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據媒體報道,廣東梅州,56歲的黃女士經常腹脹、便秘,她聽人介紹後自行購買了腸清茶,一直服用了2年多。近日,黃女士被確診為結腸黑變病。醫生:“宿便”不屬於醫學概念,市面上的“排宿便”產品多含瀉藥,濫用易導致患結腸黑變病,增加患腸腫瘤風險。
兩年前,福州的女子喝腸清茶3年,結果大腸黑也變了
林女士從更年期開始就有便秘的毛病,3年前退休後,她聽鄰居介紹,每天喝一種袋泡式的腸清茶通便。
“起初效果特別明顯,第一次喝了後我一下午跑了6趟廁所。”聽說喝這種茶還能防治黃褐斑、減肥,林女士慶幸找到了寶貝。後來見效果減弱,她就加大用量。3年來,她從每天喝1包,漸漸發展到最近每天喝4包,便秘依然頑固,這才上醫院就診。
省立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林志輝給林女士做腸鏡發現,原本應該光澤紅潤的大腸內壁上,佈滿了豹紋狀黑斑,密密麻麻連成一片,綿延整條腸道(人的大腸長約1~1.2米)。
林志輝告訴林女士:“這是典型的結腸黑變病,長期服用蒽醌類瀉藥即可導致!”他還指出,林女士的情況並非個例,類似的病人在消化內科很常見,他見過服用蒽醌類瀉藥時間最長的,有10多年。一般來說,連續服用蒽醌類瀉藥2-3年,就足以導致結腸黑變病。醫學上所說的“結腸”,即俗稱的大腸。
提醒
便秘病因複雜多樣,用藥也應有所區別
“能治療一切便秘的‘萬能藥’還不存在!因為導致便秘的原因多種多樣,治療方法也應該有所區別。然而,許多人存在認識誤區,認為便秘並不是有必要上醫院就診的問題。”林志輝說。
林志輝介紹,便秘的病因大致可分為器質性和功能性。器質性病因比如腸道腫瘤、腸梗阻等,若拖延治療,最危險;功能性便秘分為慢傳輸型便秘、出口梗阻型便秘、混合型便秘等,“也就是大腸蠕動能力減弱,使糞便中的水分被腸道吸收過多,或糞便本身含水太少,使乾硬不易排出”,成因包括飲食結構不良、喝水太少、服用某些藥物產生副作用、女性盆底肌功能障礙、年老體弱排便乏力等。
據統計,我國成人慢性便秘的患病率為4%~6%,並且患病率隨著年齡增大而增加,60歲以上人群的患病率可達22%。“當患者每週排便少於3次,排便費力、排出困難或有排便不盡感,病程至少6個月,可判斷為慢性便秘。”林志輝說。
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應當如何預防便秘?林志輝建議,最好養成每天定時排便的習慣。他指出,臨床上常見學生或上班族,排斥或羞於在學校或單位上廁所,便意來襲時經常憋著,這不可取。它可能導致習慣性便秘,有人甚至會誘發腸易激綜合徵,不僅便秘,而且排不出時腹部會劇痛難忍。
此外,每天要保證攝入1.5~2升水,多吃蔬菜瓜果,攝入25~35克膳食纖維,堅持做有氧運動45分鐘。還可以網購“U形凳”,在使用馬桶時將腳墊高促排便。“如果這些辦法都不管用,那就務必要上醫院了。”醫生說。
大家平時有在喝這類茶嗎?記住醫生的提醒,千萬不能長期頻繁的飲用哦!
(原標題:女子服用2年腸清茶腸子變黑)
來源: 綜合 人民網 FM93交通之聲
流程編輯:TF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