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和小男孩的故事(二)
作者:肖遠新
過了兩天,小男孩子要上學,再也不能每天來陪伴蟋蟀;再也不能每天給蟋蟀送食物,蟋蟀需要自己去採集食物。蟋蟀很感激小男孩,這段時間,如果不是小男孩每天給他送吃的,修建住宅的工作不可以那麼順利地完成。正是在小男孩的餵養下,蟋蟀成長得非常快,已經長了一個“大個子”,力量非常強大。那天,遇到另一隻蟋蟀,兩個人對峙了一下,根本就不是一個級別的。
小男孩讀四年級,他不能背書,站到老師面前就結巴,臉紅脖子粗,半天說不出一句話;也正因為如此,上課時他沒有機會發言。其實,這並不代表他的學習成績差。相反,小男孩子用心讀文字、背情節。老師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他不能背書,但能默寫。他的成績永遠是第一名,除此之外,沒有朋友,好多同學都欺負他。說來也奇怪,讀一年級那年,也是因為口吃的毛病,被同村的一個大個子男生實實在在地揍了一頓;他不敢告訴老師,因為他說不清楚。從那以後,他總在心裡默默唸叨:“打架搞不贏你,讀書我可以勝過你!”
秋季開學後,好多同學帶來了蛐蛐籠子,籠子裡裝滿了各種各樣的蛐蛐。小男孩也想看一看他們的蛐蛐,沒有人和他玩,也沒有人把蛐蛐給他看,更沒有人願意把蛐蛐籠子給他提一提。
星期天,小男孩拿出婆婆割草用的鐮刀,在婆婆的磨刀石上把鐮刀磨得非常鋒利。所有的玩具都是小男孩自己做的,精緻的陀螺、小小的闆闆車,同學們有的,他都自己動手做。也正因為如此,手上留下了一道道刀傷的痕跡,他卻不在乎。他要做一個蛐蛐籠子,做最漂亮的蛐蛐籠子。
小男孩的家就在公路旁邊,或者說公路就是從他家的稻場經過。公路下有一片竹園,裡面長滿了大大小小的竹子。他在竹園裡砍了一根竹子,還專門挑了一根老翠竹。他知道,新生的竹子不結實。從屋裡找出一條長板凳和一把木椅子,然後就學著蔑匠師傅的樣子,把翠竹一劃兩開,放在長板凳上。原先,婆婆請過一個老蔑匠師傅做傢俱,小男孩羨慕到了極點。
經過一系列的加工程式之後,細細竹蔑加工好了,每根竹蔑都是用砂布磨得光光滑滑的,不能讓竹蔑掛傷了心愛的蛐蛐。小男孩輕輕地閉上眼睛,腦海裡出現了一個蛐蛐籠子的樣子,他開心地笑了。整個上午,小男孩子就只編了一個蛐蛐籠子。籠子有底、有壁、有頂、有門,還有特製的門栓和門鎖;甚至還分了兩個單間,上面一層是睡覺和休息的地方,下面一層是飲食的地方。
中午,婆婆從地裡回來做午飯,看過小男孩做的蛐蛐籠子,眼睛笑成了一條縫,不停地說:“我孫子成蔑匠師傅了!”小男孩依舊呆呆地笑著。在婆婆的建議下,小男孩又找出上次蔑匠師傅用過的熟桐油,把蛐蛐籠子好好地塗了幾遍。只有這樣,蛐蛐籠子才不怕淋雨,打溼之後才不會腐爛。
下午的天氣照樣暖暖的,蟋蟀知道這樣的好日子不會太長久了;秋天到了,寒風馬上就要到來。小男孩提著蛐蛐籠子,來到蟋蟀家門口。小男孩專門找了一根漂亮的紅絲綢帶子,把蛐蛐籠子提起來;在他看來,這比那些用棕樹葉子做的帶子要好看得多。小男孩輕輕地對蟋蟀說:蟋蟀呀!我給你做了一棟漂亮的房子,你今後就住在裡面,天天陪我上學,天天陪我上課,天天聽我說話。這些話,只有他自己才能聽到,一旦說出聲音,口吃的毛病又犯了,半天說不出一個字。他又有些遺憾地對蟋蟀說:真對不起!今天你不能住進來。婆婆說過,要下週才能住進來,籠子上的桐油要過一個星期,才能完全乾燥。
小男孩子就把蛐蛐籠子放在蟋蟀家旁邊的那塊石板上曬太陽,自己則掏出一本書,那是一本新發的語文書。第十四課是《蟋蟀的住宅》,書中是這樣寫的:在兒童時代,我到草地上去捉蟋蟀,把它們養在籠子裡,用菜葉餵它們。
老師還在上第三課,小男孩卻充滿了無限的好奇,他要提前背誦課文,看看蟋蟀的家和課文中的“蟋蟀住宅”是不是一樣的。想到這兒,小男孩又呆呆地笑了。他又開始輕聲讀這篇課文,說是讀倒不如說是唱,就像婆婆唱兒歌的那種語調。他內心裡清楚,只要一讀就會結結巴巴;只要是“唱”,就會流暢得多。
這學期,新調進了一個語文老師。週三下午,同學們都完成了作業,老師教他們讀:昔有一漁者,因足疾未捕久矣。同學們似懂非懂,小男孩在老師的講解下,知道這是文言文,是古人讀的書。他理解得非常快,但不敢告訴別人,害怕同學們笑話他;他也害怕這位語文老師像別的老師一樣,眼睛一橫,惡狠狠地說:“大結巴,話都說不轉,還讀什麼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