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萊恩·富克斯曾經是芝加哥大學生物化學系唯一的女生,讀博時,她的博導不相信女性也能從事科學事業。由於曾經不讓女學生進入實驗室,蘭諾·布魯姆無法在普林斯頓大學求學,她在加州大學伯克利讀博士後時的女導師,至今沒有正式教職。琳妮·馬奎特在一項實驗中發現,研究人員以隨機生成的男性或女性人名去申請進入實驗室,男性的名字透過機會更多、起薪更高,且結果與導師的性別無關。
以上這些故事中出現的名字,字首分別是:2010年世界傑出女科學家獲得者,美國總統數學、科學及工程教學卓越獎得主,2021年沃爾夫醫學獎得主。
即使是頂尖科學家,因為是女性,她們都曾同樣遭受過偏見。在學術領域存在的明顯對待,被琳妮·馬奎特比喻成了一個“漏水管道”,也讓優秀的青年女性在不同階段被不斷“漏出”,沒能進入科學領域。
面對偏見,最好的辦法,是用事實和行動說話。在人類歷史的程序當中,女性一直身處創新創造的第一線,敏銳的直覺,嚴謹細緻的作風,開放包容的合作精神,不但讓她們嶄露頭角,也能像葉叔華、韓喜球一樣取得漂亮的成績。星辰大海,是人類共同的嚮往,和宇宙對話,與深海親吻,做到這些,和性別無關,和努力有關。“想要機會,就去爭取。”這是95歲老人給予的人生經驗,同樣與性別無關。
打消偏見,也需要男性和女性的互相擁抱。今天的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她”論壇上,1995年圖靈獎獲得者曼紐爾·布魯姆讓主持人稱呼妻子的名字那一刻,非常溫馨。更打動人的,是在後續的討論中,幾位女性科學家表示對家人的感謝時,他主動要求發言:“蘭諾也很支援我。她讀的資料比我多,她會告訴我,你已經可以進入這個領域了。她和我在做一樣的事情,我們是非常棒的人生伴侶。”
對女性的尊重,不僅僅是一個稱呼。希望未來,占人類腦力的50%,能被不設門檻、不帶預設地平等對待、充分發揮。
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 劉晶晶
編輯:張紅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