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的童年——賣葚子
媽媽小時候,50年代初吧,當時還沒有成立合作社,自己家都有地。原來富農地主家的地都分給窮人種了,姥姥家是中農,仍然種著自己的地。
當時自己家有桃樹園子,杏樹園子,桃樹園子裡間種著椹子(桑椹)。每當果子成熟時小小的媽媽跟著她奶奶後面,樹園子裡看園長,摘果子(吃果子)。奶奶說,吃果子要吃爛果子,好果子留著賣點錢。媽媽那時五六歲,嘴上答應著,等奶奶休息時,專找好吃的吃。有一顆桃樹,是大青桃,特別甜,媽媽專摘那顆樹上的吃。過了幾天,奶奶發現大桃數量在減少。問媽媽,媽媽說,誰不知道好桃比爛桃好吃啊,說完就跑。老太太也沒辦法,罵一句小王八羔就完了。
桃園裡的椹子樹,沒人顧的上,熟了吃不完,老太太就跟媽媽說,你自己去賣吧,賣了錢是你自己的。媽媽太高興了。那時候秤還是星桿秤,老太太教給七歲的孫女怎樣看秤。小姑娘自己提著一筐子椹子去賣葚子了。
趕集在另一個村子,不遠,但要過一座橋,七歲的媽媽自己趕集賣葚子。沒有大人跟著,一點沒覺得有什麼。
集上各種小販各種吆喝。小小的姑娘,也學著大人的樣子吆喝著,“賣椹子哩了”,奶奶的聲音,咬的字眼真真的,引來好多圍觀著,有人打趣到,“小姑娘,你這隻有椹子沒有梨,怎麼賣椹子梨啊”,原來媽媽學小販的叫賣聲,讓人聽成了椹子梨。引起了大家的圍觀。一筐子椹子很快就賣完了,一毛錢二斤,媽媽拿著自己所得的兩三毛錢別提到高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