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戰爭進入第二個年頭,經過連續五次戰役的較量,戰爭雙方轉入戰略對峙階段,美國高層開始認識到這是一場看不到勝利的戰爭,開始有了一點談判的意向。
在這樣的背景下,為防止美軍利用談判之機發動大規模進攻的圖謀,毛主席制定了“以打促談”的方針。
1951年6月初,毛主席在接見楊成武、張南生時指出:“我們的方針是持久作戰,積極防禦,在進行軍事和政治兩方面鬥爭的同時,爭取和談,以打促談。敵人是不會輕易認輸的,所以我們還得準備打他幾仗。”
毛主席在給彭德懷的電報中表達了自己的擔憂:“我第一線各軍,必須準備對付在談判前及談判期內敵軍可能對我來一次大的攻擊,在後方,則舉行大規模的空炸,以期迫我訂立城下之盟。”
毛主席要求:“如遇敵軍大舉進攻時,我軍必須大舉反攻,將其打敗。”
“城下之盟”,自鴉片戰爭之後的一百年間,帝國主義強加給中國的城下之盟何其多也,每一個城下之盟都是割地賠款,喪權辱國,中國人民經過浴血奮戰終於砸碎了那一條條沉重的枷鎖,怎麼能夠再次枷鎖加身?事後證明,毛主席的擔憂並非杞人憂天。
如何避免城下之盟?毛主席一直進行反覆權衡、精心謀劃。在和談意向的“提出”問題上,他於1951年6月13日覆電高崗、金日成時指出:
“和談如何提法,我們覺得在目前兩個月內朝中軍隊取守勢的時候,不宜由朝中兩國提出,而宜用下列方式:(1)等待敵人提出;(2)由蘇聯根據凱南對馬立克的談話向美國有所表示。”
當時美國國務院顧問喬治·凱南受美國政府指派,以私人名義拜訪蘇聯駐聯合國代表馬立克,提出美國準備在聯合國或在任何一個委員會,或是以其他任何方式與中國共產黨會面.,討論結束朝鮮戰爭問題。最終和談的提議由蘇聯駐聯合國代表馬立克在聯合國新聞部演說中提出,在和平談判中取得了主動。
在談判地點的選擇上,聯軍司令官李奇微建議在元山港內一個丹麥船上由交戰雙方的代表舉行關於停戰的會議。毛主席經過一番調查發現此港是北朝鮮的設防海港,敵軍正陰謀於此登陸,於是他提出在三八線上的開城作為會議地點。從這點上可以看出,毛主席不想被對方牽著鼻子走,而是有理有據地把主動權掌握在自己的手裡。
既要掌握主動,同時又保持機動靈活性,是毛主席掌握的原則,如在“一切外國軍隊撤出朝鮮”的問題上,他開始定的基調是“如果敵人不表示這種讓步,我們仍應堅持。我們不提議休會,不表示破裂,但也不怕他們破裂。”而之後根據敵方決不讓步的情況下,又認為“與其為撤兵問題而進行難以得到結果的長期戰,不如不以撤兵問題作為停戰談判必須立即解決的條件,而以從三八線撤兵停戰作為和平解決朝鮮問題的第一步,把從朝鮮撤兵問題保留到停戰後去討論。這樣還可以保留對此問題的迴旋餘地,使其成為我們手中的鬥爭武器。”
停戰談判一波三折,對於敵方的傲慢和狂妄,毛主席堅持針鋒相對,毫不示弱,“聯合國軍”代表團首席代表喬埃藉口“海空軍優勢的補償”,要求在離戰線很遠的我方實際控制區域內建立軍事分界線,企圖不戰而攫取一萬二千多平方公里土地。毛主席致電李克農:
“喬埃發言,狂妄荒謬,完全是戰場的叫囂,並非在談判停戰。你們準備的發言,必須首先質問其有無謀和誠意,還是在準備擴大戰爭的根據,然後再痛駁其所謂海空軍給予地面作戰的影響,及地面停戰而海空軍不停戰的奇談。從喬埃的發言看來,我方在目前必須堅持以三八線為軍事分界線的主張,並以堅定不移的態度,駁回其無理要求,才能打破敵人以為我可以一讓再讓的錯覺。”
在談判中佔不到半點便宜的美國人,始終忘不了炫耀自己的武力,喬埃就公然宣稱:“讓炸彈、大炮和機關槍去辯論吧!”李奇微也揚言:“用我們聯合國軍的威力,可以達到聯合國軍代表團所要求的分界線位置。”於是聯合國軍開始發動夏季攻勢,實施所謂“絞殺戰”,失敗後又發動了秋季攻勢,結果還是損兵折將,以失敗告終,重新回到談判桌前。在敵方用兵的關頭,毛主席指示我方代表團:
“代表團的任務是談判兼打文仗。敵人如決心破裂,我們也要從各方面做足文章,使破裂的責任落在敵人身上。敵人如仍然是拖,我們應從拖中做主動的文章。你們應既不消極也不急躁地沉著應變,主動作戰。”
事態的發展無不驗證了毛主席預測的準確性,敵方無時無刻不在打著逼迫我們訂立城下之盟的如意算盤,而打破敵人算盤的恰恰是毛主席的錦囊妙計“以打促談”,這是毛主席一切謀劃的核心。這場停戰談判曠日持久,從1951年7月10日雙方開始坐下來談,一直到1953年7月27日才坐下來簽上了字。原因是什麼?就是聯合國軍一直不死心,它想用軍事手段解決問題的賊心不死,一個美國記者說,美國的軍隊再花三十年也打不到鴨綠江,毛主席說:
“我看再打二百年,他們也沒有希望打到鴨綠江。”
即便這樣,聯合國軍也沒有放棄戰場上的較量。哪怕在停戰簽字的前幾個月、前一個月、前幾天,雙方還是打得不亦樂乎。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自1953年5月13日至7月18日,兩個多月殲、傷、俘敵九萬餘人,尤其自7月13日開始的戰役反擊,在金城東西三十餘公里的正面,向敵四個多師所據守的陣地,同時進行突破,截至18日,五日內共殲敵、俘敵二萬八千餘人,擊潰敵四個多師,共攻佔敵縱深十公里約一百七十平方公里的陣地。聯合國軍徹底沒脾氣了,在毛主席面前,他們無路可走,最後還是不得不把字簽了,這是美國人簽下的是“歷史上簽訂沒有勝利的停戰條約。”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那麼牛逼的一個人,也算見識了毛主席,他無可奈何地說:“毛澤東是一個極難對付的人物,恐嚇、威脅對他沒有用。”
毛主席運籌帷幄,決勝千里,靠的是他所說的“品質戰”。什麼是品質戰?就是毛主席於1935年在《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中所講的“我們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決心,有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有了這種品質,就能不畏強敵,勇於鬥爭,敢於鬥爭,善於鬥爭,就不會被敵人的囂張氣焰所嚇倒,所以在停戰談判中美國人叫囂要用炸彈、大炮和機關槍去辯論後,毛主席發出了“他們要打多久,我們就打多久,一直打到完全勝利為止!”的中國人民最強音,力不如人不是受欺負的根本原因,品質是會轉化為強大的力量的,毛主席領導中國革命以及抗美援朝停戰會談粉碎城下之盟的圖謀都證明了這一點。
“美帝國主義者很傲慢,凡是可以不講理的地方就一定不講理,要是講一點理的話,那是被逼得不得已了。”這就毛主席對美帝的認識,毛主席的洞察力是一針見血的,我們過去領教過,我們今天領教過,可以肯定的是,在未來我們還會不斷地去領教,一有機會,它還是想迫使我們訂立城下之盟的,當然這不定是在軍事戰場上,也可以在其他什麼戰場上。美帝就跟毛主席所給出的“紙老虎”的定義一樣,吃硬不吃軟,就得用逼的方法,逼著它講道理。
毛主席以“以打促談”為基點,用意志、品質和智慧打了一套完美而有力的組合拳,牢牢地把握住了戰場及談判桌上的主動權,讓傲慢的美國人的氣焰熄了火,讓美帝訂立城下之盟的圖謀徹底地破了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