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劇《突圍》劇情發展到5億棚改金案爆發後,插入了一段以上世紀三十年代為背景,圍繞中福集團創始人朱昌平展開的歷史內容。
時代背景與故事畫風的突然轉變,讓不少觀眾一頭霧水。
看不懂……
是另一部電視劇的內容串臺了?
完全看不出這一段劇情的必要性。
導演腦子進水,加入了一段生硬內容。
很尷尬,即使主旋律題材,也沒必要這麼幹吧?
很多觀眾對這段歷史戲份的出現十分不理解,認為主創團隊強塞,影響了作品的統一性,甚至懷疑是主辦方為了迎合百年紀念特別補拍的。
《突圍》在製作過程中的確出現過兩次補拍現象,但朱昌平這段歷史劇情並非多餘,它的風格看似與現代劇情不同,卻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歷史故事,與現代背景息息相關
民國戲圍繞營救被捕入獄的劉必誠展開,朱昌平夫婦找到了掮客李喬治為中間人,聯絡了敵方一位腐敗高層,嘗試用金條換回劉必誠。
因為對方臨時開了雙倍價格,朱昌平夫婦不得不緊急將祖屋以五根金條的價格賤賣,但營救計劃中途失敗,劉必誠犧牲,朱昌平夫妻只好暫時逃離避難。
結合《突圍》第一集的背景介紹,可以得知後來革命事業遇到新困難,各地黨組織建立了一批商業公司籌措經費,朱昌平便回到京州開辦了中福貿易。
他所使用的創始資金,正是為營救劉必誠賣祖屋換取的五根金條,這些金條原本已經到了掮客李喬治手裡,營救失敗後他又全額還給了朱昌平。
中福創辦之後,朱昌平一邊積累革命經費,一邊與李喬治合作繼續滲透敵方內部,結合齊本安、林滿江兩人的臺詞來看,李喬治後續也秘密加入了中福。
在中福創辦初期,國內物資非常短缺,南洋華僑領袖陳嘉庚號召海外華人為抗戰捐款捐物,其中馬來西亞華僑李德仁、李德義兄弟捐獻了12輛道奇汽車。
李德仁、李德義兩人還報名回國參加抗戰,為革命傾盡所有,朱昌平、李喬治是與他們對接的人,而且,朱昌平的兒子朱道奇正是在道奇車上出生的。
在汽車上生孩子,雖然故事沒有詳細交待原因,也客觀拱托了當時危險環境,可以說,朱昌平、李喬治及李德仁兄弟,都是中福成長的基石。
也正是因為有大量如他們一樣的先輩無私付出,讓革命事業迎來了勝利曙光。
但,編劇刻畫這些人物的故事,並非簡單的弘揚中福集團的前身有多麼偉大,而是在講述富足生活來之不易的同時,給他們的“後代”做對照組。
歷史人物,與現代貪腐角色成鮮明對比
上世紀30年代,李德仁兄弟為國家提供了12輛道奇車,這並不是一筆小投入,說句毀家紓難也不為過,為了國家,他們完全不在乎個人私財。
在民國劇情中,出現了五個有姓名的角色,漢東省委書記劉必誠,以商人身份從事地下活動的朱昌平夫婦,掮客李喬治,朱家夥計錢阿寶。
劉必誠在營救失敗後英勇就義,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仍舊喊著“共產黨萬歲”,他堅信共產黨能拯救中國,我們的國家能迎來和平與光明。
朱昌平夫婦為了籌集資金營救劉必誠,不惜賤賣祖屋,在家國大義面前,個人情感與財富全部他們拋到腦後,為革命放棄個人利益。
李喬治出場時看起來是位利益至上的奸商,透過人際手腕攫取高額回報,但當他看到賣祖屋的朱昌平夫婦、劉必誠的遺書,後續也投入了革命事業。
小夥計錢阿寶是當時人民群眾的一個縮影,他是最普通的平民,卻也一心為營救同胞奔赴,謝英子讓他單獨拿著五根金條救人時,也從未起過私吞念頭。
但到了物質富足的當下,卻有不少人的後代與先人成了對照組。
卻成了5億棚改金案的中間人李功權,是愛國華僑李德仁的兒子,先輩為了國家和人民捐獻了家族財富,後輩為一已私慾竊取了人民的財產。
除了李功權外,《突圍》還了一條尚未介紹的人物關係線,大BOSS林滿江其實是中福創始人朱昌平夫婦的外孫,朱道奇的外甥,也是英雄後人。
但他在專營權力慾望的途中迷失自我,與商人傅長明走向了一條腐敗之路,他擁有為國家創造的能力,所作所為,卻連民國背景裡的平民錢阿寶也不如。
掮客李喬治、小人物錢阿寶都將國家大義放在了個人私慾之前,傅長明、錢榮成等人,卻坐擁億萬財富仍舊整天專營如何內外勾結,套取國有資產。
先輩們為了讓後代能擁有一個和平強大的祖國貢獻了一切,而享受著富足生活的後輩,卻竊取人民的財產,兩者的價值觀與黨性成兩個極端。
歷史戲份中先人的精神越偉大,他們的付出越艱辛,越能襯托現代戲中那些腐敗份子的可惡,更向社會敲響了一個警鐘:銘記先輩的付出,勿被貪婪腐蝕。
英雄的努力與鮮血,是為了讓我們能生活在和平的環境裡,是為了我們的國家越來越美好,而不是讓我們化身惡魔,做新時代的蛀蟲。
古與今的差異解析,是《突圍》的重要核心
以齊本安為代表的正派角色突破腐敗份子重重包圍撥雲見日,保護國有資產,這是作品的核心看點,正反雙方的博弈越緊張,劇情越精彩。
反腐倡廉、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則是《突圍》故事的價格所在,但客觀來說,《突圍》與其他反腐題材最大的不同,便是古與今的對比,這是它潛在核心。
用歷史背景烘托現代劇情,用先輩的無私襯托腐敗的可惡,這樣的劇情設計,完全沒有問題,某種程度上來說,甚至原本應是《突圍》畫龍點睛之筆。
但這一段故事的呈現,卻出現了失誤,問題不在劇情,而在剪輯。
第14集中的歷史戲份切入明顯沒有做好銜接鋪墊,直接從現代戲跳入,影響了劇情流暢度,導致大部分觀眾在第一時間都無法GET到其中的深意。
這也是《突圍》劇情的一個常見缺點,它的鏡頭經常會出現多個故事線跳轉敘述的剪輯方式,會影響觀眾情緒,對劇情的完整性也不怎麼友好。
純現代劇情中還可以用故事發展的高光點壓過剪輯瑕疵,古今劇情交錯出現,就難蓋過剪輯問題了,對比效果沒出來,反而讓觀眾覺得多餘、不理解。
如果歷史背景能在第一集完整呈現,或者切入時做好現代戲份的鋪墊,這一故事是可以成為高光精華的,因剪輯造成如今的結果,委實可惜。
但若明白編劇用意,理清人物、故事之間的關係,仍舊可以幫助觀眾更深入地理解作品核心,GET到《突圍》想要傳遞的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