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文化的普及,世界各民族、區域交流的深入,形成命運共同體應該成為人類的目標。但,這個過程也很艱難。
各民族、各區域都有自己長期的歷史積澱,限就有一定的價值觀。不論是否就是“文明”?都有堅持的傾向。這有認知的惰性原因。如所謂的“西方的價值觀”、“東方價值觀”。但,這只是能放到檯面的表面原因。實質在“人性”上。
世界歷史中,本沒有東西方之分。由於部分地區在“文明”認知中有過一定的領先,漸成潮流,形成一定的“價值觀”傾向引領世界。但,也是認知的侷限,又不斷地被另一種更先進的“文明”認知取代。所以,“各領風騷數百年”。曾經的各種“古文明”就是很好的例證。
這種文明的更替是進步,是必須的。但,也是碰撞後的結果。歷史中,文明的飛躍,都伴隨有分娩般的陣痛。
今天,以美國為核心區域的資本利益觀者,為維護自己的利益認知,合眾了部分割槽域,形成了我們常說的“西方”。
“西方”陣營,更多的區域是跟隨一種潮流。一來,不願在碰撞中去追求文明的進步;其次,可以在隨波逐流中獲利;再三,也在等待新的認知的成熟。所以,陣營的形成有被動性。所以,請對“西方”這詞恰當分析。
如,曾經的中國盛唐的衰解;古羅馬的崩析;蘇聯的解體,在瞬間完成。美國的合眾國形式,如不能再擁有“世界霸權”這一核心利益後會是怎樣?
“文明的認知”是個漸進的過程。阻礙文明進步的,不是什麼制度本身,而是執行制度的部分人。是部分在一定製度中獲得不對稱利益的人,既所謂的“既得利益者”。
當有人喊出“讓美國再次強大”時,說明,他們已經認知到了美國的那個制度的問題。只是他們解決問題的方向、方法都找錯了。如又一個出來要聯合部分跟隨國搞“新八國聯軍”掙扎。這些人,不是精英,只是食利族的一員。
仍何“既得利益者”都會被新的既得利益者取代。垂死的掙扎阻擋不了文明的提升、進步。這就是歷史的車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