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介紹了前20位(按時間順序)蘇聯元帥的最終結局,下面接著介紹後20位蘇聯元帥。
安德烈·安東諾維奇·格列奇科(1903~1976)
格列奇科,出身於農民家庭,參加過蘇俄內戰、蘇芬及蘇德戰爭,擔任過五個集團軍司令、基輔軍區司令、駐德軍隊叢集總司令、陸軍總司令、華約部隊總司令等職。
格列奇科擅長大機動作戰,在蘇德戰爭哈爾科夫、東西喀爾巴阡、俄斯特拉發等戰役中都有優異的表現。1955年被授元帥軍銜,兩獲蘇聯英雄稱號。
1976年,格列奇科在莫斯科病逝,享年73歲。
安德烈·伊萬諾維奇·葉廖緬科(1892~1970)
葉廖緬科,出身於農民家庭,參加過一戰、蘇俄內戰、蘇德戰爭,先後擔任過遠東軍司令、加里寧等五個方面軍司令、西西伯利亞軍區司令、國防部總監組總監等職。
二戰初期,葉廖緬科戰績平平,基輔會戰被古德里安橫掃,斯大林格勒會戰防禦有功。1955年獲元帥銜,赫魯曉夫是他在斯大林格勒方面軍時的政委。
1970年,葉廖緬科在莫斯科病逝,享年78歲。
瓦西里·伊萬諾維奇·崔可夫(1900~1982)
崔可夫,出身於農民家庭,參加過蘇芬及蘇德戰爭,擔任過軍事顧問、第4集團軍司令、第64集團軍(近衛第8集團軍)司令、陸軍總司令、國防部長助理等職。
崔可夫是一名外交出身的驍將,他曾三次出使中國並擔任軍事顧問,在斯大林格勒一戰成名,之後一路打到柏林,庫爾斯克、奧得河、柏林等戰役表現突出。
1955年,崔可夫獲元帥軍銜,1982年在莫斯科病逝,享年82歲。
謝爾蓋·謝苗諾維奇·比留佐夫(1904~1964)
比留佐夫,出身於中產家庭,參加過蘇德戰爭,擔任過集團軍參謀長、方面軍參謀長、集團軍司令、防空軍總司令、戰略火箭軍總司令、武裝力量總參謀長等職。
比留佐夫的參謀才華出眾,他制定和實施了尼科波爾、克里木、雅西基什尼奧夫等戰役。1955年獲元帥軍銜,戰後他掌管的防空軍曾擊落過美軍的U-2偵察機。
1964年,比留佐夫的飛機在南斯拉夫失事,他在事故中遇難,享年60歲。
基里爾·謝苗諾維奇·莫斯卡連科(1902~1985)
莫斯卡連科,出身於農民家庭,參加過蘇俄內戰、蘇芬戰爭及蘇德戰爭,擔任過坦克第1集團軍司令、莫斯科軍區司令、戰略火箭軍總司令、國防部副部長等職。
他參加了莫斯科、哈爾科夫、斯大林格勒、基輔等戰役,因作戰勇猛兩次獲得蘇聯英雄稱號。1955年,莫斯卡連科獲元帥軍銜,在導彈武器方面作出了巨大貢獻。
1985年,莫斯卡連科在莫斯科病逝,享年83歲。
馬特維·瓦西裡耶維奇·扎哈羅夫(1893~1972)
扎哈羅夫,出身於貧民家庭,參加過蘇俄內戰和蘇德戰爭,先後擔任過集團軍參謀長、方面軍參謀長、蘇軍總監察長、蘇軍總參謀長、駐德軍隊叢集總司令、國防部副部長等職。
扎哈羅夫在九大參謀長中排名第二,幫助科涅夫元帥實施了諸多成功的戰役,他也是閃擊奉天戰役的策劃者之一,因此獲蘇聯英雄稱號,1959年獲元帥軍銜。
1972年,扎哈羅夫在莫斯科病逝,享年79歲。
菲利普·伊萬諾維奇·戈利科夫(1900~1980)
戈利科夫,出身於中產家庭,參加過蘇俄內戰、蘇德戰爭,先後擔任過集團軍司令、總參偵察局局長、方面軍司令、蘇軍總政治部主任、國防部總監組總監等職。
因為蘇德戰爭前的情報失誤,戈利科夫被撤職,在莫斯科反攻戰時被啟用,之後的沃羅涅日—卡斯托爾諾耶戰役表現最為突出,1961年獲元帥軍銜。
1980年,戈利科夫在莫斯科病逝,享年80歲。
尼古拉·伊萬諾維奇·克雷洛夫(1903~1972)
克雷洛夫,出身於農民家庭,參加過蘇俄內戰和蘇德戰爭,先後擔任過第62集團軍參謀長、第21集團軍司令、第5集團軍司令、遠東軍區司令、火箭軍總司令等職。
克雷洛夫參與指揮了敖德薩、塞瓦斯托波爾保衛戰,白俄羅斯、東普魯士戰役及遠東戰役,他也因此在一年內兩次獲蘇聯英雄稱號,1962年獲元帥軍銜。
1972年,克雷洛夫在莫斯科病逝,享年69歲。
伊萬·伊格納季耶維奇·雅庫鮑夫斯基(1911~1976)
雅庫鮑夫斯基,參加過蘇芬戰爭和蘇德戰爭,先後擔任過坦克旅旅長、坦克軍副軍長、坦克集團軍司令、駐德軍隊叢集總司令、國防部副部長、華約武裝總司令等職。
雅庫鮑夫斯基是一位坦克兵驍將,參加過九個方面軍的作戰任務,在頓巴斯、斯大林格勒、第聶伯河等戰役中表現卓越,兩次獲蘇聯英雄稱號,1967年獲元帥軍銜。
1976年,雅庫鮑夫斯基在莫斯科病逝,享年65歲。
帕維爾·費多羅維奇·巴季茨基(1910~1984)
巴季茨基,參加過蘇德戰爭,先後擔任步兵師師長、步兵軍軍長、莫斯科防空區參謀長、空軍參謀長、國防部副部長、防空軍總司令、華約防空軍司令等職。
巴季茨基參加瞭解放烏克蘭、白俄羅斯等諸多戰役,兩次強渡第聶伯河,他率領的步兵軍猛衝猛打,一路打到柏林和布拉格,1968年獲元帥軍銜。
戰後幫助中國組建防空部隊,參與逮捕貝利亞並執行槍決,後期在防空武器研製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1984年,巴季茨基病逝,享年74歲。
彼得·基裡洛維奇·科舍沃伊(1904~1976)
科舍沃伊,參加過蘇俄內戰和蘇德戰爭,先後擔任過騎兵師參謀長、步兵軍軍長、集團軍司令、基輔軍區司令、駐德軍隊叢集總司令、國防部總監組總監等職。
科舍沃伊參加了二戰諸多戰役,在塞瓦斯托波爾和柯尼斯堡戰役中戰功卓著,兩次獲得蘇聯英雄稱號,戰後在不少重要崗位表現突出,1968年獲元帥軍銜。
1976年,科舍沃伊在莫斯科病逝,享年72歲。
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1906~1982)
勃列日涅夫,出身於工人家庭,二戰時從事政治工作,先後擔任地方黨委書記、集團軍政治部主任、蘇共中央書記、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蘇共中央總書記等職。
勃列日涅夫當政後,蘇聯綜合實力達到巔峰,後期改革趨於保守,經濟停滯不前。1976年獲元帥軍銜,他一生共獲得104枚獎章,在1991年的吉尼斯紀錄中有記載。
1982年,勃列日涅夫在莫斯科病逝,享年76歲。
德米特里·費多羅維奇·烏斯季諾夫(1908~1984)
烏斯季諾夫,主要領導蘇聯武器裝備的發展,先後擔任過布林什維克工廠廠長、武器裝備部部長、國防工業部部長、蘇共中央書記、國防部長等職。
烏斯季諾夫為蘇聯的槍炮和火箭發展作出了貢獻,獲11枚列寧勳章,與外貿部長帕託利切夫並列第一,都是獲得該勳章次數最多的人,他還開創了在酒桌上打敗對方的先例。
1976年,烏斯季諾夫獲元帥軍銜,1984年在莫斯科病逝,享年76歲。
尼古拉·瓦西裡耶維奇·奧加爾科夫(1917~1994)
奧加爾科夫,參加過蘇德戰爭,先後擔任過集團軍工程兵副參謀長、白俄軍區參謀長、伏爾加河軍區司令、第一副總參謀長、國防部副部長、俄羅斯國防部顧問等職。
奧加爾科夫參加過巴拉頓湖、布達佩斯等戰役,主要負責工程保障工作。他是蘇聯資訊化電子戰和精確制導理論的先驅者,1977年獲得元帥軍銜。
1994年,奧加爾科夫在莫斯科病逝,享年77歲。
維克托·格奧爾吉耶維奇·庫利科夫(1921~2013)
庫利科夫,出身於農民家庭,參加過蘇德戰爭,先後擔任坦克旅參謀長、集團軍司令、基輔軍區司令、駐德軍隊總司令、國防部第一副部長、華約武裝總司令等職。
庫利科夫所在的坦克師,參加了斯摩稜斯克、白俄羅斯、東普魯士等戰役。他是華約最後一任武裝總司令,後被戈爾巴喬夫解職,1977年獲得元帥軍銜。
2013年,庫利科夫在莫斯科病逝,享年92歲。
謝爾蓋·列昂尼德維奇·索科洛夫(1911~2012)
索科洛夫,參加過蘇德戰爭、阿富汗戰爭,先後擔任集團軍裝甲坦克兵司令、列寧格勒軍區司令、駐阿富汗作戰指揮組組長、國防部長、俄羅斯國防部長顧問等職。
二戰在北極地區的戰役中表現優異,在出兵阿富汗作戰中獲得蘇聯英雄稱號,後因莫斯科紅場事件而被撤職,成為國防部總監組總監,1978年獲得蘇聯英雄的稱號。
2012年,索科洛夫在莫斯科病逝,享年101歲。
瓦西里·伊萬諾維奇·彼得羅夫(1917~2014)
彼得羅夫,出身於農民家庭,參加過蘇德戰爭和歐加登戰爭,先後步兵師師長、遠東軍區參謀長、遠東軍區司令、陸軍副總司令、國防部總監,俄國防部長顧問等職。
二戰中,彼得羅夫參加了塞瓦斯托波爾、高加索等保衛戰,表現出色。在歐加登戰爭中,他率軍僅有七天就打垮索馬利亞軍隊,因此獲蘇聯英雄稱號,1983年獲元帥軍銜。
2014年,彼得羅夫在莫斯科病逝,享年97歲。
謝爾蓋·費多羅維奇·阿赫羅梅耶夫(1923~1991)
阿赫羅梅耶夫,參加過蘇德戰爭和入侵阿富汗戰爭,先後擔任坦克團團長、坦克師師長、集團軍參謀長、集團軍司令、總參謀長、戈爾巴喬夫軍事顧問等職。
阿赫羅梅耶夫以士兵身份參加了蘇德戰爭,戰後相繼得到晉升。他是入侵阿富汗計劃的制定者之一,因此獲得蘇聯英雄稱號,1983年獲元帥軍銜。
1991年6月,也就是蘇聯解體前四個月,絕望的阿赫羅梅耶夫自殺殉國,享年68歲。
謝苗·康斯坦丁諾維奇·庫爾科特金(1917~1990)
庫爾科特金,出身於農民家庭,參加過蘇德戰爭,先後擔任坦克團團長、坦克旅旅長、裝甲師師長、坦克軍軍長、集團軍司令、駐德軍隊總司令、國防部副部長等職。
二戰時期,庫爾科特金率領坦克旅參加了烏克蘭方面軍的諸多戰役,戰後致力於軍隊的訓練建設。在獲得蘇聯英雄稱號兩年後,被授予元帥軍銜。
1990年,庫爾科特金在莫斯科病逝,享年73歲。
德米特里·季莫費耶維奇·亞佐夫(1923~2020)
亞佐夫,出身於貧民家庭,參加過蘇德戰爭,先後擔任師長、軍長、集團軍司令、遠東軍區副司令、中央集團軍群司令、國防部副部長、國防部部長等職。
亞佐夫以士兵身份參加了蘇德戰爭,1990年獲元帥軍銜。他還是8·19事件的主要參與者,軟禁戈爾巴喬夫,接管國家權力,事後被捕入獄,1994年被特赦。
2020年,亞佐夫在莫斯科病逝,享年97歲。
注:本文中的排名來自俄羅斯軍事科學院根據二戰評出的20位戰略領導人,排名如下:
1朱可夫、2華西列夫斯基、3羅科索夫斯基、4科涅夫、5馬利諾夫斯基、6戈沃羅夫、7安東諾夫(大將)、8鐵木辛哥、9托爾布欣、10梅列茨科夫、11沙波什尼科夫、12切爾尼亞霍夫斯基(大將)、13瓦杜丁(大將)、14巴格拉米揚、15葉廖緬科、16彼得羅夫(大將)、17索科洛夫斯基、18波波夫(大將)、19普爾卡耶夫(大將)、20扎哈羅夫(大將)
未標註軍銜者皆為元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