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蛋,在漢代的《傷寒論》就見於入藥。比如治心中煩而失眠的“黃連阿膠湯”,用雞蛋黃補腎陰鎮心火。治咽中生瘡不能言的“苦酒湯”,用雞蛋清利咽止痛開聲門。
所以小小一個雞蛋,講究還蠻多的。整顆蛋性味甘平,滋陰潤燥、養血安胎、保護肝臟、健腦益智等。
蛋白、蛋黃、鳳凰衣(蛋殼下的那層膜)、蛋殼單獨入藥時,各有拿手本事。
蛋清,其氣清,性微寒。
黃帝內經曰:“形不足者,補之以氣”。形體虛弱,精神萎靡等,宜以五味氣化的能力提高功能。
蛋清能清氣,專注於讓受伏熱、紅赤紅、咽喉痛等疾病困擾的人得到好轉。
代表方劑:苦酒湯(出自《傷寒論》312條:“少陰病,咽中傷,生瘡,不能語言,聲不出者,苦酒湯主之。”)
組成:半夏,雞蛋(去黃,一枚),苦酒(醋)適量。
將半夏置於醋中煮沸,去半夏,趁熱下蛋清,攪勻。服用時一點點抿,慢慢吞下。
功效:利咽開音。主治咽中生瘡,不能語言,聲音難出,苔薄,脈細。
臨床主要用於治療慢性咽炎、喉源性咳嗽等病症。
蛋黃,其氣渾,其性溫。
黃帝內經曰:“精不足者,補之以味”,精不足,指人體的精髓虧虛,表現為身熱心煩、潮熱盜汗等陰虛證候,應補之以厚味,使精髓逐漸充實。
蛋黃屬於厚味食品,專注於滋陰,補血、胎產等。
代表方劑:黃連阿膠湯(出自《傷寒論》,主治“少陰病,得之二三日,心中煩,不得臥”)
這個少陰病,是傷寒六經病之一,六經是“太陽經、陽明經、少陽經、太陰經、少陰經、厥陰經”的合稱,少陰病是最厲害的,是邪在心腎的病變。分寒化和熱化兩種。
熱化表現為腎陰不足、心火亢盛、水火失濟、心腎不交,以致煩躁、心悸、失眠、口燥咽乾、舌尖紅等,屬陰虛陽亢,宜用清熱育陰的黃連阿膠湯。
組成:黃連、黃芩、芍藥、雞子黃、 阿膠
此方是芩連清心火,阿膠和雞子黃養腎陰。腎陰為水,正是中醫所說的水火既濟,避免了心腎不交。
再佐以芍藥,用芍藥的酸性,收斂津液來益營血,收陰氣來洩邪熱,於是熱得以清,煩得以除。
劃重點:雞子黃稟承了南方的火色,通達於心,可以補火,用生品攪和,是用它流動的意思。推以同氣相求之理,更能直入腎中以益腎水。
鳳凰衣,為雞蛋除去硬殼,取出內層白膜衣,曬乾。
性味甘,溫。補肺止咳。用於慢性氣管炎,久咳,盜汗。
1、治咳嗽日久:雞子白皮(炒),麻黃(焙)。研成細末,用溫水調下,一日二次。(孟詵《必效方》)
2、治目生翳障:鳳凰衣、蛇蛻、蟬蛻。研成極細藥末。點眼,一日二次。(《吉林中草藥》)
雞蛋殼,性味淡,平。
雞蛋殼,微炒後研成粉,外用可用於外傷止血、固澀收斂。內服可用於胃潰瘍反酸、胃炎疼痛,並對補鈣有益。
1、治小兒軟骨病:雞蛋殼含有90%以上的碳酸鈣和少許碳酸鈉、磷酸氫等物質,碾成末內服,可治小兒軟骨病。
2、止胃痛:將雞蛋殼洗淨打碎,放入鐵鍋內用文火炒黃(不能炒焦),然後碾成粉,越細越好,每天服一個雞蛋殼的量,分2次~3次在飯前或飯後用水送服,對十二指腸潰瘍和胃痛、胃酸過多的患者,有止痛、制酸的效果。
3、治腹瀉:用雞蛋殼,陳皮、雞內金,放鍋中炒黃後碾成粉末,用溫開水送服,每日3次,連服兩天。
一個提醒:每個人身體情況不同,文章所提供的方子,宜根據情況加減,建議找專業醫生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