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約翰·霍普克羅夫特(John Hopcroft),或許很多人並沒有聽過他的名字,但是對於計算機科學相關領域的從業者而言,約翰可謂是鼎鼎大名,如雷貫耳。
約翰不僅是美國科學院、工程院院士,同時也是中科院外籍院士,所以大家更願意親切地稱他為“三院院士”。
為什麼說約翰在計算機科學領域名氣很大呢?因為他曾經獲得過計算機科學領域的“諾貝爾獎”,也就是圖靈獎。
要獲得圖靈獎有多難?要知道這個獎項每年全球僅評選1人,從1966年至今,中國只有姚期智院士獲得過這樣的殊榮。目前姚期智院士在清華大學擔任交叉資訊研究院院長。
約翰不僅在美國康奈爾大學擔任教授,同時也在上海交大擔任訪問講席教授,多年在中美兩國高校任教的經歷讓約翰對中國的高等教育有著自己的一些思考。
比如在第四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開幕式上,約翰在發言時就指出,中國高校對國際聲望看得太重,而衡量一所中國高校國際聲望如何則取決於該校的研究經費以及論文數量。
然而這樣的現狀並沒有得到約翰的認可,相反,約翰認為目前中國高校應當更加關注如何提高學生的教學質量,而非國際聲望。
因為約翰認為,目前中國高校培養的高質量的本科生並沒有達到社會需求,而這應當是中國高校應當改變的點。
約翰的觀點可謂是一針見血,近些年,我國高校的國際排名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其中一方面原因是學校綜合實力不斷增強,另一方面原因則是很多高校想方設法地提升影響國際聲望的各項指標。比如論文發表數量。
然而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導致部分科研學術工作者為了發論文而發論文,並沒有將重心放在這個研究課題是否有價值,反而只關心這個課題能否產出論文。
對於這樣的研究態度,註定了部分論文幾乎沒多少含金量。如此一來,論文數量確實提升了,但卻是資源的浪費。畢竟每一篇論文的產出都需要一定的經濟、人力以及時間投入,但是研究成果如果沒多大意義,那就真的是為了論文的數量而忽視了論文的質量,可謂是本末倒置了。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教育部多次發文,要求各大高校破除唯論文論的想法和做法,於是不少高校開始降低論文在職稱評定、績效考核、崗位晉升等方面的權重,大家追求論文數量的風氣得以有效遏制,但想要完全根治這個問題,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另一方面,隨著全國大部分高校的擴招,如今大學生越來越多,但是本科階段的教學質量卻並沒有提上來。
相信大家能夠感受到,如今本科生的就業競爭力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強,甚至有的崗位開始以研究生作為面試門檻。
而這種現象的出現也反映出如今的本科生培養質量與社會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要麼本科生在高校沒有學到真本領就直接畢業,要麼學校對學生要求較低,導致畢業後不能很好地勝任崗位,又或者部分學校開設的專業課程與生活實際脫節。
所以我們還應當想辦法將本科生培養質量提上去,讓用人單位能夠放心地聘用本科生,讓本科生的含金量逐步提升。
最後,大家對於“三院院士”提出的“中國高校過於看重國際聲望,應更關注本科教學質量”的觀點,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