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七十年代,北京的一所學校中,有兩名學生與其他人格格不入。他們不僅穿著帶有補丁的舊衣服,吃的午飯也十分的簡單,引起了許多同學的嘲笑。
老師對這兩個學生十分同情,詢問道:“你家是不是很窮,給老師說,老師替你們想辦法。”這兩名學生面對老師的同情和同學的嘲笑,只是淡淡一笑,沒有說話。
幾年之後,這兩名學生從學校畢業。曾經的同學和老師這才知道,他們的爺爺竟然是大名鼎鼎的開國上將,蕭克將軍。
那麼身為開國上將,蕭克的兩個孫子為什麼會穿著補丁衣服上學呢?而蕭克又有著什麼樣的貢獻,能夠位居開國上將之首呢?下面讓我們一起瞻仰蕭克將軍的傳奇人生吧!
大哥慘死,蕭克憤然從軍
1907年,蕭克出生於湖南省嘉禾縣小街田村。蕭克的家庭雖然不富裕,但他的父親還是堅持將其送入私塾,讓他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1923年,蕭克的大哥蕭克昌與當地地主產生矛盾,由於地主與縣衙有所勾結,蕭克昌被當做土匪殺害。這件事在蕭克心中猶如驚天霹靂一般,年幼的他立誓參軍,一定要把這些惡毒的地主官僚全部消滅。
隨後蕭克就報考了當地甲種師範學校,他學習十分刻苦,經常翻閱軍書,立志要出人頭地。校長李崇本對其非常賞識,為他提前頒發畢業書,並資助其前往廣州參軍。
蕭克到了廣州,先考取了憲兵教練所,這所學校不久後成為了黃埔軍校分校,蕭克與林總,劉志丹,張靈甫等人一同作為黃埔四期學生畢業。
在畢業後,蕭克先是加入了葉挺的部隊。參與了北伐戰爭和南昌起義,並在1927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隨後跟隨朱德上了井岡山,資質十分深厚。
萬里長征建功勳
1929年,紅四軍對寧都發起進攻,時任縱隊參謀長的蕭克身先士卒,率領部下先登城頭,立下大功,隨後又率部進軍江西,湖南,在他的指揮下,第三縱隊逐漸成為紅四軍的主力部隊。
1931年,由於作戰英勇,指揮出色,蕭克被任命為紅一軍第五師師長,參與了第三次反“圍剿”戰役,為了鼓舞士氣,抵抗敵人的猛烈進攻,他衝向前線作戰,不幸受了重傷,只能退出前線住院治療。
出院後,蕭克擔任湘贛蘇區紅八軍軍長,此時的他才二十五歲,是紅軍中極為年輕的優秀將領。隨著形勢的急劇變化,紅軍被迫開始戰略性轉移,萬里長征就此拉開了序幕。
蕭克帶領紅六軍團,作為紅軍長征的先遣隊開始西征。紅六軍團在蕭克的沉著指揮下,在國軍近40個正規團的圍追堵截中靈活作戰,在無數次惡戰中行軍一千二百公里,成功與賀龍的紅二軍團會合。
1934年10月,蕭克與賀龍發動了“湘西攻勢”,共擊潰了國民黨軍15個團,建立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迫使老蔣從追擊中央紅軍的兵力中抽調三個師,對湘鄂川黔地區發動“圍剿”,有力配合了中央紅軍的行動。
國軍將領白崇禧對蕭克的紅六軍團做出高度評價:“紀律嚴格,進退不亂;組織嚴密;行軍能力強。”長征中的紅軍大都有所減員,但紅二、紅六軍團在賀龍、蕭克的帶領下,兵力得到了成倍的增長。
在遵義會議結束後,紅二方面軍成立,賀龍為總指揮,蕭克為副總指揮。兩人帶領部隊爬雪山,過草地,在會堡與紅一方面軍會師,成功完成長征任務。
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傑出貢獻
在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蕭克擔任八路軍120師副師長,在山西建立了晉西北抗日根據地。隨後又擔任挺進軍司令員,透過數百次游擊戰,殲滅戰成功粉碎日偽軍的掃蕩,共殲滅六千餘日偽軍。
蕭克在冀熱察遼地區作出了傑出貢獻,開闢了平北根據地,發展平西、冀東、熱河根據地。形成了冀熱察遼大塊革命根據地,極大地調動了當地民眾的抗日熱情。
1942年,他又出任晉察冀軍區副司令,參與指揮該地區的反“掃蕩”作戰,壯大了晉察冀抗日革命根據地,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巨大貢獻。
1948年,傅作義派遣四個師聯合閻錫山準備進攻石家莊,當時解放軍在石家莊內並沒有主力部隊駐守,很難抵禦敵人的進攻。
蕭克急中生智,巧妙地用“空城計”令傅作義大吃苦頭,打消了其進攻石家莊的念頭。
當傅作義攻城的訊息傳到城內後,引起城中居民人心惶惶,紛紛準備舉家逃難。蕭克便故意帶著石家莊市長在街上散步,百姓見他們如此鎮定,便也就打消了逃跑的念頭。
在傅作義,閻錫山的部隊即將抵達時,蕭克命令守城軍隊主動出擊,透過分割圍殲的方式,將先頭部隊閻錫山的整個師全殲,活捉師長張翼。
傅作義在得知閻錫山的一個師大敗後,認為石家莊內有解放軍主力部隊,於是命令部隊回撤。就這樣,在蕭克的“空城計”下,石家莊成功解圍。
1949年5月,蕭克調任第四野戰軍參謀長,與林總等人指揮四野先後進行了六次較大規模戰役,成功殲滅了國軍在大陸上的殘存主力,為解放戰爭做出傑出貢獻。
1955年授勳儀式上,蕭克因為對新中國建立的傑出貢獻被授予上將軍銜,排在上將之首。很多人覺得以蕭克將軍的貢獻和資歷,足以評到更高的軍銜,但他對於軍銜卻毫不在意,始終將自己當做普通人。
文可揮毫話江山,武能持劍平天下
蕭克將軍在軍中有一個雅稱:“儒將”,之所以有這樣的稱號,是因為他在領兵打仗的閒暇時間,還喜歡鑽研文學、書法,他的骨子仍有著一股文人氣質。
蕭克將軍在建國之後,對文學,書法產生了更大的熱情,他的辦公室中整整齊齊擺放著一排毛筆,閒來無事他便會揮毫書寫,孜孜不倦。
令人不可思議的是,蕭克將軍還在艱苦的戰爭年代創作了自己的文學作品。他以戰火為筆,以硝煙為墨,譜寫出了《浴血羅霄》,透過文字為我們展現了那個戰火紛飛的崢嶸年代。
這本《浴血羅霄》在出版後獲得了第三屆茅盾文學獎,蕭克將軍也成為了眾多開國將軍中唯一獲得過茅盾文學獎的將軍。蕭克將軍能文能武,文可揮毫話江山,武能持劍平天下!
勤勞勤儉,自力更生
蕭克將軍從那個艱難苦絕的年代走來,一直保持著勤勞節儉的習慣。他的兒子蕭星華也並沒有因為父親的身份得到優待,從小就被蕭克與蹇先佛所嚴格要求。
1947年,八歲的蕭星華到了上學的年紀,但身在軍隊的他根本沒有上學的條件,為了讓蕭星華接受教育,為國家做貢獻。蕭克在奔赴前線的前一夜寫下了三千個常用的字,第二天一早將它交給孩子。
蕭克深知此番前去生死未卜,對蕭星華說道:“你一定要把些字會讀會念,然後就可以看書了。”說罷便快步離去,奔赴戰場。
蕭星華十分懂事,每天念讀紙上的字,有不會的就找識字的戰士詢問,就這樣在戰火中逐漸成長,和父親蕭克一樣,養成了勤儉節約,熱愛學習的好習慣。
建國之後,他進入學校接受教育,在入學的前一天,父親蕭克嚴肅地告訴他:“任何時候,都不要說起你的父親是蕭克”。蕭星華嚴記父親的囑咐,他在學校隱姓埋名,從不透漏自己父親的身份。
為了培養兒子的獨立能力,蕭克把他送到很遠的學校上學,蕭星華每週回家都需要長途跋涉。一次,蕭星華很晚也沒有到家,蕭克和蹇先佛慌忙尋找,這才發現蕭星華髮了高燒,大病一場。
即便如此,蕭克也沒有改變對他的要求。最終,蕭星華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他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北京大學。蕭星華將這一訊息告訴自己的父親時,這位久經沙場的將軍流下了欣慰的淚水。
20世紀70年代,蕭星華的兩個孩子蕭雲志、蕭雲松也到了上學的年紀。蕭克雖然很疼愛這兩個孩子,但仍按照家訓嚴格要求他們,要求他們在任何地方不能炫耀自己的身份,對所有同學一視同仁。
除了隱藏身份外,蕭克還嚴格要求兒孫勤儉節約,一家人由蕭克帶頭,很少買新衣服,都穿著靠縫縫補補過很多次的舊衣服。
就這樣,蕭克的兩個孫子每天穿著打著補丁的舊衣服上學,在同學聚餐時,兩人也是從書包中拿出窩窩頭來啃。許多同學上前取笑他們,他們也不以為意。
學校的許多老師看到他們如此艱苦的條件,十分心疼,便會經常關心地問道:“你們家裡是不是很窮啊?如果是,你告訴老師,老師想辦法幫助你們!”
不管是面對老師的同情還是同學的嘲笑,蕭雲志、蕭雲松始終只是報以微笑,並不以為然,只是一心勤奮地學習。在他們畢業幾年後,曾經的老師和同學才瞭解到他們的爺爺竟然是開國上將蕭克。
蕭克將軍雖然平日十分勤儉節約,但經常捐錢對家鄉進行建設,幫助家鄉建起高壓電線塔和希望小學,成立了“蕭克教育獎學金”,資助貧困地區的孩子努力學習。
如此一位勤勞儉樸,無私熱心的偉大革命前輩,又有什麼不值得我們去敬仰,去學習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