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張傑
“如果說世界上有一種行為可以貫穿人類活動的歷史,那一定是‘旅行’”。這是《玉山丹池:中國傳統遊記文學》中的開篇之語。《玉山丹池》由美國漢學家何瞻教授所著,清華大學人文學院博士後馮乃希翻譯,是英語世界首部綜述中國傳統遊記文學的專著。這本書展現了文人的自然、地理和社會空間觀念,探尋了古人寄情山水時亦喜亦悲的幽微情感世界。這也是目前英語世界第一部綜述中國古代遊記文學史的學術專著。
重訪童年課本中的“經典”
“臥遊”壯麗山河
古往今來,中國的文人雅客寄情于山水的幽微情感世界,早已成為我們童年課本中的文學經典。曹操的《觀滄海》、酈道元的《三峽》《水經注》、袁宏道的《滿井遊記》、柳宗元的《永州八記》、南宋江河日記、晚明霞客遊記……那熟悉的辭藻,深刻在腦海中的段落,曾一次次帶我們暢遊那未曾到過的現場,想象著他們的城邦——虔誠而機警的玄奘,落寞而怡然的柳宗元,在長江上隨波飄蕩的陸游,洞穴探險家徐霞客……
遊記散文是中國古典文學的瑰寶之一。它把中國名勝風景的真實描繪與獨具詩意的藝術眼光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同時也成為自傳文學的主要形式。何瞻教授歷時幾十年研究中國古代遊記散文,頗有深造獨得之見。
透過對悠久中國遊記散文創作歷史的介紹,作者向我們展示了這一文學體裁風格不斷翻新、形式多樣化演進的動態歷程。他還進一步討論了不同文字互相影響的重要性,並對古代遊記文學的主要作品進行了分析評價。讀者可以充滿信心地邁開腳步,與著者一起“遊覽”中國最為重要的名勝風景,重回歷史上一次又一次山水觀覽的瞬間。
該書中文譯者馮乃希是清華大學人文學院博士後,畢業於北京大學、芝加哥大學,2019年獲芝加哥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學系博士學位。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明清文學史、近現代思想史。強強聯手,讓這本書的吸引力倍增。
該書一經出版,便得到了石聽泉、卜正民、王立群、梅新林、徐永明等海內外學者聯袂推薦。王立群說:“何瞻先生對中國古代遊記史的研究極具開拓性,他對中國古代遊記的推介可以讓更多的國外讀者瞭解中國,瞭解一個個中國曆代學人對自己國家各地的風土人情、山川景物的記述。”
范成大、蘇軾研究專家
自幼就對中國地理感興趣
何瞻(James M. Hargett ),成長於中國臺灣,他的父親為美國飛虎隊成員,“二戰”期間曾援助重慶抗日。據何瞻講述,他在上小學時,就對地理感興趣,特別喜歡學習美國與中國古代地名的歷史和來源。後來,在讀研究生時的一次課上,美國印第安納大學羅鬱正教授告訴他,有一種叫“遊記”的古代散文文體能把文學與地理結合在一起。他聽後非常興奮,就開始關注並研究遊記。
何瞻現任紐約州立大學阿爾伯尼分校東亞學系教授,專業方向為中國宋代古典散文、遊記、歷史地理與文化史,是范成大、蘇軾研究專家。在《玉山丹池》的序言中,何瞻把這本書的出版看作是自己作為漢學研究者的職業頂點。
中國古代遊記文學數量眾多,寫作風格多樣,其寫作目的又因時代、個人視角變化而差異巨大。深入挖掘遊記文學的文學史、文化史意義既是一個古典文學研究的重要議題,又是一個方法論與文學史觀上的挑戰。何瞻以細膩敏銳的文字分析法,剖解經典遊記作品中看似平淡的散文敘事結構,結合真實自然環境的空間特徵,還原遊記作者的行旅過程和觀覽體驗。
在《玉山丹池》中,圍繞名家遊記,何瞻不僅為讀者展現了中國古代文人的自然觀、地理觀和社會空間觀,還探尋了古人寄情山水時亦喜亦悲的幽微情感世界。在此,作者不再是文學史上抽象的名字,而是與我們一樣,流連在路上的行人。他們帶領我們重回歷史上一次又一次山水觀覽的瞬間。喜愛古典散文,尤其是山水遊記的讀者可以從此書中領略西方漢學家對中國山水的體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