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架殲-6換取索馬利亞海域捕魚權,這不是玩笑而是80年代真實發生的案例,作為中國航空工業外銷中的一段插曲令人倍感心酸和無奈。當年索馬利亞在給了一半貨款後沒錢支付,吊賬爛賬肯定不是我們想要的,於是中航技開始“飛機換魚”談判,最後促成遠洋漁船隊去索馬利亞海域捕魚。
先進武器裝備是戰場制勝關鍵之一,弱國小國無力生產強大武器,那就只能尋求擁有先進裝備的國家出售。但是武器銷售不比普通商品,出口國往往會將其作為交換工具,比如擴大政治影響力或者給出很多附加條件,一句話:關係好聽話才能賣而且還是高價賣,在國際軍售市場能做到賣方市場的非美國莫屬。
當然作為軍售大國的中美俄等都有其傳統市場,大家根據關係好壞實力強弱定位銷售區域,中國戰鬥機傳統市場主要包括非洲、巴基斯坦、緬甸等。上世紀中國戰鬥機出口業績還算不錯,但到了近二十年新機型效能得到大力提升戰鬥力更強,與此相反銷售業績反而大降比80-90年代還差。中國戰鬥機經歷了從免費白送,到收費難賣的艱辛歷程,現如今先進戰鬥機出口狀況成迷。
中國航空工業起源
中國航空工業於1951年正式建立,剛開始一條龍照搬蘇聯航空體系,由於國土防空和半島戰爭需要,邊打邊建迅速擴充反而成為世界一流航空大國。當然這個“一流”只是針對機型而言,起了個太晚卻趕了個早集,在噴氣時代居然意外進入第一梯隊,主流戰機方面可以和蘇聯美國並駕齊驅。
建國初期百廢待興,為了適應戰場需要早期以修理、仿製為主,然後再逐步過渡到創新以及自主研製。由於科研、工業基礎實在太弱,主要還是以仿製米格-17、米格-19、米格-21為主,對應國產型號正是大名鼎鼎的殲-5、殲-6,以及殲-7戰鬥機,從高亞音速進入超音速在當時屬於最先進機型。
同期為了發展中國自己的航空工業,1951年112廠成立,1956年8月2日在112廠成立飛機設計室(沈飛),在410廠成立發動機設計室(黎明發動機)。這個設計室集中了全中國最優秀設計師,個個都是重量級人物後來成為一代宗師,包括徐舜壽、顧誦芬、陸孝彭、屠基達、程不時、陳一堅等人,反正後來自研機型都能在這裡找到對應總師。
在50-60年代,同時啟動了殲教-1、東風-104、東風-106等多種先進型號研製,這些戰機都極富前瞻性全都採用兩側進氣。雖然最後由於工業基礎太差,包括航電、雷電、發動機等無力配套先後下馬,但從技術指標及設計方案上來看,完全符合世界航空發展趨勢。
免費無償援助時代
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中國基本軍事工業體系建立後,當時的軍工出口以支援友好國家為主,不存在現代意義上的國際軍事貿易。簡單理解就是免費無償支援,相互間不存在經濟收益和附加要求,不過由於國際關係變化太複雜,接下來的幾十年間內無法從外部獲取新技術,中國軍工大量裝備效能水平僅相當於蘇聯50年代後期。
50-70年代,雖然自身經濟及裝備發展都極為困難,但還是向10多個國家提供了60多億美元的武器裝備援助。這種援助對改善我國國際環境,打破美蘇孤立有著積極意義,更何況重返聯合國正是在這些國家幫忙下達成。其中在航空工業領域,主要提供援助機型包括殲-5、殲-6以及殲-7系列,特別是效能優秀成熟成靠的殲-6成為硬通貨,僅殲-6各型不僅向10個國家無償提供了780架,還換回不少蘇聯先進戰機作為技術參考。
以阿爾巴尼亞為例,整個60-70年代,中國共計向阿爾巴尼亞無償援助殲-6、殲-7、直-5等多種飛機合計180架。同時還無償為阿方建立大型飛機修理廠,並提供配套發動機等大量飛機零部件,無償援助完全是以我軍現役標準提供。比如當時仿自米格-21F-13的殲-7A生產並不順利,包括引進原型在內全國僅有39架,但還是將其中12架援助給阿方成為其主力機型。
當時還算先進的殲-6戰鬥機才是大批援助主力,先後共計提供了80多架,和阿方此前獲得的蘇聯米格-19PM導彈截擊型混編使用。這些戰機交付阿爾巴尼亞後,換回少量米格-19PM型號,對殲-6乙全天候機型研製起到一定參考借鑑作用。除了這些機型還提供了一批相對較老式的殲-5及殲教-5,作為教練型號消耗壽命進行教學,另外這些效能已顯老舊的機型號還能用於對地攻擊。
除了這些主力戰鬥機還提供了初教-6、運-5,以及直-5直升機,基本上只要我們自己有的對方有需求都給,而且援助不僅限於戰機本身。還包括相應的配置維護保障體系,比如地下洞庫和飛機大修廠等,可能作為回報之一除了換回米格-19PM外,還以轟-5換回新式伊爾-28轟炸機作為技術參考。
阿爾巴尼亞當時完全按照歐洲發達國家標準,向我們提出很多不切實際要求,自認為向我們索取援助理所當然。比如阿方曾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我們不向你們要,向誰要呢?正是這種毫無理性的無償援助要求,對於我們的正常經濟發展造成沉重負擔和壓力,到了70年代後期雙方關係趨冷援助中止援助飛機大量廢棄。類似援助從60年代開始,以主力機型殲-6為例,先後向10個國家無償提供了780架。正是這種免費的援助被過度索取,對我們造成經濟上的巨大負擔,順應正常國際軍貿市場要求我們開始轉入正軌。
收費難賣時代
由於之前中國一直表示不願意做軍火商,但進入70年後期,隨著時代變化開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如果再這麼大量無償援助他國會給國家造成巨大壓力和負擔。這個期間國防工業由於缺少資金技術正處於最困難階段,急需通過出口創匯來為後續研發提供必要人力和裝置,中國軍工開始從無償援助改為收費軍售。
因此,從1979年開始以殲-6為主打產品出口創匯,實現中國軍售第一單實現零的突破(埃及)。緊接著1980年兩伊戰爭開打,前後持續8年伊朗和伊拉克分別從中國進口大量武器裝備,這其中就包括航空工業的殲-7戰鬥機。後續包括埃及、尚比亞、索馬利亞、蘇丹、孟加拉、巴基斯坦等國,也先後購買引進不少殲-6、殲-7戰鬥機,不僅為國家創造了更多的經濟效益,也讓中國軍工有了進一步研製新裝備資金。
整個80年代,應該是中國軍工企業最高光時刻,特別是航空工業加班加點改型賣飛機成為常態。比如1979年,中國和埃及達成殲-6戰鬥機出口合同,雖然這款機型在此時已經屬於落伍產品,但價效比高又能快速提供。對於此時經過戰爭消耗的埃及空軍來說相當實用,可以補充機隊並維持飛行員日常訓練需求,中方總共向埃及出口44架殲-6戰鬥機、6架殲教-6教練機,以及220臺渦噴6發動機等,總計採購金額1.67億美元,這是中國航空工業第一次出售飛機成為重要轉折點。
後續由於合同履行順利,1980年中埃再次簽訂出口60架殲-7戰鬥機,以及備份發動機、備件和測試裝置合同,總金額高達2億多美元。雙方軍售也從無償進入有償,而且還以實物交換方式獲得一架米格-23MS戰鬥機,這為後來強-6可變後掠翼戰機,以及殲-8等機型研製提供參考借鑑。
有了軍售第一單的表率作用,在此之後還先後和其他多國達成出口合同,開創了中國戰機走向世界的新局面。比如伊拉克透過約旦代購80架殲-7M戰鬥機,合同總價約2億多美元,由於引進西方航電系統殲-7效能得到不斷提高,比如殲-7M及其後續型號成為80年代出口爆款,先後裝備了巴基斯坦、孟加拉國、伊朗等國。
不過表面看似高光的中國軍機出口,在高峰之後將迎來一個必然的低谷,不論是埃及、兩伊還是巴基斯坦採購殲-6/7戰鬥機。都是由於外部環境或戰爭影響,導致急需戰機進行補充,而且在引進先進戰機受到限制的情況下,這才選擇沒有任何附加條件價效比又高的中國戰機。但是以蘇聯50-60年代技術發展而來的機型,在這些接觸過西方戰機的國家眼中,除了應急使用定位低端補充外已經不是最佳選擇物件。
中國先進戰鬥機出口不易
殲-7大賣時代雖然已經成為過去式,但近年隨著中國航空工業發展迅速,不斷推出先進機型比如JF-17“梟龍”、FC-20,以及FC-31戰鬥機等。按道理隨著更加先進戰鬥機出爐,以中國傳統軍售積累下來的良好口碑,應該是越賣越多才對,但實際情況並不容樂觀都是叫好不叫座。
這些戰機效能已經和國際先進戰機屬於同一水平,甚至以FC-31這種隱形戰鬥機更是效能超前,畢竟目前在國際市場上銷售的五代機僅有美國一家。但在已經形成的美俄歐傳統軍機市場中,想要佔有一席之地就顯得特別不容易,首先軍售很大程度上受政治影響太大,比如北約諸國就不可能選擇中俄裝備。其次先進戰機有沒有經過戰場實踐,這一因素直接影響到客戶的判斷,疑問是:沒有實戰經驗憑什麼說自己是最好。在這種前提條件下,中國高效能戰機想出突出重圍實現市場大賣,除了應用逐步提高的國家影響力之外,更應深耕不斷培養使用者信任度。
就以最鐵的巴基斯坦為例,長期使用殲-6、殲-7、強-5等機型,算是全球最資深的國產戰機鐵粉。不過巴空軍最信賴的還是美製戰機,80年代中美巴曾合作打造超七戰鬥機(佩刀計劃),主要技術提供商就是格魯門公司。後來由於美國提供F-16戰鬥機整個計劃就被打亂,直到美國製裁開始巴基斯坦無法獲得更多F-16,這才有了現在的梟龍戰鬥機專案。就算如此巴方對F-16的需求一直都未中斷,甚至考慮購買二手貨進行補充,對應梟龍一直都是F-16的高低搭配型號。
另外以當年土耳其購買防空導彈為例,雖然中方提供產品價效比最高,甚至願意轉讓部分關鍵技術。而且在贏得投標的情況下被毀約,究其原因除了政治因素外,最大的問題是缺少實戰檢驗,始終在產品認知度方面弱於美俄兩強。包括近年炒了很久的伊朗、阿根廷、馬來西亞等戰機採購,中國提供產品從效能價格到技術轉讓,甚至資金支援方面都做到最好,但始終無法打入市場或者對方有更多選擇,原因不是裝備不如人,而是無法得到和歐美相當的市場認同度。
以往支撐中國戰機出口的最大利好因素——低價,在現代戰機效能越來越高的情況下,成本大幅攀升已經不再成為優勢。實際上連JF-17單價都已超過3000萬美元,FC-20CE最低單價也不少於4000萬美元,效能更強勁的FC-31自然價格再往上加,對於我們傳統的亞非拉購買國來說這些價格普遍有點高。
而且競爭對手在不斷增加,以往我們更多針對美俄歐三極,但現在連韓國、土耳其等都加入其中混戰。比如蘇-30戰鬥機、米格-29戰鬥機、F-16二手機、F/A-50戰鬥教練機,以及KF-X隱形戰鬥機等,前三款都是經典產品有著大量實戰經驗,在美俄換代之後價效比超級高很受市場歡迎。對應後兩款機型都有著美式血統,而且為了大量出口韓國虧錢也賣,這些都將成為國產戰機最強勁對手。
由於傳統、文化、宗教等因素影響,這些戰機在原蘇俄歐美傳統市場中有更好表現,實際從近年這些戰機的銷售情況來看並不比中國差,甚至可以說是表現的再加出色。中國先進戰機出口要想獲得重大突破,除了改變原有低端廉價戰機形象之外,更應儘量參與國際聯合演習等獲得更多認同,當然最主要的是還是缺少實戰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