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此人不可輕視,他嗜煙如命,每天要抽一聽,但知道我不吸菸後,與我談話時也絕不抽一根菸,他的決心和精神不可小覷。”
1945年重慶談判期間,蔣介石給他的心腹陳布雷說過這樣一番話。毛主席是他的死敵,他很注意瞭解毛主席。
重慶談判期間。蔣介石對毛主席的感受很複雜。一方面,二戰戰勝國領袖的身份讓他志得意滿,手上又握有經過美國訓練、裝備,能與日軍抗衡的重兵,他不把毛主席領導的我軍放在眼裡。
毛主席懷著和平的誠意赴重慶談判,他在日記中寫道:“毛澤東應召來渝。”內心的傲慢顯露無疑。
談判期間,他還蠻橫要求我黨取消武裝,當時在他眼裡,我黨放棄武裝不容談判,我黨不自行解決武裝,他用武力解決也是輕而易舉的事。
他在日記中記錄下他的輕視:“我料定毛這個人不能成事,他終究不可能逃出我的‘一捂’。”
另一方面,從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起,他近二十年都沒能剿滅在他眼裡不堪一擊的我黨武裝,反而在與我黨武裝作戰時損兵折將,這又讓他對毛主席深為忌憚。
特別內戰全面爆發後,他的軍隊越來越被動,和他的預期相去甚遠,讓他不由得憂心忡忡。
胡宗南佔領延安後,他忍不住密訪延安,想透過實地體驗,來了解毛主席和我黨力量的來源。
1946年內戰初期,蔣介石對我軍和解放區的進攻,還是取得了一些成效。談判還在進行當中,國民黨調集新一軍、新六軍、七十一軍,向被東北民主聯軍佔領的四平發起進攻。
這三個軍都是國軍王牌部隊,全副美式裝備。孫立人任軍長的新一軍,號稱 “天下第一軍”,在緬甸痛擊過日本精銳師團。
廖耀湘任軍長的新六軍,也是遠征軍主力,曾空運到南京受降,以緬甸的戰果威懾日軍。七十一軍有“御林軍”之稱,有人戲稱是蔣介石“荷包裡的部隊”。
三大王牌圍攻保衛四平的東北民主聯軍主力,林彪遵照毛主席的指示,為顧全談判的大局死守不退。在防線關鍵地段被突破,林彪主力有可能被圍殲的情況下,毛主席允許林彪撤軍。
撤軍後國民黨軍隊一路追擊,我方已做好放棄哈爾濱的準備。此戰使我方以四平為門戶,控制北滿的戰略意圖落空。
抗戰剛結束,我軍因尚未從遊擊模式轉變,指揮機構也沒來得及調整,在收復華北、歸綏的失地時,被兵力不佔優勢的傅作義部隊擊退。
內戰爆發後,我軍進攻大同,傅作義馳援攻打我軍佔領的集寧,一招“圍魏救趙”不僅解了大同之圍,還攻佔了集寧。
過了三個月,我軍佔領的唯一省會城市張家口,又在傅作義部等國民黨軍隊的進攻下被迫放棄,傅作義囂張地令他的秘書、我地下黨閻又文發文稱,經過二萬五千里長徵的我軍,照樣不堪一擊。如毛主席歸順政府,他傅作義願意給毛主席當一名隨從。
內戰初期的華中戰場,粟裕雖然取得了蘇中七捷,但隨著薛嶽指揮整編七十四師等國民黨主力投入戰場,解放區淮南、兩淮相繼失守。
淮陰是華中解放區首府,和談期間我黨曾準備把中央從延安遷往淮陰,以便參加聯合政府,佔領兩淮助長了國民黨的囂張氣焰。
這個時期,蔣介石更堅信毛主席成不了事的判斷,他信心滿滿地宣稱 :“5個月內在軍事上解決整個中共。”
內戰初期的形勢似乎也在印證蔣介石的信心。當時國民黨擁兵四百三十萬,海陸空齊全,其中美國裝備四十五師,美國直接訓練十五萬部隊,國統區面積佔全國的百分之七十六,三億多人口(當時我國人口四億七千萬),美國還用飛機、軍艦幫助國民黨把五十多萬部隊,運往進攻解放區的前線。
而我軍只有127萬兵力,沒有海、空軍,完全靠小米加步槍,也沒有外援。這種力量對比,不要說蔣介石輕視我軍,就連蘇聯當時也不敢預期我軍能取得最終勝利。
然而毛主席卻透過美國進步記者斯特朗,向世界展示出我黨的信心:“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看起來,反動派的樣子是可怕的,但是實際上並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力量。從長遠的觀點看問題,真正強大的力量不是屬於反動派,而是屬於人民。”
談到蔣介石挑起的內戰,毛主席對斯特朗說:“我們所依靠的不過是小米加步槍,但是歷史最後將證明,這小米加步槍比蔣介石的飛機加坦克還要強些。”
到1946年末,蔣介石的論斷就被毛主席的論斷打臉。國民黨軍隊佔領解放區的點線,卻沒能消滅我軍的有生力量。
戰線已達上萬公里的國民黨軍隊,守衛的兵力用去一半,用於進攻的力量大大削弱,逐漸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
1946年6月內戰全面爆發,到1947年初蔣介石的狂言不僅沒有兌現,國民黨軍隊反而遭到重挫。
華中戰場,陳粟部隊經萊蕪戰役等一系列作戰,殲滅國民黨軍隊十四萬;
在晉冀魯豫以及察哈爾戰場,我軍痛殲國民黨軍隊近八萬;
東北戰場,林彪大軍很快恢復元氣,取得殲敵五萬的戰果,蔣介石對解放區的全面進攻被徹底粉碎。
這種局面出乎蔣介石的意料,也許能讓他回想起多年前圍剿中央蘇區的經歷。那時紅軍和國民黨軍隊的力量對比更加懸殊,國民黨軍隊仍然不能消滅紅軍,這時蔣介石要五個月要解決我軍,真像是患上了失憶症。
不過蔣介石本錢雄厚,他認為調整軍事部署,仍然可以達到解決我黨問題的目標。全面進攻失敗,蔣介石就集中兵力採取重點進攻,重點進攻的首要目標當然是延安。
1946年底蔣介石全面進攻節節失利的時候,就已經在計劃攻佔延安。1947年2月底,蔣介石令胡宗南到南京,當面向他部署進攻延安的任務。
蔣介石進攻延安的意圖是,“摧毀我黨、政、軍神經中樞,動搖其軍心,瓦解其鬥志,削弱其國際地位”這三個意圖中,摧毀我黨、政、軍神經中樞是關鍵,如果實現,將會給我黨帶來毀滅性的災難。
為達成戰略目標,蔣介石親自坐鎮西安,指揮以胡宗南部隊為主的二十五萬重兵,動用上百架飛機,於3月11日發起對延安的進攻。
此時我軍西北野戰軍不足三萬兵力,面對危局,毛主席沉著應對,制定了外線配合內線防禦,必要時退出延安方針。
胡宗南揚言三天攻佔延安,但在我軍的英勇阻擊下進展緩慢。三天過後延安仍在我方控制中,黨中央和群眾轉移的準備工作進行得有條不紊。
3月18日,毛主席率中央撤離延安,臨走還讓彭德懷務必把延安打掃乾淨,以示從容,並告訴彭德懷:“蔣介石進攻延安,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少則一年,多則兩年,我們還要回來的。”
毛主席撤離後的第二天,胡宗南即佔領延安。砸不砸自己的腳是後話,蔣介石和胡宗南要先激動一番。
黨中央於1937年從保安遷往延安,在抗戰中延安成了人心所向的聖地,並具備了國際影響力,攻佔延安哪怕只得到一座空城,對國民黨來說也有重大的象徵意義,興奮之情可以理解。
毛主席在撤退之時,料定胡宗南佔領延安後會直奔他的住處,於是便在牆上留下了24個字給他:“胡宗南到延安,勢成騎虎,進又不能進,退又不能退,奈何,奈何!”。
胡宗南看著毛主席在窯洞牆上留給他的這句話,頓時哈哈大笑。
後來熊向暉在在回憶錄中說到:“這是胡宗南的習慣,符合他心意的,他哈哈大笑,道出他心病的,他也哈哈大笑。”
毛主席此話當然不會符合他的心意,那麼只能說明,毛主席一句話,便道出了胡宗南的心病。
佔領延安的訊息傳到南京,南京城鞭炮震耳、鑼鼓喧天,慶祝“陝北大捷”的活動甚囂塵上。
不過,幾天之後,毛主席說的“騎虎難下”,就立刻應驗了。3月25日,西北野戰軍就在青化砭,以六倍的兵力全殲胡宗南部三十一旅旅部和一個團三千餘人,活捉其旅長。
4月14日又在羊馬河全殲胡宗南所部135旅四千七百多人。5月4日,西北野戰軍採用“敵進我進”的策略,直搗胡宗南後方基地蟠龍,全殲胡宗南部六千七百人。
國民黨攻佔延安,我黨中央毫髮無傷,且留在陝北沒有東渡黃河。我軍計程車氣沒有受挫,反而保衛毛主席、保衛黨中央的決心讓士氣日益高漲。
國民黨攻佔延安後連遭敗績,我黨的國際影響不降反升。蔣介石得到一座空城,戰略意圖卻一個都沒能實現。
全國戰場上,我軍的反擊越來越猛烈,5月16日,蔣介石王牌中的王牌、不可一世的整編七十四師,也在孟良崮覆滅,這下蔣介石坐不住了,他要到延安去實地感受,毛主席領導下的我軍,為什麼能以弱勝強。
他告訴胡宗南:“兩年前我邀請毛澤東前往重慶進行談判,所以這一次我要來延安回訪,來而不往非禮也。只不過他沒有邀請我,是我不請自來的。”雖然連遭敗績,蔣介石的口氣裡,仍然透露出一種勝利者的心態。
胡宗南迎接蔣介石到延安做到第一件事,就是把蔣介石的各種生活用品運到延安,還把西餐廚師也接到延安,儘量讓蔣介石、宋美齡等人的“貴體”,不會因延安的貧瘠產生不適。
1947年8月7日,蔣介石乘“美玲”號專機,攜宋美齡和蔣經國來到延安。胡宗南佔領延安後,為了掩蓋僅得到一座空城的尷尬,向蔣介石謊報殲滅我軍五萬餘人。
如今蔣介石親臨延安,他只有硬著頭皮欺騙到底,趕建了十座戰俘營,把五百多個村民關在裡面,還挑選出一批巧言令色計程車兵混雜其中,準備應對蔣介石的詢問。
就憑這些套路,蔣介石不用來延安,也該知道國民黨為什麼不能戰勝我黨了。不過聽到士兵裝扮的老百姓,唱起改編的“東方紅”,蔣介石心裡還是自認“中國出了個蔣中正”才是正統。
黃埔起家的蔣介石,到延安首先去參觀我軍的“抗大”。來到“抗大”,學校的簡陋條件讓蔣介石震驚。
教室就是一孔孔採光不好的窯洞,沒有黑板,直接把牆用碳灰塗黑當黑板,粉筆不夠用,就用黃土塊在“黑板”上寫。
課桌低矮、破舊,沒有椅子只有小凳,蔣介石試著去坐小凳,想體驗下聽課的感覺,剛坐下去就差點摔倒,驚得旁邊的宋美齡和蔣經國趕緊把他扶住。
抗大的禮堂就是一方露天空地,旁邊放著很多小凳,開會搬來小凳,會後把小凳撤到邊上,騰出空間作訓練用。
專用軍事訓練場地就是一段稍作整理的黃土坡,訓練工具就是一些簡陋的木質器械,一座土矮牆用來做障礙訓練,日積月累,土牆上佈滿深深的手腳印。
隨行人員的詳盡介紹,讓蔣介石沉思起來。黃埔軍校創辦時也是因陋就簡,可和抗大比起來那簡直算得上奢華。
他不禁問身邊的人:“如果論裝置和教學條件,我們的黃埔軍校和中央軍校不知道比這裡強多少倍,可是我們會打仗的人才越來越少,在這種條件下成長起來的共軍將領卻越來越多,你們說說,這是怎麼回事?”
身邊的人沉默以對,無法回答這個問題,蔣介石自己也找不到答案。就像他不能理解,像徐向前、林彪、陳賡等一大批黃埔優秀生,為什麼都不被他的高官厚祿所動,而投向了處境艱難的我黨。
蔣介石當然想不明白。“四一二”前,他勾搭上江浙財團時,就斷言窮人成不了事,所以才把屠刀揮向了武裝起義的上海工人。
他因國民黨內訌下野時,也是靠聯姻宋氏家族,靠上財團的大樹,得以東山再起,爬上了權力的巔峰。
他的成功經驗告訴他,他的路沒有選錯,可是他又為什麼不能戰勝依靠工農,窮到“令人髮指”的我黨呢?這真是個難解之謎,他還要在延安繼續尋找答案。
第二天他來到楊家嶺、棗園等處,要實地感受毛主席的生活環境。來到毛主席的窯洞,蔣介石感覺窯洞寒酸得根本不可能是毛主席的住處。窗戶的舊木頭連油漆都沒有上。
毛主席是南方人不習慣睡炕,用榆木做了張簡陋的木床。榆木書桌老舊不堪,桌面已經凹凸不平,就是在這張書桌上,毛主席寫下了很多讓蔣介石都不得不佩服的文章。
院內還有一臺紡車,隨行人員告訴蔣介石,閒暇時,毛主席會自己紡線,毛主席窯洞附近周恩來、劉少奇等人的窯洞也都有紡車。
隨後蔣介石來到楊家嶺的一處菜地,隨從說那塊菜地由毛主席等我黨領導人親自耕種。
蔣介石終於明白,他對延安的經濟封鎖,為什麼沒能逼走我黨中央。抗戰期間面對蔣介石的封鎖,毛主席說:“我們是確信我們能夠解決經濟困難的,我們對於在這方面的一切問題的回答就是‘自己動手’四個字”。
中央領導以身作則,百忙之中仍然抽空參加生產勞動,“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在延安蔚然成風,大生產運動打破了蔣介石的如意算盤。
在楊家嶺,蔣介石讓人找來個見過毛主席的老農問話——你見過毛澤東?
老農回答:“經常見。”
“你覺得他怎麼樣?”
老農說到:“他和那些士兵們一樣,穿打補丁的舊軍裝、舊大衣、草鞋或者布鞋。他特別喜歡逗孩子,喜歡吃我家種的紅棗。但他從來都不白吃棗,都給我錢。聽說他晚上都不睡覺,白天睡覺,跟我們一起幹活、散步、開會、聽匣子(收音機),晚上忙著寫東西......”
老農口中的毛澤東,應該還是符合蔣介石對毛主席的印象。在重慶談判前,蔣介石就見過毛主席三次。
蔣介石第一次見到毛主席,是在1924年國民黨的一大上,不過這次毛主席未必看到了蔣介石。
當時蔣介石連正式代表都不是,只能列席會議。而毛主席不僅是正式代表,還被選為國民黨候補中執委,在主席臺上發了言。
第二次見到毛主席,蔣介石在國民黨內的地位有所提升,在會上和毛主席同臺演講,這次毛主席應該見到了蔣介石。
毛主席與蔣介石等人
第三次是在1926年,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熊雄,邀請毛主席到黃埔軍校報告。當時毛主席還是國民黨宣傳部代部長,蔣介石親自到碼頭恭候迎接,在會場上介紹毛主席。
毛主席講話時,蔣介石正襟危坐,還認真做筆記。會後蔣介石設宴招待毛主席,又親自送毛主席離開。
這次見面,蔣介石和毛主席有了直接交流,想必對毛主席瀟灑、隨意的風格有了切身體會。
而且毛主席不喜混跡在國民黨高官圈子,反而不顧身份,熱衷於“屈尊”結交工農,受到國民黨權貴的排斥,蔣介石應該也有所耳聞。毛主席和延安農民打成一片,蔣介石不會感到吃驚。
打成一片又怎麼樣,蔣介石這時仍然相信窮人成不了事,那依靠工農大眾的毛主席和我黨,最終也成不了事。而他依靠的是大財團和世界第一強國美國,他堅信最終的勝利一定屬於他。
不過要打敗對手就要了解對手,當初他的得意門生張靈甫,攻下華中解放區首府淮陰後,穿著繳獲的我軍軍裝和草鞋來南京見他,讓他喜出望外,對得意門生追求知己知彼的態度十分欣賞。
如今得意門生張靈甫已經為他盡忠,他這個校長要親自發揚得意門生的精神。這晚他拒絕了胡宗南給他安排的豪華住所,留宿在我黨的軍委大院。
蔣介石到延安二十天後,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拉開了解放戰爭大反攻的序幕。1948年4月22日,西北野戰軍光復延安,美國主流媒體紛紛做了報道。
美聯社報道稱,光復延安“將沒有料想到的氣氛注入了國大,代表們讀到了(民國)政府撤出延安的訊息,嚇了一跳。許多人對(民國)政府的失敗都私下表示失望。”
當初國民黨佔領延安讓我軍鬥志更加高昂,如今我軍光復延安,卻讓國民黨無比沮喪。合眾社報道說:“延安的失守對國民黨軍來說來是士氣上的大失敗。”
毛主席離開延安時對彭老總說的話兌現了,“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論斷也兌現了,蔣介石政權不久之後,就遭到了覆滅的命運。
不過延安之行並沒有讓蔣介石感悟到“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
他退出大陸之前,還對戴笠說:我們失敗就是因為殺人太少。隨後命令戴笠製造了重慶大屠殺。
他始終不能理解,毛主席和我黨與苦難的中國大眾站在一起,共同艱苦奮鬥,才能讓中國擺脫苦難,重新崛起在世界民族之林。
蔣介石無法參透的延安精神,是我黨永遠的寶貴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