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中國無神論史》連載33——隋唐時期的感生帝和神州信仰

編者按:為宣傳科學無神論,從9月10日起,我們將連載李申的專著《中國無神論史》。李申,1946年4月出生,河南孟津縣人。1969年畢業於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原子物理系;1986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世界宗教研究系,獲哲學博士學位;2000年任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儒教研究室主任。2002年轉任上海師範大學哲學系教授。現任中國無神論學會顧問、國際儒學聯合會顧問、中國反邪教協會副會長。

《中國無神論史》連載33——隋唐時期的感生帝和神州信仰

第八章 隋唐五代時期的鬼神信仰

二、隋唐時期的感生帝和神州信仰

古代各個民族,有一個共同的信仰,就是人是上帝造的,只有上帝的子孫才有資格做國王。

基督教的上帝造人說今天已經是盡人皆知的事了,中國古代,也同樣認為人是上帝創造的。《孟子·梁惠王篇》載:

《書》曰:“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師,惟曰其助上帝,寵之四方。有罪無罪,惟我在天下,曷敢有越厥志。”

《中國無神論史》連載33——隋唐時期的感生帝和神州信仰

所謂“天降下民”,就是上天降生了下界的民眾。所謂“《書》曰”,就是說,這是引用《尚書》的話。據《古文尚書·泰誓篇》,這話是周武王伐紂時的誓師之辭,文字和《孟子》稍有差別。開頭是“天佑下民”,而不是“天降下民”。然而朱熹作《大學章句》,其序言中,發揮了《尚書·泰誓篇》和《孟子》所引《尚書》文字的意思,原文如下:

蓋自天降生民,則既莫不與之以仁義禮智之性矣。然其氣質之稟或不能齊,是以不能皆有以知其性之所有而全之也。一有聰明睿智慧盡其性者出於其間,則天必命之以為億兆之君師,使之治而教之。

這裡也是“天降下民”。至於“作之君,作之師”的意思,則講的更為明確。

朱熹的《大學章句》是《四書集註》中的一書,而《四書集註》從元代合刊開始,就是國家考試的必考教材。因而朱熹所發揮的“天降下民”的思想,至少是此後八百年間中國古代國家的普遍信仰。

此外,中國古代還有兩則上帝生子的故事。一則是《詩經·玄鳥篇》:

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

《中國無神論史》連載33——隋唐時期的感生帝和神州信仰

玄鳥,就是燕子。據說是為商朝的興起奠定基業的契的母親簡狄,在水中洗澡時呑下了燕子掉下的卵,於是生了契。這被認為是上天的意思。

周朝的祖先也有類似的故事。說是為周朝興起奠基的棄,其母姜嫄在祭祀高禖的路上腳踩了一隻大腳印,然後生了棄。《詩經·生民篇》講的就是姜嫄“不由夫而生子”的故事。這和基督教的瑪利亞童貞生子,都是一類故事。

中國這兩則故事中,由於周在商後,所以姜嫄童貞生子的故事特別受到重視。許多地方都為姜嫄建廟祭祀,尊崇這位偉大的母親。

契和棄的子孫,後來都做了天子。中國古代,和其他古代民族一樣,也認為只有神,或神的子孫才可以做國王。司馬遷作《史記》,從堯舜一直到秦朝,他們的世系,都可以追溯到黃帝。周邊的民族,則往往認為自己是炎帝子孫。因此,所謂“炎黃子孫”,首先乃是歷代皇族的成員。炎帝和黃帝,在漢朝,都是作為上帝被尊崇的。這就是說,在司馬遷的意識中,實際上也是認為,只有上帝的子孫,才可以成為天子。然而漢朝的天子卻是劉邦。劉邦的父親連名字都沒有,他的祖父是誰都不清楚。要追溯他的遠祖世系,就更加不可能。這使司馬遷非常困惑,他不知道劉邦為什麼能成為天子,而且時間很短,也沒有一寸土地做根據地,使他可以發展自己的勢力。所以他只能把劉邦的興起歸結為是天降的“大聖”:

此乃傳之所謂大聖乎!豈非天哉!豈非天哉!非大聖孰能當此受命而帝者乎!(《史記·秦楚之際月表序》)

《中國無神論史》連載33——隋唐時期的感生帝和神州信仰

然而劉邦沒有一個上帝的血統,始終是漢朝臣子的重大遺憾。直到東漢前期,儒者賈逵在《左傳》中找到夏代的御龍氏劉累,是堯的後代,這才使劉姓的世系可以上溯到黃帝。

後來,王莽稱帝,曹魏代漢,都費心勞神的尋找過自己的上帝祖先。王莽把自己的祖先追溯到舜,從而再上溯到黃帝。曹魏也把自己的世系上溯到舜,證明自己的稱帝,也是天命所歸。

然而這樣的追溯畢竟可信度薄弱,所以至遲在西漢中期,幾家《詩經》學者,還有所謂《春秋》公羊家,都認為,聖人都沒有父親,是“感天而生”:

《異義》:《詩》齊、魯、韓,《春秋》公羊說,聖人皆無父,感天而生。(孔穎達《毛詩正義·生民篇》)

《異義》,即《五經異義》,東漢儒者許慎著。“《詩》齊、魯、韓”,即研究《詩經》的齊國、魯國和韓國的學者,他們各是一派。“《春秋》公羊說”,就是研究《春秋》的公羊學派。這幾家在其他儒學問題上有分歧,但在認為“聖人皆無父,感天而生”這一點上,完全一致。

《中國無神論史》連載33——隋唐時期的感生帝和神州信仰

東漢末年,鄭玄著《駁五經異義》,反對許慎。鄭玄認為,說聖人“皆無父”,或必須有父,都是片面的。他認為,有父,不妨礙“感天”;“感天”,未必就無父。不論有父、無父,在感天這一點上,鄭玄和其他儒者,也都是一樣的。

然而如何感天?鄭玄以前的儒者都語焉不祥。鄭玄在前儒“感天”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為感生帝說。

《禮記·大傳篇》:“禮,不王不禘。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鄭玄注道:

凡大祭曰禘。自,由也。大祭其先祖所由生,謂郊祀天也。王者之先祖,皆感大微五帝之精以生。蒼則靈威仰,赤則赤熛怒,黃則含樞紐,白則白招拒,黑則汁(同葉,讀xie)光紀。

依漢代的說法,天上的皇宮有兩處;一是紫微宮,裡面住的是太一帝君,也就是漢武帝時祭祀的最高神。第二個是太微宮,裡面住是五帝,也就是靈威仰、赤熛怒等。依鄭玄所說,王者,也就是天子,他們的先祖,都是感受了太微宮中五帝之一的精華所生。至於如何感受?則形式不一。比如商人祖先契,是母親呑了燕卵;周人祖先棄,是母親踩了巨人的大腳印。劉邦,是母親在河邊碰上了大雷雨,他的父親看到,有蛟龍伏在他母親身上。然而無論如何,這些天子的先祖,都是血統意義上的上帝之子。他們的後代,則是上帝的孫輩,總之是上帝的苗裔。

《中國無神論史》連載33——隋唐時期的感生帝和神州信仰

鄭玄發明此說以後,不僅曹魏,吳國孫權也沒有采用他的說法。此後的幾個朝代,也沒有理會鄭玄的說法。但是北朝後期,北齊、北周,都認為自己的先祖是感受了東方青帝靈威仰的精華所生,並且都把對感生帝靈威仰的祭祀納入國家祀典。這是古代國家祭祀感生帝的開始。

隋朝繼承北周制度,認為自己的感生帝是赤熛怒。唐朝,認為自己的感生帝是靈威仰,都把感生帝祭祀作為國家正式祭祀的上帝之一。此後宋朝也繼承隋唐制度,把赤熛怒作為自己的感生帝。

隋唐新增的、級別與感生帝差不多的神祇,還有神州。

“神州”本來是戰國時代思想家鄒衍給當時中國的這塊土地所起的名字,全名是“赤縣神州”。認為赤縣神州內又分九個州,為“小九州”;赤縣神州之外,像神州這樣的地方還有八塊,稱“大九州”。從那時開始,神州就僅僅是一個地名。南北朝後期,北齊和北周都把神州作為大地之神的名字,納入國家祀典。隋朝繼承北周制度,也把最高的地神稱為神州。

到了唐朝,則沿襲以前制度,把皇地祇作為最高地神,神州作為僅次於皇地祇的地神,也被作為“大祀”,即最高等級的祭祀,納入國家祭祀系統。因此,神州這尊地神,在隋唐時期,是新增加的一尊重要神祇。

分類: 美食
時間: 2021-11-02

相關文章

秋冬養陰,需要一碗銀耳百合羹?非也非也,此“養”非“補”也
一碗銀耳百合羹 如果在網路上搜索一下"如何養陰",鋪天蓋地的資訊都是滋陰.補陰,隨之而來的就是秋梨.蜂蜜.銀耳.百合-- 不得不說,在熱愛美食的國度裡,吃總是被擺在第一位的. 門診 ...

廚藝小白也能做軟糯銀耳羹?一鍵溫泡智慧控溫,美味營養雙重兼顧
前言 如今,人們對於養生是越來越關注了,特別是對於像我這樣已經成家並家有小寶的人來說,更多了一份責任感.身為一名吃貨,當然很樂意透過吃來保養自己和家人的身體.如何才能吃好養好?對於廚藝小白的我來說一款 ...

產後第一週別亂補,7碗湯羹換著喝,清淡營養好消化,元氣滿滿

產後第一週別亂補,7碗湯羹換著喝,清淡營養好消化,元氣滿滿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這是大多數女人都要經歷的一場旅行,孕育的過程辛苦而美好,而分娩以後,家人在迎接新成員到來的同時,更不要忽略了對寶媽的產後調養.生產是一個非常消耗體力的過程,身 ...

入秋後記得給孩子喝一碗“聰明羹”,一口下去滿滿的都是營養

入秋後記得給孩子喝一碗“聰明羹”,一口下去滿滿的都是營養
沒來得及與夏天說再見,秋天便悄然而至.大汗淋漓和汗流浹背的場景終於不在讓我們心煩意亂了,我們迎來了秋高氣爽.碩果累累的季節.夏天的酷熱讓我們打不起精神,一點食慾也沒有,身體虧空的厲害.秋天的溫度一天比 ...

寒露後,記得給孩子做一碗“四白羹”,去燥又滋潤,人人喝得起

寒露後,記得給孩子做一碗“四白羹”,去燥又滋潤,人人喝得起
"空庭得秋長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單",又一年寒露到,南方漸漸地進入深秋了,北方大部分地區即將進入冬季.別小瞧寒露,雖然它是二十四節氣之一,秋天的第五個節氣,但是它的到來就意味著晝夜溫 ...

歲月靜好還是一地雞毛全在於你自己,給全職寶媽的良心建議
#我的花樣生活# 人啊沒有對比就覺得自己委屈了,但是看到身邊人比你還不如,心理就平靜多了[捂臉],這就是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呲牙]還有如果婆婆不讓你給孩子用紙尿褲,你會怎麼做? 閨蜜向我訴苦 ,說目 ...

看了他家100㎡的房子,才知道什麼是歲月靜好,家居氛圍太棒了

看了他家100㎡的房子,才知道什麼是歲月靜好,家居氛圍太棒了
座標四川成都,這是一套100㎡的房子,屋主是一對年輕的小夫妻. 裝修上,他倆不太喜歡過於繁雜的效果,就選用了簡約風的同時,透過合理的設計和高超的軟裝搭配技巧,營造了一個乾淨整潔,又不失溫馨治癒的氛圍. ...

70後阿姨曬出70㎡小家,全屋質樸寧靜,猶如歲月靜好般美好

70後阿姨曬出70㎡小家,全屋質樸寧靜,猶如歲月靜好般美好
別墅.大平層.老房,如果讓你選擇居住的話,相信很多人都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前兩個作為居所.不過對於本案這位70後阿姨來說,她卻始終放不下自己心中的老房情結.或許是因為在外漂泊久了,想要落葉歸根,或者是因為 ...

秋天的第一碗麵,一定是肉末醬汁面,省時省力,好吃更過癮

秋天的第一碗麵,一定是肉末醬汁面,省時省力,好吃更過癮
很多人吃早餐往往喜歡來一碗麵條,畢竟麵條這種主食方便快捷,而且有湯水,食材又多樣,可以讓早餐吃得舒適又滿足.而且麵條的種類非常多元,比如常見的拌麵.湯麵.炸醬麵等等. 今天我們來做一款非常棒的家常麵條 ...

致中印邊界犧牲烈士:歲月靜好,英烈安息,生者不懼,奮勇向前

致中印邊界犧牲烈士:歲月靜好,英烈安息,生者不懼,奮勇向前
最近有訊息稱,印度對我國引藏水入疆大為不滿,但這是我們國內的事兒,印度卻頻頻插手,而且在邊境頻頻挑事兒. 還記得2020年6月15日的印度邊境事件,雖已經過去一年多了,但四位英雄的壯舉這讓人念念不忘. ...

散文詩:只願歲月靜好長安

散文詩:只願歲月靜好長安
歲月悄然的蒼老遠去 所有的曾經已變的模糊不堪 所有的過往跌落在了光陰的谷底 步履艱難的行走在 再也回不去的從前 註定讓我們每一個人 以不同的方式 寫下自己真實的故事 將昨日難以忘卻的印記 行走在字裡行 ...

她曬出99㎡雜貨鋪一樣的小家,拒絕斷舍離,另類中帶著歲月靜好

她曬出99㎡雜貨鋪一樣的小家,拒絕斷舍離,另類中帶著歲月靜好
大家好,我是本設家居,為大家帶來不同風格的家居方案,分享裝修的各種經驗和知識.關注我,或許可以在家居裝修這件事上,提供一些建議和參考. 智慧和美貌並存的年輕媽媽 這位女主人Monica是位全職媽媽,之 ...

入秋後坐月子,記得喝一碗“氣血羹”,營養滋潤,助力度過苦日子

入秋後坐月子,記得喝一碗“氣血羹”,營養滋潤,助力度過苦日子
不知從何時起我總覺得時間過得飛快,似乎用"轉瞬即逝"."彈指之間"."白駒過隙"都形容不了它的快.遙想當年,我還在本子上算著哪個月懷孕好.哪 ...

豆乾燉湯原來這麼好喝,廚師長分享創意湯餚,秋天來一碗渾身緩和
天氣逐漸變冷,大家對煲湯也有所熱愛,喝上一碗暖身又暖胃,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道非常簡單的"豆乾腐竹湯"的做法,清淡又營養,非常適合老人和小孩,有喜歡的朋友們趕緊學一下. 食材:腐竹. ...

看了他家的中式風裝修後,才知道什麼是歲月靜好,全屋簡約還大氣

看了他家的中式風裝修後,才知道什麼是歲月靜好,全屋簡約還大氣
如果一套上了140平米的房子,只居住三口之家的話,那麼就會有足夠的空間來提高住房的品質.對於三四線城市來說其實是可以很容易做的,只不過對於一二線城市而言,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很難做到,因為高額的房價沒辦法 ...

以純白敘寫歲月靜好!150平現代風與父母相鄰的雙拼宅

以純白敘寫歲月靜好!150平現代風與父母相鄰的雙拼宅
和父母感情融洽的業主買了兩套相鄰的房子,從預售期間就委託設計團隊進行規劃,希望能打造出適合長輩和夫妻的質感好房子.整個房間注入簡潔明亮的純白基底,巧搭質樸舒適的深色木地板,加上水磨石.鐵件的妝點,詮釋 ...

一人一狗蝸居19㎡小屋,引來3萬人圍觀!高收入小姐姐的歲月靜好

一人一狗蝸居19㎡小屋,引來3萬人圍觀!高收入小姐姐的歲月靜好
屋主Tomo,獨自一人帶著她的狗狗蝸居在一間19㎡的空間裡,家裡連一張床都沒有. 如果你以為她是同你我一樣的社畜,在城市過著奔波辛苦的日子,那就錯了. 屋主Tomo生活在日本大阪,是一個小眾家居生活品 ...

明代奇案:哥哥貪婪,讓妻子在食物中做手腳,卻成就弟弟一樁好事

明代奇案:哥哥貪婪,讓妻子在食物中做手腳,卻成就弟弟一樁好事
明朝天啟二年三月初九,河間府興濟縣沈家祠堂內人聲鼎沸,今日並非祭祀,可沈氏子弟齊聚此地,卻是為了公審一樁"合謀奪產案". 族長沈太公閉著眼端坐在主位上,兩旁分別坐著另外幾房宗族元老 ...

揭秘清朝皇帝一天的真實記錄,看看皇帝都在忙什麼?

揭秘清朝皇帝一天的真實記錄,看看皇帝都在忙什麼?
在古代,皇帝是最高統治者,皇帝象徵著至高無上的權力,一手掌握江山大權,獨斷乾坤,決定著整個王朝的命運. 清朝是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也是最接近我們的一個朝代,清朝共歷經十二帝,統治歷經268年,入關 ...

天涼了,教你8種“秋粥”的做法,適合秋季多喝,暖和舒坦過秋天

天涼了,教你8種“秋粥”的做法,適合秋季多喝,暖和舒坦過秋天
粥,是我國的一種傳統美食,早在四千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開始以粥充飢,並將粥稱為"天下第一補",至今,粥仍舊是人們早餐餐桌上的主力軍.簡單一個粥字,雖是兩弓配一米,但烹飪起來遠不止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