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線上訊息:10月30日,“林下風雅”歷代人物畫特展在故宮博物院文華殿落下帷幕。這意味著,由國家文物局指導,中央廣播電視總檯與故宮博物院兩大文化體共同主辦的《國家寶藏》文物特展就要準備進駐啦!
作為本次特展的配套衍生節目,全新季播綜藝《國家寶藏·展演季》自10月23日每週六晚上線央視綜藝頻道。開播兩期以來,從“少年十八歲”到“乾隆乾隆”,來自各界的文藝工作者及愛好者們用奇妙的創意設計、精湛的藝術水準和鮮活的時代表達,為廣大觀眾呈現了一個個令人耳目一新的“文藝展品”。
在10月30日晚播出的第二期節目中,一曲童謠唱出濃縮在各種釉彩⼤瓶上的“中國瓷器史”;一支汲取商周十供靈感的古典舞,揭面隱隱無聲的時代;一部音樂劇走進清乾隆農耕商貿圖外銷桌布,演繹東方與西方的對話。更有張國立和王剛再度老友同框暢聊乾隆軼聞,恍然間,觀眾還以為開啟的是《鐵齒銅牙紀曉嵐》!
還是熟悉的配方,還是經典的味道。《國家寶藏·展演季》延續《國家寶藏》讓國寶活起來的文藝初心,在傳承、致敬和取經之間,為新時代的文藝創新打開了全新格局。
國寶活起來
觀眾隨“文藝展品”入器更入魂
如何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近年來,以《國家寶藏》為代表的一系列文博節目展開了積極探索和有效破題。《國家寶藏·展演季》帶給觀眾最直觀的印象,就是經由文藝的表達,文物裡的人物、場景、故事“動”起來了。
10月30日晚,你有沒有被充滿力量感又極具剋制感的《禮化行》所深深吸引?十位北京舞蹈學院古典舞系的學生化身商周十供獸面紋上青銅器上的紋飾,透過演繹肆意橫行的猛獸被規訓之後歸於廟堂的過程,表達對“禮”的理解和傳承。為了抓住猛獸的活靈活現,他們在體態、手型和神情等方面都進行了一些特別設計,最終將文物給舞“活”了!
和首期節目裡中國東方演藝集團的舞者以身體“繪”成⻘綠山水異曲同工,國寶創演者陸宇鵬在清乾隆農耕商貿圖外銷桌布的 150 多個人物、50 多組生活場景中,著重選取了荔枝、製茶等元素融進音樂短劇《滄海離枝》,再現了農人勞作、荔枝相送等嶺南風情畫卷。
身為一名在廣東出生長大的年輕人,陸宇鵬對桌布上的荔枝情有獨鍾。他說:“我就是吃著嶺南的荔枝長大的孩子,可能跟桌布上的人們吃著同一片荔枝呢!”音樂短劇嫁接了中國 “留英海歸第一人”黃亞東的人生經歷,並巧妙地將“荔枝”幻化為“離枝”,傳遞出一股淡淡的異國鄉愁。
“大瓷母,第一層,康熙開創的琺琅彩;大瓷母,第二層,乾隆仿造的景泰藍”……第二期《國家寶藏·展演季》中的《誰說瓷母不可能》萌翻全場。這首童謠把各種釉彩大瓶身上17 種釉彩的色彩、圖案、工藝和年代轉化成為歌詞,讓孩子們就像背朝代歌、節氣歌一樣, 能對中國古代的瓷器史也能銘記於心。
有形更有魂——這是《國家寶藏·展演季》播出以來許多觀眾給出的評價,各組國寶創演者們憑藉深入肌理的研究,進行深入骨髓的闡釋,創作深入人心的作品。觀眾在隨“文藝展品”入畫、入器、入文的過程中,也從歷史的細節中,看到了乾坤之大,意蘊之遠。
文藝活起來
繼往開來交上自己時代的答卷
乾隆給我們留下了多少寶藏,就留下了多少津津樂道的故事、多少爭論不休的話題。為讓觀眾更有沉浸感地品一品“乾隆乾隆”,《國家寶藏·展演季》讓“紀大人”張國立和“和大人”王剛再度同臺。現場,兩人花式互懟,妙語連珠,從“鑑寶黑洞”到“蓋章狂魔”,把乾隆的各種軼聞抖落了個底朝天,節目秒變《鐵齒銅牙紀曉嵐》。
歡樂之餘,觀眾更多感受到的是每一位國寶創演者對文物、歷史和祖先深深的敬畏之情和傳承之心。《國家寶藏·展演季》以“揭榜掛帥”的形式號召廣大文藝工作者和愛好者為國寶創演文藝作品,正是希望積極引領社會各界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尋根和取經,共同為新時代文藝注入古老而又青春的力量。
空軍藍天幼兒藝術團為各種釉彩大瓶創演童謠,不僅因為孩子們對這個“花裡胡哨”的瓶子有天然的興趣,還希望讓孩子在演唱的同時拓寬知識面,學習蘊含在大瓷母之中“把不可能變成可能”的精神。
能把文物舞“活”並不簡單,北舞師生在相關史料極其有限、文物圖案相對抽象的情況下,大膽觸碰未知、挑戰空白,用經得起推敲和考究的藝術創新來致敬先輩。他們說,中國古典舞的發展一直強調從歷史文化中汲取靈感,相比起漢唐文化,商周時代涉及較少,這次是一次全新的嘗試,儘管大家心裡惴惴不安,但也小心翼翼往前推進了一步。
“音樂劇是西方文化的產物,中國原創音樂劇近些年雖然也開始受到大家的關注,但涉及傳統文化領域的真的很少”,陸宇鵬為清乾隆農耕商貿圖外銷桌布定製音樂短劇,源於他內心的信念:“作為年輕一代,我們要腳踩我們的土地,把我們優秀的傳統文化轉化成方方面面的文藝作品傳播出去,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是中西方交流的一扇窗。”
舞蹈院團、知名歌手、小提琴演奏家、藝術體操隊隊員……“揭榜掛帥”的國寶創演者們英雄不問出處。從臺前到幕後,大家心懷同一個追求:我們該以什麼樣的藝術,朝聖賡續祖先留下的瑰寶?我們該以什麼樣的創作,來表達這個時代應有的高度?這舞臺上的每⼀個作品, 都是他們給出的滾燙的答案。
來源:中央廣電總檯國際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