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人們認為勾玉的內部寄宿著不可思議的力量,隨身佩戴可以起到避邪消災的作用。因其形狀呈彎曲狀形似彎勾,所以被稱作“勾玉(まがたま)”。
什麼是勾玉?
在世界的範圍內,勾玉曾在日本和朝鮮的一部分地區被髮掘。考古證據來看,勾玉在日本的起源最遲至少可追溯至繩文時代(約 1,000 BC),而自其後的古墳時代(6 世紀左右)開始已成為權勢的象徵之一。
特別要說的是,八尺瓊勾玉是日本的三神器之一。相傳是天皇繼承自天照大神的神物,現存於皇居之內,並沒有對外公開。
勾玉形狀的來歷
勾玉特殊的形狀,首端寬而圓,代表太陽;尾端尖而細,代表月亮。太陽和月亮同時出現在一種器物之上,表達了對偉大宇宙的崇拜。在首部的小圓孔代表和祖先的關聯,守護自己不受邪靈入侵,以沐恩惠。
另外,勾玉的形狀也有以下一些說法:原型是野獸的獠牙,以力量的化身作護身符;類似胎兒的形狀,象徵著起源;勾玉象徵靈魂的形狀,因此有強大的力量;組成八幡宮神紋“巴紋”的一部分;破碎耳飾的再利用。
勾玉的材質
繩文時代多用獸牙鑽孔配戴,至古墳時代勾玉的材質就有了翡翠,碧玉,瑪瑙,琥珀,滑石等天然石材,偶見陶土製勾玉,但陶土材質的不耐久性質使之流傳下來的少之又少。到了現代,可用作製作勾玉的材質就更廣泛了,不同材質往往還寄予了不同的寓意和期望。
關於勾玉起源的爭議
很多日本學者都相信,在繩紋時代,日本作為孤立的島嶼未與外界交流,他們不認為日本出現的史前玉玦是從中國傳過去的,而是各自產生的。
事實上,中日學者透過研究發現,距今 8000 多年前的內蒙古興隆窪遺址和日本列島 7000 多年前的繩紋時代遺址,有著相同的玉文化因素,玉器造型和組合十分相似,從而成為中、日史前文化交流的直接見證。
日本著名古玉專家藤田富士夫說,世界上最古老的耳環——玉玦,在內蒙古興隆窪出現後 1000 年,日本列島也有同樣的環形玉飾出現,有學者認為那是日本列島土生土長的玉飾品。但是,那裡還同時出現了與興隆窪文化相同的另外兩種玉飾。多種玉器同時在另外一個地方偶然產生的可能性極少,因此推測可能是興隆窪文化已影響到了日本列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