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沉香屑·第一爐香》改編而成的電影上映,儘管罵聲一片但熱度卻持高不下,相關的話題也逐漸發酵串聯,原著作者張愛玲又一次帶動了全民關注熱潮。
重翻張愛玲經典作品集,有一個故事,很值得我們深入咂味。那就是書籍中常被緊排在《第一爐香》之後,熱度卻遠不及前者的——《沉香屑·第二爐香》。
故事發生在香港,在大學任教的英國白人羅傑·安白登,和美麗純真的愫細·蜜秋舉行了婚禮。因愫細病態的家庭教育以及對“性”知識的匱乏,使得羅傑一個正常需求的男人,在新婚之夜被扣上“禽獸”之冠,名譽、事業、身心俱損,不堪重負選擇自殺。
值得深思的是,羅傑不是蜜秋家唯一一個自殺的姑爺。愫細的姐夫,和羅傑有著同樣的命運,被妻子稱作“變態”,被全世界唾棄,連份餬口的工作都尋不到,最後絕望自殺。
兩個姑爺的境遇,死因皆相同,這樣一場連環自殺案件,表面上看是因為他們的妻子家庭教育的畸形引起的,再往下深究,就會發現很多細思極恐的線索。
一.表面“天真純潔”的妻子,卻招招命中丈夫要害
羅傑和新婚妻子愫細,毫無疑問是真心相愛的。愫細對羅傑的愛,純真而熱烈,會幸福而愉悅地親吻愛人,卻在新婚夜跑出羅傑家,原因是羅傑是“禽獸”。
一個沒有經受過性教育的少女,面對丈夫的親密行為難以接受很正常,半夜跑出家門也可理解。值得玩味的是她穿著薄紗睡衣,跑進了丈夫工作的學校裡,一個男學生的宿舍。
而後的行為更加迷惑,在這個男生宿舍抑制不住的大哭,招來了更多的被驚醒的男生。第二天在眾多男生的簇擁下找校長巴克先生控訴,巴克先生用正常人的思維建議她要回到丈夫那裡,畢竟是家事,應該私下解決。
接下來,愫細的反應是,她摘下一朵牽牛花,覺得它的藍色很像羅傑眼睛的顏色,她像對羅傑眼睛吹氣那樣,衝花吹了口氣,然後——拍扁了它。然後去找了羅傑的死對頭,教導主任毛利士。
原文中寫道,[愫細問道:“你們的教務主任是毛立士?……我記得他是個和善的老頭子,頂愛跟女孩子們說笑話。走,我們去見他去。”]
愫細是認識毛利士的,她不可能不知道他與羅傑的敵對關係,她將花拍死,去找丈夫的仇人告密,也許這個出手就將丈夫置於死地的女人,才是她的真面目。
二.羅傑赴死不是衝動,細思極恐的蜜秋一家
毫無疑問,愫細的病態源於她奇葩的家庭教育。她的母親蜜秋太太早年守寡,只穿黑色衣服,“她的個性裡大量吸入了一般守禮謹嚴的寡婦們的黑沉沉的氣氛”,“胖雖胖,依然楚楚可憐”。她對三個女兒,有著超乎尋常的控制慾,“連我們(女兒們)所讀的報紙,也要經母親檢查過才讓我們看的。”
羅傑將妻子的惡劣行為,歸於“家庭教育的缺失”,她與妻子重歸於好,並甜蜜地計劃蜜月旅行時,諷刺的是,此時校長巴克先生找到他,欲委婉地辭退他,並告訴羅傑真相:不僅妻子找了羅傑的死對頭導致事件惡化,一直對他客氣而憐弱的岳母,居然也每天帶著女兒散佈“羅傑是色情狂”的訊息。
文中原話:“下午,你的岳母帶了女兒四下裡去拜訪朋友,尤其是你的同事們。現在差不多香港中等以上的英國人家,全都知道了這件事。”
直到此時,羅傑才發現這一家人暗藏深處的惡意。她們已經害死過一個男人(大女兒的丈夫),她們毀了他的工作,生活,名譽,讓他百口莫辯,無路可走。
更可怕的是,她們不是第一次逼死一個姑爺。從新婚後發現丈夫“異於常人”,再到組織輿論力量討伐,她們已經形成了一套熟悉的應對模式,以楚楚可憐之態,將對方逼到絕境。
三.二十年後的愫細,會是下一個蜜秋太太
我們設想一下,如果羅傑在死去之前,他們能擁有一個孩子,無論是愫細做出讓步而生下的,還是後來愫細收養的,只是假設而已。
那麼,二十年後,愫細比起她的母親,會有過之而無不及。
不止是早年守寡這些外在境遇,而是她超強的掌控欲,早已顯露無疑。
她經過了新婚之夜出逃之後,在丈夫所在學校廣而告之地宣傳他“色情狂”的身份。丈夫第二天找到她請求和解時,她想的是“昨天,羅傑對她的態度是不對的,但是,經過了這一些波折,他現在知道懺悔了。這是她給他的“愛的教育”的第一步。”
以愛之名,不惜毀掉丈夫的名譽、事業,來達到讓丈夫聽話的目的。
在聽到丈夫去度蜜月的計劃時,她考慮的是“日本,夏威夷……在異邦的神秘的月色下,她可以完成她的‘愛的教育’。”她幾乎帶著“閹割”般的殘忍,要將丈夫生生教育成一個無慾無求的“純潔男人”!
不正常的妻子,會把悲劇延長成一個個輪迴。也許羅傑看透了這些,所以知道活著無望。
第二爐香漸漸火熄煙散,讀故事的你我也該分別。只是可惜這蜜秋一家,也許永遠都理解不了:人生之樂,就在那一點恰到好處的“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