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看沈華老師轉發的谷萬里從物理角度對量子鑑定的看法,讓原本備受質疑的量子鑑定更風起雲湧。所以我也說說我的看法。我認為目前大家把量子鑑定的結果是搞錯了。
古玩除了本身的價值外,任何附加的資訊佐證都是在古玩本身的價值上增添的附加值或增加流通速度的。我們為古玩進行量子鑑定的結果是想為其增加附加值或增加流通速度的。這才是目的。而目前大家基本停留在爭論結論的真偽對錯上了,所以我覺得大家爭論的方向錯了。
無論目前盒子幣大家覺得多亂,但盒子幣的買賣是有目共睹的。從評級的橫空出世到迅速普及。這代表了大家最初對評級的認可度是高的。從而說明古玩圈不排斥新生事物。買賣方也願意承擔錢幣本身價值外的裝盒費。裝盒達到了錢幣的增值或加速成交的目的。
趙本山有句話說的好,咱們不看廣告,看療效。
那麼問題一來了,經過量子鑑定後,是否有人願意為古玩本身的價值與附加的鑑定費買單?
那麼問題二來了,認可量子鑑定結論的藏友,您購買過幾件經過量子鑑定後的古玩?
那麼問題三來了,為什麼量子鑑定及備案機構不組織類似古交會類的活動,讓眾多的量子鑑定的藏友們相互交流,在目前古玩行如此慘淡的局面下,用火爆的場面,大額成交的現實,把質疑者的小臉打的紅紅的。這不就不言自明瞭嗎。
是否達到自己想要的結果,比結論的真偽對錯更重要。如果量子鑑定完後,不用增值多了,能增值一兩百,迅速出手的話,我估計跟量子鑑定的質疑者拼命的機會,各位也不一定搶得到。事實勝於雄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