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70多年前那場一寸河山一寸血的抗日戰爭,侵略日軍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他們在中國土地上犯下種種罪行,罄竹難書!
“嗜血無情的殺人狂魔”也似乎成為了中國人心目中日本人的代名詞。
但今天我們要講的主人公伊田助男卻大不一樣,他是少數良知未泯的日本人之一,二戰期間曾送給我國軍民10萬發子彈,還留下話:一定要對準日本侵略軍射擊!
伊田助男身上到底發生了什麼故事,這還要從抗日戰爭時期說起……
當時的新聞報道
一、伊田助男被迫參軍
1931年9月8日夜,日本關東軍炸燬南滿鐵路路軌,並栽贓嫁禍給中國軍隊,以此為藉口武力侵佔東北,是為“九一八事變”。
白山黑水自此一片哀鴻遍野,日本大規模侵華武裝開始,戰火很快蔓延開來,遍佈了整個華夏大地,僅到1932年2月,東北全境就有128萬平方公里的國土淪陷。
東北的人民陷入槍林彈雨之中,數萬生命消亡於日軍的雷陣炮林之中。血飛肉濺,家破人亡,無數生靈流離失所,目光所及之處均慘不忍睹!
“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那裡有森林煤礦,還有那滿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九一八,九一八,從那個悲慘的時候開始……”一曲《松花江上》是當時東北人民悲慘遭遇的真實反映。
這時,面對日益深重的民族屈辱,不甘做“亡國奴”的中國各階層人民毅然奮起,掀起了波瀾壯闊的抗日救亡運動,誓要將侵略者趕出家園!
雖然野心十足的日本侵略軍已經在戰場投入了大量兵力,但中國軍民的奮力抵抗讓其不得不想辦法繼續擴充軍隊。
日本的統治者們為了解決兵源不足的問題,想到了層出不窮的方法在民間徵兵,於是在日本國內營造出了一種“全民皆兵”的緊張狀態。
為了保證戰爭的順利進行,日本方面將徵兵年齡的上限增至45歲,下限降低至17歲,徵兵範圍也變成了殖民地與本土相結合的策略。
可以說在一種近乎瘋狂的蠱惑下,無論老幼婦孺都是軍隊備用的“炮灰”,甚至連還在上學的年輕娃娃都被送去徵兵體檢。
宣傳戰爭榮耀,降低徵兵標準,在一種近乎瘋狂的蠱惑下,不少日本青年紛紛以自願或強迫的方式進入軍中服役。
這時候日本的成年男性如果有權有勢,還可以有一線生機,就是在體檢時賄賂醫生,變為延期應召者或疾病患者。
但無權無勢的日本青年男性除了自殘別無他法,而且一旦被發現全家都會受到影響,將無法正常在國內生活。
伊田助男本是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汽車司機,一張徵召令的到來打破了他生活的平靜。徵兵處時不時地上門“督促”讓他擔心起自己的家人。
就這樣,伊田助男只得接受徵兵加入日軍部隊服役,之後他跟隨大部隊來到了中國,成為了日本關東軍中的一個輜重隊士兵。
二、伊田助男親眼目睹日軍暴行
不過此時的伊田助男還不知道他來到中國的真正目的,他所在的日本軍隊一直打著“大東亞共榮”的旗號,宣揚著要如何“恢復中華正統”。
另外,在當時的日本,由於統治者事先給士兵們進行了全方位的“洗腦”,因此絕大多數日本士兵都不認為殘害中國人民有什麼過錯,只想打贏這場戰爭。
抗日戰爭
但伊田助男難得保持著“眾人皆醉我獨醒”的狀態,剛踏上中國的土地,看到的不是欣欣向榮,而是屍橫遍野的場景,從那時起他就明白了,這場戰爭壓根不是高層嘴裡所說的“中日親善”,分明是以強凌弱的不正義戰爭!
接下來親眼目睹的一次日軍侵略活動,更加衝擊了伊田助男的心靈!
這天,伊田助男接到上級指令,要求他立刻運送一批槍械到一個村莊。
他的卡車還沒開進村口,一聲聲悽慘的喊叫聲就不絕於耳,焚燒房屋的濃厚煙霧也擋住了前進的路。他強壓住內心的波動,從車上跳了下來,慢慢走進村莊。
日軍暴行
只見他的“同胞”們像是殺瘋了一般,個個都紅著眼。一些士兵將村民反綁著手臂站成一排,接下來就是毫不留情的機槍掃射,那些老百姓一個接一個地倒下,血泉洶湧,血點四處飛濺,有一些還沾在了他的臉上。
他顫顫微微的繼續往前走,看到另一些士兵正在戲弄一位抱著孩子的中國婦女,這名婦女癱坐在地上,緊緊保護著懷裡的孩子,不顧衣裳凌亂只是不停地磕頭求饒。
沒想到他還沒來得及制止,這些士兵就用尖刀把還在啼哭的嬰孩從他母親的懷裡挑了出去,隨後竟一刀刺死,隨意地將屍體丟在樹幹上,那名婦女絕望的哀嚎聲頓時刺進了伊田助男的心。
還有的日軍士兵在村裡的小路上一邊叫囂著一邊跑,揮舞軍刀砍向每一個毫無還手之力的村民,頃刻間便身首異處,或者整個人被刮掉一層肉,露出慘白的肋骨。
看到這些,伊田助男的心都在顫抖,可令他萬分震驚的是,如此暗絕人寰的野蠻舉動,日均指揮官還認為是滿意的傑作!他們還提著無辜百姓的首級耀武揚威!共同取樂!
“瘋了!瘋了!他們都瘋了!我們要為此贖罪!”
親眼目睹這一樁又一樁殘忍可怕的事後,伊田助男再也無法直視中國老百姓在望向他們軍隊時,滿是深深恐懼和怨恨的眼神。
戰後的村莊
雖然伊田助男非常質疑自己國家軍隊的做法,但他也明白自己只是一個運輸軍需的司機而已,他不敢直白地提出來,因為“忤逆天皇”不知道會給他帶來什麼樣的可怕後果。
心懷正義和仁慈的伊田助男在這樣一種狀態下無比痛苦,他不想再看到有更多的無辜中國老百姓淪為日軍實現野心的犧牲品,對此自己又無能為力。
三、伊田助男決定送子彈
偶然一次運輸子彈的機會,讓伊田助男心中萌生了一個想法……
也正是這個想法的實現,讓伊田助男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一次為祖國贖罪的機會。
原來,在一次日軍討伐活動中,伊田助男跟隨少將“鱉剛村一”領導的部隊來到了吉林地區一個名叫小汪清的小村莊。
日本侵略軍隊瞭解到這裡是東北地區一重要的抗日根據地,於是立馬部署軍隊,試圖迅速攻佔此處。
伊田助男也於此時收到了上級的指令,要求他運送一批子彈到軍營裡補充軍需,以備接下來的小汪清根據地爭奪戰。
在這詞運送途中,伊田助男又經過了幾個已被日本軍隊掠奪過的村莊,村莊裡早已不復生機,到處堆滿了屍骨,大堆蛆蟲腐爛了血肉,只剩白骨。蛆又變蛹,蛹殼高及盈尺……
望眼看去,本該生機勃勃的地方,房屋和農田都被炮彈炸得稀爛,滿目瘡痍。天空中散發著血氣和硝煙混合的味道,還有幾隻烏鴉在盤旋哀嚎……
這一幕又深深刺痛了伊田助男的心,讓他回想起自己親眼看到的那些場景,無法再想象戰爭帶給了這裡的人民怎樣一種無法彌補的傷痛!
他回頭看向了自己車上的軍需,一想到這些自己運輸的子彈,以後還會打在那些無辜的中國百姓身上他就無比揪心。
戰後場景
伊田助男實在無法安下心來成為這麼一個間接的“劊子手”!
“該由我做出些什麼為我的祖國贖罪了!”
稍加思索,他毅然決定將這批子彈送給中國的軍隊。他明白這些軍資將會給中國軍民提供很大程度上的幫助。
作為輜重隊的一名普通士兵,這可能是伊田助男面對法西斯主義能做出的最大反抗了。
於是,伊田助男趁其他日軍士兵沒有發覺,他偷偷地將這輛載有軍資的大卡車開到了馬村南邊的一片小樹林裡,為了卡車不被其他日本士兵發現開走,伊田助男還故意損毀了卡車的發動機。
由於伊田助男曾在此處看見過中國軍隊印發的抗日宣傳單,所以他可以確定中國抗日遊擊隊一定就在附近活動。他此時只希望游擊隊能儘快發現這輛卡車。
軍用卡車
同時,因為自己身份的原因,伊田助男也明白自己行同“叛國”,不可能再全身而退。做完一切準備工作後,他如釋重負,舒了一口氣,面對自己祖國的方向深深鞠了一躬,隨即飲彈自殺,只留下了一封遺書在身邊。
於是就有了接下來發生的事……
四、我軍發現子彈及遺書
1933年,由周保中領導的東北抗日聯軍正在吉林省汪清縣大梨樹溝馬家屯一帶與日寇展開著激烈的戰鬥。
面對日軍的進攻,我軍英勇作戰,誓死捍衛一寸淨土,在經歷過一番艱難的角逐之後,日軍選擇了暫時撤退,游擊隊員們這才鬆了一口氣。
想必大家也都知道,我國當時民生凋敝,抗日軍隊往往沒有什麼優良的戰鬥裝備。要想取得一場戰鬥的勝利往往需要耗費數倍於日軍的精力。
況且日本侵略軍切斷了不少我軍的後勤補給線,如果沒有武器彈藥的支援,我軍士兵豈不是人人都成了活靶子?
所以每當戰鬥結束後,我軍都會先清理戰場,收繳陣亡敵軍身上的一些武器裝備,來充當戰利品補充我軍所需。
這次也如同往常一樣,戰鬥一結束士兵們就回到激戰的地方尋找並拾取還可以使用的軍備。
不曾想,有人卻意外地在嘎呀河邊的一處隱蔽的松林中發現了一輛滿載軍資的日本軍用大卡車!
在驚喜的喊叫聲中,謹慎的我軍士兵在排除了有埋伏的情況後,紛紛圍了上去。
令人驚詫的是,這輛軍車上面竟然載有滿滿十萬發子彈。這對我軍士兵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但是日軍怎麼留下了這輛車?眾人都說這難道是天上掉餡餅了?
清點子彈
正當眾人納悶的時候,有人發現了卡車不遠處的一具士兵的屍體。屍體衣著整潔,不像是戰鬥陣亡的,旁邊還留有一份日文寫的遺書。
周保中立刻派懂日文計程車兵來翻譯看這張紙條寫的是什麼,只見士兵面色凝重地看完了紙條,然後一字一句地翻譯給大家:
“我看到你們撒在山溝裡的宣傳品,知道你們是共產黨領導的游擊隊。
你們是愛國主義者,也是國際主義者。
我很想和你們會面,但我被法西斯野獸包圍走投無路,我決定自殺。我把我運來的10萬發子彈贈給貴軍。請你們瞄準日本法西斯軍射擊。祝神聖的共產主義事業早日成功!
——關東軍間島日本輜重隊 共產黨員伊田助男 1933年3月30日”
這時抗日聯軍才恍然大悟,紛紛對這名崇尚和平和正義的日本士兵脫帽致敬,表達了自己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那一車子彈對於當時缺少武器的中國軍隊來說,無異於暗室逢燈,正是因為有了這十萬發子彈,才得以與日軍不斷周旋。
伊田助男的犧牲並沒有白費,他送來的子彈幫助我們打贏了一場又一場正義的戰爭!
國際主義戰士伊田助男
同年的清明時節,當地的中國老百姓和抗日軍隊一起安葬了伊田助男。值得一提的是,為了感謝他所做出的貢獻,我國將他與同期犧牲的我軍烈士們合葬在了一起。
在伊田助男自殺的地方,當地群眾為了緬懷他,經組織決定將村裡小學改名為“伊田小學”,以此表達我國軍民對這位反戰英雄的懷念。
在伊田助男犧牲72年後,中國為伊田助男立起了烈士紀念碑,將這位共產主義英雄永遠地留在了人們心中。
可能很多人一直懷疑這件事的真假,但這件事的確並非杜撰。
因為“伊田助男事件”發生後,這個訊息不脛而走,很快就傳到了共產國際大會上了。
關東軍也的確因此解除了一名叫鱉剛村一的少將軍銜和職務,不久後又進行了一次全軍的思想整治,甚至撤銷了整個部隊的番號。
美國著名作家,也是國際主義戰士史沫特萊也曾在她的《中國在反擊》一書中披露過某些日軍“厭戰”的心理情況:
不少日本兵在日記中寫有“為什麼我們要到中國來打仗”之類的內容。
因為這些材料是從日本俘虜或戰死的日本士兵身上搜出來的筆記本上所寫的,換句話說,這就是日本人自己寫的心裡話,十分具有真實性。
那麼,既然有厭戰的日本士兵,那像伊田助男一樣願意幫助我國軍民的日本士兵也不是僅有一例。
五、無獨有偶的反戰日軍
比如坂本寅吉,同樣也是反戰主義的忠實擁護者。受他哥哥的影響,早年就加入了共產黨,會說一口流利的漢語。
後來侵華戰爭打響,他被迫入伍在炮兵部隊服役。在此期間,他由於看不慣日軍的蠻橫行徑,還多次站出來制止。
雖在日軍軍隊,他暗中卻經常給中國老百姓送去衣食被褥,還悄悄給中國抗日軍隊傳送重要情報,甚至提供了不少軍需。
後來,坂本寅吉乾脆一不做二不休,“棄暗投明”加入了中國抗日軍隊,加入中國部隊後,坂本寅吉還由於出色的大炮能力獲得了“神炮手”的美譽。
直到抗日戰爭後,他還留在我國,後來改名為蔣賢禮,在中國娶妻生子。
坂本寅吉後在淮海戰役犧牲,部隊追封他為烈士,浙江百姓還自發為他建立了紀念碑。由此可見,這位擁有特殊國際身份的烈士也同樣受到了中國百姓們的尊重和認可。
借用毛主席曾說過的一句話 :“中國人民與日本人民是一致的,只有一個敵人,就是日本軍國主義與中國的民族敗類!”
所以說,“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合乎正義者必然會得到幫助。而且不論是哪個國家的人,只要是為了世界和平做出過貢獻,都應該得到大家的尊重。
伊田助男這類國際主義戰士的行為也足以說明,每個人雖然無法選擇自己的出生,但是每個人都可以選擇為正義發聲!他們的事蹟也必將會永垂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