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愛,是孩子一生的鎧甲。
人的一生中會遇到很多人,收穫各種感情,但所有的事情都有一個源頭,那就是我們的父母。
父母是最早給我們人生賦能的人。
從呱呱墜地到牙牙學語,從青蔥少年到困惑的中年,我們人生的每一步,都有父母的影子。
父母的愛,追隨著我們的降生而來,是我們一生的底氣。
被愛包裹著長大的孩子,在之後的人生中,也會源源不斷地從愛裡獲得力量。
如果你有超能力,可以讀懂別人的內心世界,是不是感覺很酷?
在法國一個小城裡,就有這麼一個男孩兒,就有這種“超能力”。
他會偷別人的影子,並從影子口中聽到主人的秘密。
然而,男孩對別人的生活並不感興趣,這個“超能力”讓他苦惱萬分。
幸運的是,他有一個好媽媽,賦予了他足夠的愛。
慢慢地,男孩學會了面對現實,為每個偷來的影子找到點亮生命的小小光芒。
這個故事,就是法國作家馬克•李維的《偷影子的人》。
脫去奇幻的外衣,《偷影子的人》其實是一個關於成長的故事。
男孩發現自己的“超能力”,是在轉學後的一次課間操。
這天,他因為爸媽離婚的事,坐在操場的長椅上暗自傷神。
忽然,“壞學生”馬格坐過來,打算羞辱他一番。
原來,馬格因為競選班長把男孩視為死對頭,總找機會欺負他。
如今,倆人並肩坐在長椅上,男孩瞧著地上的兩個影子,一個小小的詭計湧上心頭。
他挪動了一下身體,把自己的影子壓在馬格的影子上,心想:“這次總算讓我贏一次!”
可沒高興太久,男孩就被眼前的一幕嚇傻了。
馬格走後,只見自己的影子又胖又大,顯然是馬格的。
“人生就是場爛戲!”男孩罵道。
最近的生活,簡直讓他崩潰。
跟著爸媽來到陌生的小城,轉學後,又遇見馬格這號“壞蛋”,如今又被一個個影子纏住。
男孩像極了生活中的我們,成長的過程中,總會陷入困境,遇到各種各樣的煩惱。
男孩的媽媽也是如此,她察覺到了男孩的異常,就選了個晚上,到閣樓裡和男孩好好地談了談心。
男孩傾訴了自己的困惑,而媽媽告訴他,人要學會克服恐懼,面對現實。
除了言語上的鼓勵,媽媽總有辦法,讓男孩心情好起來。
看見男孩發呆,媽媽會拉著他看一集亞馬遜森林的紀錄片;
看見男孩愁眉不展,媽媽會邀請他品嚐新買的蛋糕;
看見男孩因爸爸離開而自責,媽媽告訴他,自己離婚和他一點關係也沒有。
媽媽的愛,像是一把保護傘,把成長中的風風雨雨擋在外面。
在媽媽的關懷下,男孩開朗了許多,也變得勇敢。
不僅在學校裡交到了兩個好朋友,也和影子們和解,決定幫它們找到生命裡的光。
生而為人,擁有一個幸福的童年,離不開父母的守護。
父母的愛,是治癒內心的良方。
男孩被媽媽的愛深深感動,他相信全世界的媽媽,都一樣。
男孩說:“這麼多年,我把自己禁錮在悲傷裡。
但從今天以後,我自由了,我要去建立一個真實的人生,一個讓我最終會得到幸福的人生。
他勇敢地和過去告別,自由地飛向他的夢。
羅曼·羅蘭說:“母愛是巨大的火焰。”
媽媽的愛,像一柄火炬,會照亮我們心裡最暗的角落;也像一陣風,會吹散我們心頭的愁緒。
漫長歲月中,我們總會經歷各種的不幸,在心裡留下大大小小的傷口。
但如果我們感受到,這個世界上有一個愛我們如生命,把我們的快樂當夢想的人,就一定會從悲傷中走出來。
我們因為這份愛得到救贖,也為了這份愛,找到好好生活的理由。
馬克•李維在書中寫道:
“我一直想揮別童年,成為大人,童年卻緊貼我的皮肉,鑽入這具對我而言太擠又太小的身軀裡。”
成長過程中,我們都想一夜長大,不再是個小孩。
可真長大後,你會發現,成年人世界裡的變數,更讓我們手足無措。
就像故事裡的孩子,他們走出童年,才發現成年人的世界同樣充滿無力感。
男孩成了醫學院的學生,遠去外地求學;他最好的朋友貝克,則繼承家裡的麵包店,成了一名麵包師。
五年後的一個暑假,當貝克再次站在男孩面前時,他的樣子,卻讓男孩十分陌生。
只見他從狹小的廚房裡跑出來,頭髮上沾滿面粉,表情有些侷促。
他們談起眼下的生活,貝克說,跟著爸爸學做麵包,守著這個家,他很知足。
可是,他的謊話怎麼能騙過會偷影子的男孩呢?
貝克的影子說:“我多希望和你一樣可以當醫生,遇見喜歡的人,而不是晚上八點睡覺,凌晨三點起來揉麵。”
貝克的話,讓我想起了北島的那句詩:
“那時我們有夢,關於文學,關於愛情,關於穿越世界的旅行。
如今我們深夜飲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夢破碎的聲音。”
男孩聽到好朋友夢想破碎的聲音,他不能無動於衷。
於是,他把貝克的夢想告訴了貝克爸爸。
這天,貝克爸爸沒有喊貝克做麵包,而是一個人在廚房抱頭痛哭。
他為兒子的過分懂事而難過,也為自己耽誤了兒子而內疚。
他決定給貝克自由,並鼓勵兒子說:你一定行,爸爸永遠支援你。
貝克知道,如果自己去上學,爸爸不得不起得更早,一個人揉更多的面;
不得不在漸漸老去的時候,重新扛起養家的重擔。
貝克遲遲不忍離家,爸爸就拿起掃把攆他出門。
雖然,爸爸兇起來很可怕,但貝克知道,這都是愛。
爸爸的愛,給了貝克奮鬥的動力。
最後,他終於考上醫學院,過上了理想中的生活。
父母的愛是我們身後的一座山,給我們滿滿的安全感。
有父母的愛在,我們更有勇氣選擇心之所向,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輕鬆上陣,信心滿滿。
故事最後,“偷影子”的男孩長大了。
他有了自己的事業,找到了命中註定的愛人,活得很精彩。
但無論何時,遠方的媽媽,總會以她的方式送來愛,直到生命的最後。
父母的愛,可以治癒我們內心的傷;
父母的愛,可以轉化為力量,推著我們奔向理想;
即使父母老去,他們的愛仍是我們心中的光;
即使他們離開了這個世界,他們的愛仍能給予我們力量。
如果孩子在小的時候感受不到足夠多的愛,那麼他們長大後也可能會出現各種問題。
因此,在孩子小的時候,教會他們感受並學會愛,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是一個值得被愛的人,是非常重要的。
讓孩子擁有感知愛的能力,其實就是在教給他幸福的能力。
父母給予孩子的愛就像是心理營養,從某種程度上說,心理營養比生理營養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更為重要。
孩子小時候被賦予足夠多的愛,長大後會成為他們最堅強的鎧甲。
很多人看完《悲傷逆流成河》電影之後,都說校園欺凌很可怕,而我在看完之後,卻覺得比校園欺凌更可怕的,是缺失父母的愛!
影片中的女主角叫易遙,她生在一個貧寒之家,母親的職業讓她抬不起頭,原生家庭的不幸已經讓她夠自卑的了。
可是她母親卻還時常罵她為“賠錢貨”,導致她幾乎自卑到了骨子裡!
所以即使她在學校受盡了別人的欺凌,也不敢告訴自己的母親。
我想這才是一個孩子最可憐的、也最令人心痛的!
正是因為父母長期以來的忽視,所以當母親拉著易遙的手,對她說“媽媽帶你去看病”這麼一句簡單的話時,就足以讓她高興不已。
可見她是多麼的缺愛。
而在影片接近尾聲的時候,易遙竟然毫不猶豫地跳海自盡,對生命該有多麼的失望,才會讓一個花季少女選擇輕生。
父母的愛,是孩子一生最大的底氣!
孩子的發育有兩個方面,一是肉體生理的發育,一是精神心靈的成長。
往往我們只關注前者,而忽略了後者,這是值得我們反思的。
易遙的母親常對她惡語相向,“你怎麼不去死啊?”
“你個賠錢貨”這些話就像刀劍一樣深深紮在意遙的心上。
這些脫口而出的話,會傷害孩子幼小的心靈,終生難以抹去。
那些惡語像腫瘤,蔓延孩子內心。
她也會謹言慎行,害怕自己犯錯。
這樣就限制了孩子探索未知、追求美好的步伐,這將是一件十分可怕的事情。
全校只有她一個人因為家裡窮穿著淘汰的校服,忍受著他人異樣的眼光,除了齊銘,她沒有其他的朋友。
而當她回到家裡,還要遭受母親的辱罵“賠錢貨”,身體不舒服去醫院檢查出怪病,她害怕,想主動告訴母親卻被打斷和羞辱。
被唐小米發現自己得了怪病,校園裡流言四起。
她被疏遠,被潑紅墨水,被頭頂潑水,被扔書包,被眾人圍攻。
她沒有任何反擊只默默承受,因為她的世界從來都只有黑暗,沒有希望。
顧森西的出現給了她一些生機。
他主動靠近她,開導她,鼓勵她。
他教她學會反擊,幫她收拾那些欺負她的人。
因為他,易遙的臉上出現了為數不多的微笑。
但就算這樣,在易遙身上,我仍然看不到輕鬆和快樂。
直到易遙的母親被學校叫去,得知女兒得了這樣的怪病。
她打罵她,質問她為什麼會得這樣的怪病。
“我也沒有用過別人的毛巾”母親一怔,知道是自己造成了女兒的怪病,她拉著易遙帶她去看病。
拉女兒出門的鏡頭很長,衚衕裡的鄰居都很驚訝,女兒更是呆呆的,從孩童時代後母親應該再也沒有牽過她的手了吧,長久以來,她得到的只有母親的冷漠和辱罵。
鏡頭切到第二天,她回到學校,同學們依舊對她惡語相向,但她不再畏畏縮縮,冷麵示人,甚至臉上掛著淺淺的笑意,毫不在意的穿過人群。
這一刻,我在她身上看到光,看到了她身上的輕快,看到了希望。
有了母親的愛,她彷彿無堅不摧,對他人的惡意也不那麼在意了。
父親是天,是筆,給人指引;母親是地,是墨,溫暖人心。
母親的愛是孩子的盔甲。
人的一生中有許多影響成長的因素,其中母親的影響是深遠且不可替代的。
我們常說“為母則剛”,母親可以從孩子身上獲得勇氣,其實母親也是孩子最大的信心與勇氣來源。
女性感情豐富、心思細膩,她們更容易跟孩子心意相通。
母親的愛就像一把保護傘,有了這份愛,孩子們便可無懼風雨。
弗洛伊德曾說“我發現,那些認為自己被母親喜歡或偏愛的人,在生活中會展示對自己的信心、無法撼動的樂觀,常常顯得英勇,而且總能獲得真正的成功。”
現實生活中很多缺乏信心、畏首畏尾的成年人,探其原因,都可以追溯到其童年的母愛缺失。
有科學家稱:母親對子女的關愛方式能決定他們成人後的心理健康狀況。
母親是與孩子在一起時間最長的人,讓孩子感受到母愛,會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價值,產生自我認同感。
如果在成長的過程中感受不到母親的關愛,孩子就會變得自卑敏感。
可憐的是,有的媽媽自己都不曾被火炬溫暖,心裡滿是冰冷,凍僵的情緒不時會爆炸,如易遙的母親。
所以,童年缺愛長大缺鈣的悲劇,才會一代一代的傳遞。
父親是風,決定孩子成長的高度;母親是水,決定孩子內心的厚度。
父母給予孩子最珍貴的禮物,就是讓他們積極地看待自己。
孩子的世界是一張白紙,你給予他愛,他傳承愛,也會愛別人;你給予他恨,施加於他暴力,他也會恨別人,施加別人於暴力。
遭受暴力,對一個孩子來說,是毀滅性的;而語言暴力對於一個孩子的傷害,更甚。
愛和勇氣,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也是一個人獨行與世,最好的鎧甲。
一個人最早得到的依靠,來自於家庭,有能全身心無條件依賴的家人,是一個孩子建立安全感的最初條件。
相比之下,從小缺乏愛的孩子,也就沒有足夠的安全感。
而那些從小就被愛著的孩子,因為被愛,所以無所畏懼。
這樣他無論走到哪裡,都不用擔心有人會不愛他,而他也不用為了爭取一份愛,而受到本不必要的傷害。
在愛裡成長起來的孩子,不用在長大後彌補童年的缺失;
在勇氣裡成長起來的孩子,總是自由遊動在自己選擇的更開闊的將來。
一個被愛包裹的孩子,才有歸屬感和價值感,心理更健康成熟,滋生出愛與力量。
從小被愛,人生才完整。
一個缺愛的孩子,很容易脆弱、敏感,一生只是在求生存,而非求發展。
從小被愛的孩子,會得到父母很多理解、陪伴與支援,感受到世界的愛與善意。
對他們來說,這個世界本身就是完整的,不需要苦苦尋找與求索,只要自由自在成長就好。
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經歷挫折。
這時,父母的理解、支援,會幫助孩子從挫折中恢復並得到成長。
當孩子的安全感增強了,事情的結果對其來說就變得不那麼重要,因為他知道,家永遠是自己可以安全撤退的後方。
所以,他會敢於挑戰和嘗試,放手一搏,追求更精彩的人生。
這對孩子的成長來說,至關重要。
缺愛的孩子不敢犯錯,不敢挑戰,害怕失敗,因為他害怕遭到批評與責罵,擔心家人不能給自己足夠的力量戰勝失敗。
父母對孩子的接納、鼓勵,以及傾聽、陪伴和耐心,會讓孩子從心底滋生勇氣。
孩子終究會獨立面對世界,愛和勇氣是父母放手後一雙無形的手,陪伴孩子健康成長。
微信上看到一段話,讀來讓人感動:一直覺得擁有父母愛的小孩很幸運,他見過好的感情是什麼樣的,擁有對健康的愛的敏銳嗅覺,很容易就往正確的方向跑。
而在湊合氛圍環境下長大的孩子,不知道什麼是好的,就要花很多力氣去踢開那些糟糕的,要碰壁很多年,才知道哪條路,是對的。
說來寥寥數語,但真正實踐起來非常難。
父母的愛,是孩子一生的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