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推薦
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歷史是百年黨史中的重要部分。其中中國共產黨成功帶領中國人民推翻國民黨的反動統治這段歷程,能使我們更加深刻認識到新中國來之不易。金衝及先生的《轉折年代:中國·1947》一書,正是選取國共內戰中的1947年,生動描繪了一年中國共兩黨力量的大轉變,深刻揭示了大轉變發生的原因。
全書一開頭便點明1947年的特殊地位。“正是這一年,中國大地上發生了一個歷史性的轉折:20年來在中國佔統治地位的國民黨從優勢轉變為劣勢,在內戰戰場上從進攻轉變為被動挨打,由強者變成弱者;反過來,中國共產黨卻從劣勢轉變為優勢,在戰場上從防禦轉變為進攻,由弱者變成強者。”在如此大的轉折對比下,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這個歷史性鉅變的到來,“便成為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如此巨大的轉折何以發生?全書以時間線索為序,詳細描述了1947年間中國經濟、軍事、政治等領域發生的諸多重大事件,以及國共兩黨的態度和作用。一系列因素地疊加促成了國共兩黨態勢的大轉變,轉變背後則深刻反映出了人心的向背。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天下何以治?得民心而已!天下何以亂?失民心而已!”中國共產黨始終將人民的擁護和支援視為最牢固的根基,堅持把人民立場作為根本政治立場,同與人民風雨同舟、生死與共,始終保持血肉聯絡,為戰勝一切困難和風險提供了根本保證。而反觀國民黨,在抗戰勝利後揮霍民心,不將重心放在撫平戰爭創傷、休養生息、恢復經濟上,反而窮兵黷武,時刻準備再次發起新的戰爭,置民生於不顧。正如作者在書中所說的那樣:“蔣介石真是個唯武器論者:他把雙方的實力做了這樣那樣的比較,彷彿什麼都數到了,恰恰就遺漏了最根本的一條:人心的向背。”同樣,國民黨的許多接收日偽資產的大員,滿眼皆是“房子、車子、票子、條子、女子”此“五子”,因“劫收”而失盡民心。蔣介石侍從室少將秘書邵毓麟看到這些情況,不由慨嘆:“在一片勝利聲中,早已埋下了一顆失敗的定時炸彈”,而蔣介石卻陶醉在“一片勝利聲中”。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歷史充分證明,人心向背關係黨的生死存亡。哪個政黨能夠贏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援,它就能夠克服任何困難,就能夠無往而不勝。中國共產黨正是矢志不渝踐行初心使命,始終做到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實現了對國民黨蔣介石政府的大反轉。以東北戰場為例,在初期處於被動艱難局面的東北民主聯軍,按照毛澤東“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的指示,放棄一些重要城市,派出大批幹部深入到農村中去,發動群眾,深入開展土地改革,贏得眾多貧苦農民的全力支援,解放區一派欣欣向榮。反觀國民黨,軍隊進入東北後,許多官員抱著搶肥缺、發橫財的目的,大搞貪汙受賄、營私勒索,使得原來對國民黨政府還保有一絲期望的東北民眾大失所望。時任國民黨東北保安司令長官的杜聿明在當時就憤憤地說:“人家共產黨自有一套主張,懂得發動民眾,爭取民心。我們懂得什麼?還不是大家都想著發財!”
1947年,轉折中孕育新機。“曙光就在前面,我們應當努力。”這是1947年底在陝北楊家溝召開的十二月會議上毛澤東所作報告的結束語。金衝及先生筆下1947年的中國,對比分析國共兩黨在軍事、經濟、政治上等多個領域的行動及影響,實實在在地讓讀者感受到中國共產黨給中國和中國人民帶來的曙光和希望,是我們學好黨史,更加深刻理解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的一本好書。
【郭權鋒:長安街讀書會黨建組成員】
長安街直播
注:授權釋出,本文已擇優收錄至“長安街讀書會”理論學習平臺(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北京日報、新華網、央影片、澎湃政務客戶端“長安街讀書會”專欄同步),轉載須統一註明“長安街讀書會”理論學習平臺出處和作者。
責編:劉星月;初審:程子茜;複審:李雨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