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遭遇了“缺芯少電”後,本來就鬧心的通用、豐田、本田三大汽車巨頭近幾天非常不開心,因為高智公司在美國將他們一起告上了法庭。
10月20日,美國最大的專利運營公司高智公司在美國德克薩斯州東區和西區地方法院分別起訴通用汽車、豐田和本田三家整車企業侵犯其車聯網、傳輸及影片影象技術等專利。
三大巨頭被起訴
當前,汽車正在向智慧化、網聯化、電動化方向加速前行,而車聯網、訊號傳輸、感知系統的影片影象處理等技術,則是智慧汽車發展程序中無論如何都躲不開的。高智公司似乎想要藉此實現其“掘金”夢想。
其實,抱有這種想法的還不止高智公司一家。在此之前的10月初,由諸多企業參與的專利許可平臺(Avanci)旗下的L2移動技術公司(L2MT)在美國特拉華州地方法院正式起訴美國三大車企之一的福特汽車公司,指控福特公司侵犯其無線通訊技術相關專利。
據瞭解,在起訴通用汽車等三家車企之前,高智公司一名高管曾公開發布了一篇有關“汽車行業的智慧財產權應該重新洗牌”的文章,似乎是已經對此發出了明確的訊號。
其實,被告的幾大汽車巨頭在智慧財產權方面並不是“小白”。其中,通用汽車每年在美國授權的發明專利就有1000餘件,透過《專利合作條約》提交的國際專利申請每年也有數百件,這些都是含金量很高的發明專利。豐田汽車在美國授權的發明專利一年也曾超過2000件,而外界有傳聞其擁有的專利佔全球汽車行業專利20%左右。本田雖從未公佈過擁有的專利數,但其在日本車企擁有專利排名中僅次於豐田。而此前被起訴的福特汽車去年在美申請專利也超2000件。
外界認為,高智公司之所以向這些車企發起專利侵權訴訟,一方面,是因為其認為有一定的獲勝把握,退一步看,即使不能獲勝,還有兩種結果,一是雙方和解,共享專利應用的收益;二是即使得不到上述結果,也能讓三大汽車巨頭對自己留下個深刻印象。另一方面,此次涉案相關專利均為與車聯網、通訊、自動駕駛等相關的較為領先的技術專利,高智公司或許認為這些車企巨頭在汽車傳統技術上佔有較多優勢,在智慧汽車的相關前沿技術上並不一定擁有技術優勢。或許,Avanci也有這樣的想法。真相究竟如何,在被告方尚未正式回應及相關實際情況尚未公開之前,這都是一個待解之謎。
“專利蟑螂”屢得手
實際上,這並不是高智公司第一次起訴汽車企業專利侵權。早在2017年,高智公司就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提起申訴,稱豐田、本田和寶馬等日德車企專利侵權。當時,高智公司是用傳統汽車技術中的發動機相關專利起訴這些車企。與此次有所不同的是,上次其走的是行政路線,這次走的則是司法路線。
作為一家專利運營公司,高智公司成立於2000年,其宗旨是“構建一個市場,使發明成為一項創收活動”。在幾年前其罕見地公佈的資料中,該公司擁有6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83億元)承諾資本,專利累計許可收入3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92億元)。據瞭解,高智發明公司的創始人兼CEO內森·梅爾沃德是前微軟公司首席技術官,其共同創始人兼CFO愛德華·榮格則是前微軟公司的首席架構師。據稱,高智公司獲得過微軟、英特爾、索尼、諾基亞、蘋果、谷歌、雅虎、美國運通、阿道比、思愛普、英偉達以及易貝等公司的投資,其中很多都是IT業巨頭。
目前,高智公司方面稱其擁有超過6萬件正在產生經濟效益的專利,其中與汽車有關的專利佔有相當高的比例。其中包括汽車電子、車聯網、智慧座艙、車載雷達、數字影象、通訊、系統控制、網路安全、晶片、光學、發動機和動力電池等與汽車密切相關的技術專利。但是,高智公司的專利,基本透過收購其他企業及發明者個人手中的專利來進行許可、授權使用等運營方式獲得收入。而高智公司此前已在多起主動發起的訴訟中贏得收益。
其實,高智公司除了自己擁有上千家子公司之外,在美國還有很多同行,高峰時期甚至超過了600家。其運作方式在上世紀90年代在美國就出現了。專利運營公司NTP曾於2006年透過專利訴訟成功從黑莓公司索取超過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8億元)。由於這些公司屢屢透過訴訟等方式迫使企業向其繳納專利使用費,因此被很多企業稱為“最令人討厭的公司”,也有人稱其為“專利蟑螂”、“專利海盜”、“專利流氓”、“專利鯊魚”等。
之所以“專利蟑螂”有存在的土壤,是因為美國的專利侵權賠償普遍很高。在製藥巨頭吉利德侵犯默克旗下的Idenix製藥公司的專利案中,吉利德付給對方的賠償金高達25.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62億元)。
但與高智公司藉此獲得收益不同,Avanci向福特發起訴訟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希望福特加入Avanci。
會否入侵國內車企?
2016年,高智公司就曾在美國起訴聯想專利侵權。近年來,騰訊、中興、TCL、酷派等中國科技企業都在美國遭遇過專利運營公司的專利訴訟。
“汽車行業被認為是當代產業中最大的‘蛋糕’,所以,國外這類專利運營公司是不會輕易放過汽車企業這塊‘肥肉’的,像此次高智公司在美國起訴三大汽車公司,就已經發出了一個明顯的訊號,只不過在等待一個合適的時機入侵國內汽車企業而已。”湖南法源律師事務所律師任羽倫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國內汽車及零部件企業中,除了華為、比亞迪等為數不多的頭部企業擁有較為完整的智慧財產權管理體系及實戰經驗之外,相當一部分企業對此都缺乏足夠的認識,既缺少企業智慧財產權管理體系和運營經驗,也缺乏專業人才,更鮮見汽車企業有智慧財產權防禦策略,對於國外專利運營公司入侵國內汽車企業的潛在危機認識不足。
“面對隨時可能發生的法律訴訟,國內汽車行業企業應該未雨綢繆,儘快完善自身的智慧財產權管理及防禦體系。”江蘇中天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吳江向《中國汽車報》記者表示,一是儘快完善企業自身的智慧財產權管理體系,以此構建較強的自身智慧財產權“堡壘”;二是儘快建立智慧財產權防禦體系,做好智慧財產權的積累和合理佈局,以及預案;三是在儲備智慧財產權的同時,還要招攬專業人才。由此,以一系列工作,來構築足夠強大的“防火牆”。此外,如有可能還要組建覆蓋面廣泛、專利數量和質量足夠的汽車行業智慧財產權聯盟,以行業“聯手”的力量來應對“專利蟑螂”的進攻。
“國外專利運營公司的入侵時間或早或晚,是躲不過的,如果汽車行業企業能對此有足夠的重視,可以成為一種完善自身智慧財產權管理體系的倒逼力量。”中南大學交通運輸研究中心研究員時蔚然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無論是汽車企業自主研發還是聯合研發的技術成果,都要明確權利歸屬,及時申請智慧財產權保護,堵塞“專利蟑螂”鑽空子的漏洞。
“很有可能,汽車行業企業相關負責人明早上班看到的第一份檔案,就是‘專利蟑螂’送來的律師函或起訴書,所有汽車行業企業都應對此高度警惕。”吳江強調。
文:趙建國 編輯:李沛洋 版式:趙方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