣自盡的機會。
王輔臣在自盡前故意毆打年輕的妾侍,並將其趕出家門,後來又將小妾的父親叫到家中,給了不少金錢,囑咐其父將來再給她找個好人家,不要受到自己的連累。
之後連續數天王輔臣召集舊部喝酒聚會,在酒會的最後一天王輔臣將全部家產拿了出來交給舊部屬們平分,最後王輔臣對眾人說:汝等持此(指王輔臣分的金錢),願歸田者亟歸,願入行伍者速投他鎮去,無言向在我處。
王輔臣最後那意思就是讓舊部屬們拿著自己的家產想回鄉種田就回鄉,還想繼續當兵的就投別的地方去,以後不要再說曾是他王輔臣舊部,以免遭受連累。
王輔臣的舊部屬都不願意離去,最終王輔臣硬是逼著眾人離開:速去,我事自當,無累汝等,從此決矣。這意思就是大家都走吧,一人做事一人當,我自己承擔一切,絕不會連累大家,最終王輔臣的舊部屬才被他勸走。
王輔臣在最後時刻只留下身邊一名親兵,他給了親兵一隻金碗讓其回鄉娶妻生子,最後交代親兵趁自己熟睡之後用桑皮紙噴灑酒水一層一層矇住口鼻,這樣死後就像是哮喘發作暴斃而亡。
王輔臣在最後還是擔心康熙有嚴旨命圖海看護他,所以他怕服毒或刀劍自刎會牽連圖海,因此以這樣死法自盡就不會牽連到圖海了。
親兵含淚答應替王輔臣蒙面,最終王輔臣就這麼把自己悶死了,後來親兵不忍王輔臣如此仗義自盡,於是把這件事詳細的稟告給了圖海。
圖海也沒有隱瞞此事而是如實上報了康熙,當康熙聽聞王輔臣如此重義自盡之後,他拿出了那把豹尾槍撫視默然良久,康熙內心中怎麼想的不得而知,不過可以肯定王輔臣以此種死法確實是沒有連累別人,康熙事後沒有追究圖海和王輔臣舊部屬的責任,甚至連王吉貞的責任都沒有追究,只是罷免了王吉貞的官職。
寫在最後
王輔臣是清初時期出名的牆頭草,不過他雖然一生反覆無常,為人卻敢作敢當,從不連累別人,以他的性格也算是一條好漢。
王輔臣以一死換來了康熙的諒解,沒有連累家人和部屬,也算是十分有氣魄,尤其是他臨死前的那些話以及他的慷慨赴死盡顯男兒本色。
文/小島知風
歡迎四海八方的朋友關注和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