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沉香自古就有“冠絕天下”的美譽,史料中不乏海南古代香客採香的畫面描述和文字記載,他們以“敲根諦聽水沉存”的玄妙方法默無聲息地延續著中國香文化。
《瓊黎風俗圖》是描繪海南島黎族生產、生活場景的風俗畫冊,現藏於海南省博物館。該畫冊共為15幅冊頁,單幅縱33釐米、橫30.5釐米,均為右圖左題。
畫冊分別介紹了黎族民居、對歌擇偶、納聘迎娶、聚會宴飲、漁獵、耕種、採香、放排、採藤、紡織、交易、渡、割雞跳鬼、傳箭、化解等生產或生活場景。
經考證,該圖繪製於清中晚期,是研究明清時期海南黎族社會生產生活的珍貴史料。其中,《採香圖》即為描述香客採香之圖。
《採香圖》右繪黎人採香,依圖中黎人著“犢鼻褲”、盤髮髻之服飾和裝束特點判斷,採香人應為黎族哈方言男子,坐在石頭上的著有上衣的抽菸男子應為採香組織者,其他三人,或援攀樹上砍香,或以斧頭敲樹幹聽香,或坐臥歇息不一。
圖左題文曰:“沉水香,孕結古樹腹中,生深山之內,或隱或現,其靈異不可測,似不欲為人知者。識香者名為香仔,數十為群,構巢于山谷間,相率祈禱山神,分行採購,犯虎豹,觸蛇虺,殆所不免。及獲香樹,其在根在幹在枝,外不能見,香仔以斧敲其根而聽之,即知其結於何處,破樹而取焉。其訣不可得而傳,又若天生此種,不使香之終於埋沒也。然樹必百年而始結,又百年而始成,雖天地不愛其寶,而取之無盡,亦生之不易窮。香之難得有由然也。”詩題“百歲深巖老樹根,敲根諦聽水沉存;太平神嶽懷懷久,敬出名香貢九閽。柔。”
文與詩詳細記錄了明清時期黎人進山採香時祈神、識香、採香的全過程。所題之“香仔”無疑即香客。由題文不難看出,採香是一項非常艱辛但又充滿神秘色彩的職業。圖文相結合,為我們還原了清代海南香客以“敲根諦聽水沉存”的玄妙方法採香的經過。
海南之地方史籍,有關沉香的記載甚多,有關如何採香的記載也不在少數,為還原古法採香提供了珍貴的第一手資料。
《唐本草》中記載“瀋水香出天竺、單于二國”,可見沉香在唐高宗時還是舶來品,到了宋代,有關海南沉香的史料記載和詩詞猶如雨後春筍般層出不窮,有關海南香客採香的記載也開始見於史籍。
北宋蘇東坡謫居海南時曾寫道:“海南多荒田,俗以貿香為業……民無用物,珍怪是殖。播厥薰木,腐餘是穡。”
說的是當時海南居民以沉香交易換取生活所需,以及當地居民砍木採香的情景——將香木砍倒,數年腐朽後,所剩不爛的心材就是沉香了。
宋代張師正的《倦遊錄》的記載更為詳細:“沉香木,嶺南瀕海諸州尤多……蓋山民見山木曲折斜枝必以刀斫成坎,經年得雨水漬,遂結香,復鋸取之,颳去白木,其香結為斑點,亦名鷓鴣斑,沉之,良久。在瓊、崖等州俗謂之角沉,乃生木中取者,宜用燻裛。”由此可見,在宋代,海南人採香並以沉香為貿易的時代已經開始。
到了明代,《本草綱目》中也有提及:“蓋山民入山,以刀斫曲幹斜枝成坎,經年得雨水浸漬,遂結成香。乃鋸取之,颳去白木,其香結為斑點,名鷓鴣斑,燔之極清烈。”與宋代的描述基本一致。
到了清代,進山採香者對山神的崇拜更加凸顯出來,各種儀式性的要求也更多起來。清代《崖州志》中記載:“凡採香,必於深山叢翳之中。群數十人以往,或一二日即得,或半月徒手而歸,蓋有神焉。當夫高秋晴爽,視山木大小皆凋瘁,中必有香。乘月探尋,有香氣透林而起。以草記之,其地亦即有蟻封,高二三尺。隨挖之,必得油速、伽楠之類,而沉香為多。其木節久蟄土中,滋液下流即結,則香面悉在下,其揹帶木性者,乃出土。故往往得之。”
《廣東新語》中講到:“凡採香者必於深山叢翳之中。群數十人以往。或一二日即得,或半月徒手而歸。”與《崖州志》中的描述一致。
其對採香買香亦有更細緻的描述:“買香者先祭山神,次賂黎長。乃開山,以藤圈其地,與黎人約:或一旬或一二月。以香仔抓香之日為始。香仔者,熟黎能辨香者也。指其樹有香,或樹之左右有香,則伐取之。香與平分以為值。”而“香產于山,即黎人亦不知之。外人求售者,初成交,償以牛酒諸物如其欲,然後代客開山。所得香多,黎人也無悔。如罄山無有,客亦不能索其值也。黎人生長香中,飲食是資。”
其他文獻中所記錄的採香過程也都大同小異,不外乎香客要相約數十人進山採香,先祭拜山神,才可分頭尋香、採香。樹林裡虎豹蛇蟲很是常見,工作環境非常惡劣。運氣好的話一兩天就能採到沉香歸來,也有可能在樹林裡尋覓了半個月依然空手而回的。
懂得識香辨香的香客們用斧頭敲擊樹幹,憑聲音就可辨別出香結在何處,《採香圖》中記載的這種“敲根諦聽水沉存”的辨香之法,遍閱其他史料均未見有載,且《採香圖》中言“其訣不可得而傳”,足見其神秘。若是外來商賈到黎族山區買香,一定要先祭拜山神,請求族中頭領許可後,方能隨當地人進山採香。
黎人進山採香,通常會在自己砍傷的香樹上做標記,或是系根茅草,或是刻上記號,表明這棵樹已經為人所有,其他人就不會再來佔有,據說這種風俗習慣在黎族聚居區一直到20世紀70年代才逐漸消失。
現在,歷經千百年自然結成的沉香已經難得一見了。透過實地考察,現在的香客採香多會選樹齡在八至十年以上、樹幹直徑30釐米以上的大樹,在距地面1.5-2米處的樹幹上,順砍數刀,深約3-4釐米,待其分泌樹脂,經數年後,即可割取沉香。
割取時造成的新傷口,仍可繼續生成沉香。或是在距離地面約1米處的樹幹上,鑿成深3-6釐米、直徑約3-10釐米的數個小口(俗稱“開香門”),然後用結香菌種塞滿香門,再用塑膠薄膜包紮傷口,幾年後便可收香。
枯死的白木香樹,有時亦可覓得沉香,此香因年代較久,含脂量高,品質較好,但產量不多。採到沉香後,用小刀剔除不含樹脂的部分,陰乾後即為成品。
不乏有一些人在高額利潤驅使下,為得沉香而不惜一切代價肆意砍伐香樹。每到強熱帶風暴或颱風來臨的時候,經過人工砍伐的香樹就極易折斷,一旦香樹輸送營養的導管被切斷,香樹的生命也就徹底終結了。從嚴格意義上來講,此種人根本不懂得如何採香,不能稱作真正意義上的香客,只是盜香者而已。
從史籍可見,自宋代以降,沉香繁盛,當時海南沉香產地主要是古黎母山峒(現今瓊中及周邊地區),以其品質冠絕天下,成為朝廷極其鍾愛的貢品。瓊中位於海南中部地區,地處於北緯19~20度的熱帶雨林地區,年均降雨量2445毫米,相對溼度80-88%,十分適宜沉香樹的生長。
隨著海南將沉香樹列為“第四棵樹”大力推廣發展沉香產業,適宜頂級沉香產出的瓊中縣一躍成為海南沉香的優質種植基地。立足獨一無二的自然環境及資源優勢,眾多企業紛紛在瓊中縣開發建設沉香種植園區,其中投資60億元的大觀沉香公司”10萬畝沉香產業園區”是投資規模最大,金額最高的專案。
同時,大觀沉香公司也與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熱帶生物技術研究所合作,以“沉香產業研究院”為平臺進行全面合作。熱帶生物技術研究所及旗下的“海南省黎藥資源天然產物研究與利用重點實驗室”、“海南省沉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與大觀產業基地同時進入這個平臺,展開從良種繁育、種植管維、病蟲害防治、結香技術研究、新產品開發等包括沉香全產業鏈的科研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