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全文共計6035字,閱讀需8分鐘。如只對東海艦隊穿越臺海有興趣,請直接跳轉至第三部分)
01,導語
1974年1月,我國海軍南海艦隊和西沙當地漁民及民兵在遭受南越軍隊挑釁和攻擊後,被迫進行還擊,在西沙永樂群島附近進行了海戰。
這次海上遭遇戰取得勝利後,中共中央軍委準確判斷了戰略形勢,及時下決心,以陸海空三軍相配合,一舉收復了西沙三島。
此戰雖然規模不大,僅僅只是小規模的區域性戰爭,但對於維護中國主權,特別是新中國成立後我國的海洋權益,起到了難以估量的作用。
02,海戰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戰過後,被法國和日本相繼控制的部分西沙群島的島嶼終於迴歸了祖國的懷抱,1950年,中國人民解放進駐永興島,同年,南越聲稱對西沙群島擁有主權,並於1956年出兵佔領西沙永樂群島中法軍遺棄的軍營。
我國在1958年重申西沙群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領土。並在1959年設立了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辦事處。隨後南越的守軍曾一度從甘泉島、琛航島、金銀島撤走,但一直佔據著珊瑚島。
1969年尼克松就任美國總統後,毛澤東敏銳地看到形勢變化,於是在1970年發出指示,表示要在適當的時機把盤踞西沙群島的南越軍隊趕走。
隨後,軍隊和地方部門開始在永興島建設能停靠千噸級艦船的碼頭,準備調獵潛艇大隊進駐,同時要求派遣漁民、民兵,以“群眾鬥爭”的方式擠走珊瑚島上的南越駐軍。但因文革影響,碼頭並未完工。
雖然南越從除珊瑚島以外的諸島撤退,但從未放棄侵佔西沙群島的狼子野心。
至1973年9月,不知天高地厚的南越當局又非法宣佈將南沙群島南威、太平等10多個島嶼劃入其版圖。
在南越妄圖侵佔西沙群島時,中方外交部發表宣告,強烈譴責南越當局對中國領土的肆意侵犯,重申中國對西沙、南沙、中沙和東沙各群島擁有領土主權,並鄭重宣告中國領土主權神聖不容侵犯。
但南越無視外交部的嚴正警告,不日便驅艦侵入西沙群島,對甘泉島附近的漁民進行挑釁、驅趕,並且炮擊甘泉島;兩日後,又增艦入侵甘泉島,而後又強佔金銀島,並且企圖繼續侵佔其它西沙島嶼。
03,支援艦隊過臺海
在海戰開始前,我軍南海艦隊司令便向海軍總部和中央軍委發電,請求調東海艦隊支援,經軍委研究後,東海艦隊便向南海駛去,這才有了我軍艦隊過臺灣海峽一事。
(1)為什麼需要支援?
中國雖然在50年代打贏了抗美援朝戰爭,成為了世界上公認的軍事強國,但我們自己心裡清楚,陸戰能夠勝利不代表我們海戰也能勝利,1949年的金門海戰就是一個血淋淋的教訓。
當時我國海軍還不夠強大,更何況西沙群島遠離我國沿海,南海艦隊原有的四艘千噸級護衛艦也全部失修,根本無法出海作戰。面對南越的艦隊,我們能拿出來對抗的就只有幾艘百噸級護衛艇、獵潛艇和掃雷艇。而且也只是能勉強駛到距海南島基地300多公里外的西沙群島海域。更何況我軍四艘艦艇加起來還沒有南越軍一艘艦艇的排水量大,我軍最大的艦艇還沒有敵軍最小的艦艇排水量大。
且因1969年的珍寶島事件的影響,我海軍各大艦隊被蘇聯牽制了大量的兵力,因此在當時南海地區海軍兵力不足,開戰時處於劣勢,我軍將士浴血奮戰也無法短時間內取得勝利。
就在這千鈞一髮之際,經中央批准,東海艦隊立即駛往南海進行增援。
而東海至南海,臺灣海峽成為了必經之路。因為如若東海艦隊繞道駛往南海作戰地區,會浪費大量時間不說,還有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駛過臺灣海峽成為了必選項。而當時的臺灣海峽在國民黨軍的勢力範圍內,我軍艦隊很容易遭受對方埋伏,就算是一陣騷擾也會浪費大量時間,原本情況不容樂觀。
但事實上,我軍艦隊駛過田灣海峽時,並沒有遭受到國民黨軍的騷擾,連敵軍一艘艦隻都沒有遭遇,此次行軍可謂是出奇的平穩。
也正是因為這樣,諸多蔣介石集團為我軍開綠燈、打助攻的資訊開始流傳,在有些媒體上,甚至揚言稱:
蔣介石命令臺灣海峽的國民黨海軍要一路護航照明,保證東海艦隊安然透過,同時準備補給船,運送物資。
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當然不是!
實際上,我軍的確順利度過了臺灣海峽,但並沒有所謂的國民黨海軍一路護航,更沒有國民黨的補給船為我們運送物資,這都是謠言。
(2)我軍是如何過臺灣海峽的?
首先,我海軍艦隊並沒有見到國民黨艦隻,一艘都沒有,何來的護航與補給之說?
1974年1月19日海戰爆發,中央緊急派遣了東海艦隊的(01型)505號昆明艦、506號成都艦和508號衡陽艦3艘導彈護衛艦,星夜兼程前往南海增援。而在經過臺灣海峽時,犯了難,當時並不清楚是否要過臺海,因為很容易遭遇國民黨軍,危險不小。
當然,我軍艦隊也實力極強,昆明艦排水量1240噸,滿載排水量更是高達1460噸,而且有28節的航速,91.5米長的戰艦載有一百七十餘名海軍戰員。但這些艦隻是包圍國土打南越的,此刻交代在臺海顯然不行。
臺灣海峽是南北向的水道,南寬北窄,最窄處僅70海里,解放軍和國民黨軍曾在此地發生過多次海戰。以往,我前往南海的艦隊,並不會直接穿過臺海,而是繞道入太平洋,從巴士海峽繞道回南海。
但此次戰役吃緊,繞道顯然來不及,為此我海軍專門請示了毛主席,毛主席提出:
“直接過臺灣海峽” 。
就這樣,東海艦隊徑直向臺灣海峽駛去,因為這是從來沒有過的,所以全體將士一直是高度戒備狀態。
同時,距離臺海最近的福建海軍基地,當即擔負起了支援保障任務,以防國民黨海軍進行騷擾。福建海軍的30多艘艦艇整裝待發,海岸上的百門岸炮和高炮嚴陣以待,高空戰機和沿海觀測雷達24小時待命,全軍隨時準備粉碎來自國民黨方面的破壞。
如果有蔣介石的“綠燈”和“助攻”,還需要這麼麻煩嗎?
1月20日,東海三援艦已在舟山基地出發,預計將在21日夜間秘密透過臺灣海峽。
而在透過臺灣海峽時,我支援艦隊實現了嚴格的燈火管制,就連平常聯絡的電報也改成了只收不發,全程由沿海雷達站指揮方向。
也就是說,我軍艦隊是在陸地雷達站指揮下,黑燈瞎火中隱蔽前進的,根本沒有國民黨軍的照明和護航。而且在監測支援艦隊行進的同時,我沿海雷達站,按照要求也在實時監控國民黨海軍艦隻的動向,甚至連東引、馬祖、金門等各島的國軍兵力部署情況,也實時檢測報作戰室分析。
據前線將士回憶,21日晚,東海艦隊進入臺灣海峽時,南海艦隊情報室內聚集了司令員、參謀長以及情報處處長等,都在焦急的等待著,對支援艦隊的安慰極為擔憂。根據情報要求,當晚情報室內電報收發眾多,來自沿岸雷達觀通站的電報一份份的發來,隨時更新著艦隊所處的位置。
當晚9點,三艘支援艦艇到達了東引島海域,這裡是最危險的地方。
(3)國民黨軍隊帶來的麻煩
在東引島,國民黨早年間便建立了一個“反共救國軍指揮部”,而最令人頭疼的是,該武裝組織的人員和武器裝備,都是比其他地方都先進許多的,美國中情局下屬的“西方公司”最早為這裡的人員提供訓練,並且提供了相應的武器。
而這裡,是我軍與國民黨軍海戰的高發區:
1960年,我軍三艘護衛艇和國民黨炮艇交火,敵艦被擊沉;
1964年,我軍9艘護衛艇與國民黨海軍7艘艦艇交火,敵艦2艘被擊沉,一艘被俘;
1965年我軍護衛艦再次與敵軍軍艦交火,重創敵艦並擊斃4人......
“東引反共救國軍”共有三個營,除去兩個步兵營外,還有一個混成炮兵營,兵力高達數萬,且配備有導彈艇、反艦導彈和觀通雷達,具備了海域檢測能力和出兵打擊能力,國民黨海軍也自稱:東引島是“陸海空齊備、戰力超強的前線中樞,可有效控制方圓200公里的海空”。此地能直接切斷解放軍兩大艦隊的聯絡。
此時,所有人都為支援艦隊捏了一把汗。三艘艦隊在東引島海域時,全部是炮彈上膛,而且聯動的沿海部隊也高階戒備。如果真如謠言一樣,國民黨海軍又開照明燈,又護航送給養的話,恐怕沒到跟前就被我軍炮彈打回了。
最新電文發來,我軍艦隊的位置更新後,對東引島內國民黨軍的部署再次檢測,結果現實國民黨軍沒有任何動靜,深夜的海面靜得可怕。
很快,三艘艦艇駛過了東引島,進入了馬祖島海域。
如果說東引島我軍捏了一把汗的話,馬祖島可謂是把心提到了嗓子眼兒,這一區域完全是由國民黨軍控制的。在此地我軍與國民黨軍只發生過炮戰空戰,長期以來並沒有發生過海戰,因為這是國民黨軍控制的中心區。此刻,所有人又擔憂起來,生怕國民黨軍在馬祖島海域設伏,這樣三艘艦艇怕是難以儲存了。
我軍各站再次確定了檢測情況,確定國民黨海軍的大型艦隻,都在我軍監視之下,並沒有任何調派設伏的跡象,這才讓眾人鬆了一口氣。
等再次確保更新時,我軍已駛離危險海域,最終順利通過了臺灣海峽,毛主席得知後也直言蔣介石還算開明。而此次毛主席決定艦隊穿行臺海,蔣介石選擇按兵不動,可能是兩人最後一次默契了。
04,海戰全過程
在我支援艦隊出發的同時,南海艦隊早已處於交戰狀態。
為了達到佔領西沙海域的目的,從1973年8月開始,南越的軍艦就不斷地驅趕和抓捕海域附近的中國漁民。當時的越南政府有這麼大的底氣想一口氣拿下西沙諸島,主要也是靠著美軍在1973年同南越移交的軍事裝備,這些裝備大大增強了南越的海軍實力。
由於當時在北方同蘇聯軍事對峙,負責西沙群島的南海艦隊面臨著很大的壓力。為此,我國採取了邊防鬥爭中的最佳策略,派出民兵,一邊在西沙附近進行傳統漁業生產,一邊與南越侵略者進行周旋。
為了維護中國領土主權,1973年12月底,由廣東省水產廳下屬的南海水產公司奉命派出南漁402號、南漁407號漁船,拖帶了兩艘機艇、10艘玻璃鋼小艇,共計97人,在公司副主任張秉林帶隊下,赴西沙永樂群島附近海域進行捕撈作業。並且張秉林率眾在琛航島上設立加工廠和後勤組,架設了通訊電臺。
在自衛反擊時,我海軍南海艦隊的部分軍隊,承擔了初期的作戰任務,但一時間無法取勝。
當時,我國方面還未做好迎戰準備,對美國和南越的關係也是難以琢磨。
我國最初的打算,是在制止南越入侵的同時,避免擴大沖突。
1974年1月10日,張秉林帶領部分漁民登上了甘泉島,在島上升掛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並豎起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不容侵犯”的木牌。
1974年初,南越政府又宣稱要在西沙群島海域勘探石油,這分明就是無中生有,南越就是想以勘探石油為名,進一步侵佔西沙海域。接連在西沙海域撞毀中國漁船,抓捕漁民,並且嚴刑逼供他們承認西沙群島是南越領土。面對越軍這種無恥的侵略者的行為,中國外交部在1974年1月初,再次發表了宣告,嚴正聲明瞭中國對西沙、南沙的主權。
在外交部發表捍衛領土主權聲明後的第四天,南越海軍16號艦“李常傑”號巡防艦駛進永樂群島。與南海水產公司捕魚船“南漁402、407”輪發生對峙,由於當時我軍在裝備上較越方還處於劣勢,所以被越軍用炮擊將甘泉島上掛起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打了下來,隨後囂張的在離402漁船二百多米遠的海域停靠。
當日下午,南越16號艦放下了一艘小艇,載著7名武裝陸戰隊員和1名海關人員,帶著報話機,並且嘗試登上402漁船進行臨檢。但是在402號漁船上的漁民也不是好欺負的,在他們的英勇反抗下,南越小艇調頭駛回了16艦。
1月16日上午9時30分至下午14時,南越16號艦在金銀島附近遊弋,隨後,南漁407號漁輪由永興島回到永樂群島,與402輪匯合。兩漁輪堅持在羚羊礁附近海域生產作業,與南越軍艦對峙。
不久後,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南海艦隊榆林海軍基地奉命派出獵潛艇73大隊的兩支編隊,由魏鳴森任海上編隊指揮員,設立海上編隊指揮所,在西沙群島執行第77次巡邏。按照以前指示,在任何情況下決不打第一槍。如果遇到敵人進攻,堅決自衛還擊。
自此,中方與越方進入對峙狀態,17號,南越派陸戰隊佔領了金銀島,攻擊中國巡邏艦,還打死打傷中國漁民和民兵多人,隨後派軍隊登上甘泉島取下漁民再次掛起的五星紅旗,並且插上了南越國旗。之後還驅逐在甘泉島、羚羊礁附近的中國漁船,但並未成功。
就在當天,南海艦隊奉命派出四艘獵潛艇和掃雷艇,駛抵西沙永樂群島海域。海南軍區也派出一個民兵排,跟隨艦隊進駐永樂群島。
西沙群島
17日深夜,周恩來總理打電話給當時的總參作戰副部長李力有關西沙情況的細節,瞭解過情況後說:西沙可能引發一場戰爭,這個問題很大,需要請示毛主席。
次日晚,周恩來召開了作戰會議,並制定了總的方針:
後發制人,政治上爭取主動,既要寸土必爭,又不使戰爭擴大。
19日一大早,南越再次向西沙海域增加艦隊,西沙情況發展得較快,按照原先的計劃可能來不及,於是周恩來再次給總參作戰部打電話。
經毛澤東指派,中央成立了六人領導小組,由葉劍英、鄧小平負責,到總參作戰部指揮鬥爭,由廣州軍區司令員許世友等執行作戰方案。隨後,由中國海軍389和396兩艘掃雷艦組成的396編隊與271編隊在永樂群島海域匯合。
與此同時,南越海軍戰場首席指揮官大校何文鍔,乘坐“陳平重”號驅逐艦在“怒濤”號護衛艦的伴隨下重新返回西沙海域。至此,雙方對峙的艦艇的數量為4對4,但南越海軍在裝備上佔有壓倒性的優勢。相比之下,中國4艘艦艇的總噸位,還不及南越的1艘,而且南越軍艦普遍裝備艦炮火控系統,中國艦艇火炮則還是人力操作。雙方實力對比優劣顯而易見 。
南越海軍發現中國只有4條小型炮艇,立即兵分兩路佔據有利外線,展開戰鬥隊形。仗著艦艇噸位和火炮優勢,南越海軍想“速戰速決”。此時,中國海軍艦也到達永樂群島附近海面,同入侵的南越軍艦形成了對峙。中方奉命不先開火,但做好了還擊準備。經過長時間的對峙,南越軍方見無法驅趕走中方艦艇,便於1月19日上午9時,首先向解放軍的274號獵潛艇開炮,中方立即實施還擊。
南海艦隊部分官兵合影
戰鬥打響後,中方艇隊由於後開火,一時難免被動,一名政委和多名水兵在炮火中犧牲。不過由於中方各艇反應迅速,併發揮了自身艦隊輕便、靈活的優勢,不畏敵火力,以最高速度衝向最近目標,很快將敵我距離拉近,有的艦艇還與敵方艦艇相接,近距離的戰鬥。
在敵我雙方相距10米時,解放軍水兵用衝鋒槍、手榴彈向對方甲板上猛打,艙面上的南越官兵頓時四處躲逃,一時間敵軍死傷累累。
經過一小時左右激戰,南越四艘軍艦均中彈累累,炮位多被打壞,都開足馬力南逃。追上敵艦的中國艦艇經過三次齊射,南越的“怒濤”號油艙中彈燃燒,引起了艦內爆炸,艦艇沉沒,艦上的82名官兵均未生還。
這場海戰歷時4個多小時,最終以中國海軍勝利告終。
海戰後,中國海軍暫時取得了制海權。隨後,中央軍委決定佔領所有島嶼,一舉解決西沙問題。
當時,發現美軍從菲律賓蘇比克基地派出一支軍艦編隊,是否駛向西沙方向還不明確。1月19日當天,在總參指揮的鄧小平分析了形勢,與葉劍英商討並得到毛澤東同意後,果斷下達了收復西沙三島的命令。
西沙反擊戰是毛澤東一生指揮的最後一仗。此仗選擇的指揮者得當,在全域性判斷上更顯示出戰略家的眼光。毛澤東、鄧小平都看出,美國對華戰略需求的分量更重,照顧南越盟友的戰略利益已放在次要位置,因而美軍不可能干預。
海南軍區副司令員江海率領軍區和榆林要塞區機關部分人員組成西沙自衛反擊作戰前線基本指揮所,決心首先以一個連的兵力在海空軍和西沙守島的民兵的支援下,乘坐橡皮舟奪佔被南越佔領的甘泉島,而後依次奪回了珊瑚島、 金銀島。
在整個登島戰鬥中,中國方面並無傷亡,並且還俘虜了南越軍少校範文鴻及手以下官兵48人,美國駐峴港領事館聯絡官傑拉爾德·埃米爾·科什也在這些俘虜中。
1974年2月27日,我國外交部發表宣告遣返上述俘虜,並且出動了戰機115批,401架次做空中掩護,最後,我軍以較少的傷亡迅速地控制了整個西沙群島以及其周邊海域。
西沙海戰中犧牲的18位烈士,在戰後被安葬在了琛航島的最高處,他們的英靈時刻守望著這片自己用生命捍衛的國土。
西沙海戰的勝利,使我國掌握了制海權和制空權。
西沙海戰,使得中華人民共和國獲得了對整個西沙群島及其周邊海域的控制權,這也是我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第一次在白天、遠海、深水與外國海軍進行的海上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