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9月底,北京上海等地的收藏市場上突然出現一種連在一起的明信片,起初只是兩枚連在一起,到了10月初,連在一起的規模越來越大,直至最後,市場上直接出現了21張未裁剪的整版連體明信片。
與錯版不同的是,這種明信片理論上只是印刷廠的半成品,按照郵政用品使用規範,這類沒有加工完的明信片是不能通訊使用的,所以起初投資者並沒有太多關注。
可在大眾的認知裡,錯版往往意味著稀有、意味著值錢。
於是在有心人的炒作下,這種半成品明信片便被披上了一層“錯版”的外衣,開始受到無數人的追捧。加之過去曾有錯版明信片一夜暴漲的前車之鑑,於是趁著價格不是很高,許多投資者將真金白銀砸了進去。
只是幾天時間,連體明信片就從最初的48元,一路飆升到800元,甚至一些集郵家還根據編號和紙質研究出北京版、內蒙版、四川版、混血版等多個不同版本,一時風光無兩。
一些人發現這樣能賺到錢後,便大著膽子從印刷廠帶出更多連體片,於是短短几天時間,流出連體明信片的省份就涉及到5個之多。
肆無忌憚地倒賣和管理上的混亂很快引起了大眾和媒體的關注,央視的《新聞30分》便對此事進行了調查報道,於是在國家郵政局剛成立不久,便火速派人對此事進行了核查。
此次流出的明信片背面空白,正面均為PP11玫瑰普通郵資明信片圖,所以集郵界也將其稱為“連體玫瑰片”。
未裁剪連體玫瑰明信片
為了開拓業務,1998年年初,郵政向企業提供了一種可以在普通郵資明信片背面印廣告的宣傳服務。因為廣告量巨大,於是郵政放開製作許可權,將印刷整版(1版21枚)的權力下放至各省、區、市。
可此時正處於國家郵政局成立前的特殊階段,很多管理制度還不健全,所以才出現了部分郵政企業違規銷售連體明信片的情況。
10月18日,國家郵政局通報了違規郵政企業名單,並於11月17日上午,在央視及其他20多家媒體的共同見證下,對5個省級郵政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做出了處罰。
為了遏制連體玫瑰片的炒作,國家郵政局宣佈:未經裁切的多連體明信片屬半成品,違反明信片的國家標準,不準在市場流通,持有人可到郵局進行退款。
如果過了退款期卻仍在市場上銷售玫瑰連體明信片的,郵政將依據《關於個人經營集郵品管理》規定,連同工商部門視情節予以警告、罰款、沒收非法所得等處罰。
經過這次整頓,連體玫瑰片的價格一落千丈,一些人因為連體片一夜暴富,一些人也因為它而傾家蕩產。
時至今日,依然有不少持有者等待著連體玫瑰片的暴漲,可在國家郵政局的嚴厲措施下,終究沒有任何起色。為連體玫瑰片打官司的人,也都以清一色的敗訴告終,這場持續了半年郵資票品的無序狀態,才算是成功剎住了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