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35個野戰軍裁撤了11個,各軍去向何處?
1985年6月,時任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宣佈百萬大裁軍,對陸軍系統進行了一次大調整,旨在為我軍“消腫”,增強部隊戰鬥力。
彼時,我軍有35個野戰軍,由單一的步兵組成,多兵種協同作戰能力不高。鄧小平審時度勢,裁撤了11個野戰軍,剩下的24個進行合成化集團軍整編。
圖|1985年,中央軍委宣佈百萬大裁軍
裁撤的11個野戰軍,不乏對越反擊戰中立下赫赫戰功的第11、43、50、55軍。為了我軍的現代化建設,11個擁有光輝戰史的英模部隊選擇了無條件服從。11個撤編野戰軍,具體情況如下:
第11軍(昆明軍區)
第11軍軍史較為曲折,部隊番號先後歷經三次啟用、三次撤編。1969年11月,第11軍番號第三次啟用,董佔林任首任軍長。彼時,第11軍下轄各師師史與老11軍已無多大關聯。
圖|董佔林(原第11軍軍長)
1985年6月,第11軍最後一任軍長廖錫龍調任成都軍區副司令員。同年12月,第11軍正式撤編,其所屬部隊去向如下:
第31師劃歸第14集團軍建制;
第32師撤編,與蒙自軍分割槽合編為成都軍區守備第2師;
第33師、炮65師合編為高炮旅,編入第14集團軍。
第19軍(蘭州軍區)
1949年5月1日,中央軍委以陝南軍區為基礎,組建第19軍,下轄第55、57師。1952年7月,第19軍撤編,軍部改為陝西軍區,第55師調歸西北軍區領導,第57師改編為石油工程第1師。
圖|石油第1師(原第19軍57師)
1969年,中央軍委重建第19軍,下轄第55師、蘭州軍區守備師、坦克12師(1975年5月,由蘭州軍區直接領導)。
1985年6月,第19軍再度撤編,第55師、坦克第12師劃歸21集團軍。1998年,第55師改編為摩步旅,後劃歸第47集團軍建制。
第29軍(福州軍區)
1949年2月,華東野戰軍第11縱隊改稱第29軍,下轄第85、86、87師,隸屬於第10兵團戰鬥序列。1950年11月,第29軍撤編,軍部改為軍委鐵道公安司令部,第85、第87師調歸福建軍區,第86師轉隸空軍。
圖|第29軍86師退伍老兵
1969年,中央軍委重建第29軍,隸屬於福州軍區。1985年6月,福州軍區撤編,併入南京軍區。第29軍也隨之撤編,其所屬部隊去向如下:
第85師撤編;
第86師轉隸第31集團軍,後演變為我軍第一個地地戰役戰術導彈旅;
第87師歸南京軍區直屬,併入31集團軍;
第43軍(武漢軍區)
第43軍是我軍“陸軍老大哥”,其前身可以追溯到大革命時期的葉挺獨立團,後經發展演變為東北野戰軍第6縱隊。1948年11月,東野6縱改稱第43軍,下轄第127、128、129、156師。
圖|第43軍舊照
1961年,第43軍撤編。1968年9月,中央軍委重建第43軍,後轉隸武漢軍區。1985年6月,武漢軍區撤編,湖北、河南分屬廣州、濟南軍區。第43軍撤編,其所屬部隊去向如下:
第127師劃歸第54集團軍;
第128師編入第20集團軍;
第129師撤編,其所屬一部與坦克第11師44團合編為裝甲旅,編入第54集團軍;
第46軍(濟南軍區)
第46軍前身部隊是東北野戰軍第9縱隊,火種來源於抗戰初期的冀東暴動。1948年11月,東野9縱改稱第46軍,下轄第136、137、138、159師。建國後,第46軍長期駐紮吉林。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第46軍轉隸南京軍區,後調入濟南軍區。
1985年6月,第46軍撤編,其所屬部隊去向如下:
第136師改歸第67集團軍,後與開封陸軍預備役師合編為河南省軍區預備役第136師;
第137師撤編;
第138師編入第26集團軍,後縮編為138旅。
第50軍(成都軍區)
第50軍軍史頗為傳奇,其前身是滇軍第60軍,1948年10月,曾澤生率部在長春起義,後改編為第50軍。抗美援朝中,第50軍表現不俗。就是到了對越反擊戰,第50軍依舊打出了國威軍威。
圖|曾澤生(原第50軍軍長)
1985年12月,第50軍撤編,其所屬部隊去向如下:
第148師師部、炮兵團劃歸第13集團軍炮兵旅;
第149師調入第13集團軍;
第150師番號撤銷;
第55軍(廣州軍區)
第55軍前身部隊來源複雜,由第48軍軍部及第144師和49軍第145師、第21兵團第215、第219師,東北民主聯軍獨立第2師以及陳明仁第21兵團一部組成。
1952年10月,第21兵團縮編為第55軍,下轄第144、215、219師,陳明仁出任軍長。1979年2月,第55軍參加對越反擊戰,殲敵10309人(不含配屬單位),位列全軍第一。
圖|邢世忠(原第55軍軍長)
1985年6月,第55軍撤編,最後一任軍長為邢世忠(原國防大學校長),其所屬部隊去向如下:
第163師劃歸第42集團軍軍,後改編為駐港部隊;
第164師劃歸第41集團軍軍,後轉隸南海艦隊,改編為海軍陸戰旅;
第165師撤編,一部轉隸武警部隊。
第60軍(南京軍區)
1949年1月,華北軍區第1兵團所屬第8縱隊,改稱第60軍,下轄第178、179、180師。其中,第179師為大名鼎鼎的“臨汾旅”。1985年6月,第60軍撤編,其所屬部隊併入第1、12集團軍。
第66、69軍(北京軍區)
1949年1月,華北軍區第1縱隊改稱第66軍,隸屬於第20兵團戰鬥序列,首任軍政主官為肖新槐、王紫峰。1985年6月,第66軍撤編,其所屬部隊併入天津警備區、24集團軍。
圖|董其武(原第69軍軍長)
1949年9月,董其武率部起義,所部改編為第23兵團。1952年12月,第23兵團縮編為第69軍。1985年6月,第69軍撤編,其所屬部隊併入第28、65集團軍。
第68軍(瀋陽軍區)
1949年1月,華北軍區第20兵團所屬第6縱隊,改稱第68軍,下轄第202、203、204師。1985年6月,第68軍撤編,其所屬部隊改編為赤峰守備區。1992年,赤峰守備區撤編。
除了裁撤了11個野戰軍,中央軍委還裁撤了其他軍級單位,共計20個,具體情況如下:
軍區陸軍學校(4個)
濟南陸軍學校
南京陸軍學校
成都陸軍學校
烏魯木齊陸軍學校
總後(1個)
總後西安基地指揮部
空軍(8個)
昆明軍區空軍指揮所
成都軍區空軍指揮所
空2軍
漳州指揮所
空3、4、6、11軍軍部整編為空軍大連、上海、唐山、西安指揮所
烏魯木齊軍區空軍指揮所更名為空軍烏魯木齊指揮所
其他(7個)
烏魯木齊軍區東疆軍區、北疆軍區、南疆軍區
瀋陽軍區白城守備區撤編,併入赤峰守備區、23集團軍
濟南軍區煙威警備區(縮編為師級的煙臺警備區)
青島警備區(降為師級)
內長山要塞區(縮編為師級的內長山守備師)
參考資料:
[1]《我軍集團軍三次裁減:從24個減為13個》(軍史專家 徐平);
[2]《百戰雄師(十一)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1軍》(君威.〈軍事史林〉);
[3]《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第19軍簡史》(劉南寧、丁立平.〈軍事歷史〉);
[4]《百戰雄師(二十九)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9軍》(君威.〈軍事史林〉);
[5]《我軍歷史上的70個軍之:41-43軍》(榮寶齋);
[6]《第四野戰軍》(張明金、趙功德.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7]《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第五十軍軍史》;
[8]《中國人民解放軍第55軍》(榮寶齋);
[9]《中國人民解放軍1-70軍組織及部隊番號全集》(中國軍視網);
[10]《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中國大百科出版社);
[11]《中國人民解放軍第69軍軍史沿革》(君威.〈軍事史林〉);
[12]《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第68軍簡史》(王春芳.〈軍事歷史〉;
[13]《百萬大裁軍撤銷軍級單位31個》(西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