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先生的旅行人生】
窯灣依靠運河漕運發達興盛,邑人中在政商兩道上出人頭地的理應不少,也自然留下了具備規模的深宅大院,吳家大院位於西大街中段,大門坐南望北,這是景區裡目前儲存最完整的宅院。
吳家大院始建於清朝康熙年間,當時原居住在福建的吳氏家族來到窯灣經營菸絲生意,發家之後在鎮上購置營建產業,家族號稱“吳半街”,可見當時他們不俗的經濟實力。傳說吳氏發家是因為有一位叫吳洪興的少爺,他經營誠信、樂於助人,特別是還為鄰居兩位孤寡老太提擔挑水,天上神仙為之感動贈送他一匹小金馬,由此吳家大旺、澤及子孫。傳說固然神奇,但懷有善良仁慈心意的人才能獲得圓滿的人生,這番寓意教誨是很不錯的。
大院現存有四進院落,作為菸絲博物館和主人生活起居的再現,讓遊客能瞭解清代菸絲行業的概貌和窯灣當地民俗,其中在第三進院落裡有一個行衙,是別處古鎮裡不常見的。行衙的行,與行宮的行意義相同,行衙就是官吏在持續移動過程中辦公的地方。窯灣吳氏後代中有一位吳保廷,是四品京官,因為被外派賑災回到窯灣,他就把自己的辦公場所設在吳家大院裡,四品京官的等級起碼等同於地方州府的主官,對於小鎮來說已經是難得一遇的大官,所以吳家大院也會因為這個行衙的曾經存在而名聲更隆。
吳家大院向東,走完西大街來到中大街,路口有古鎮的東哨樓,上題“東望於海“四字”,在這裡向下分出向西向南兩道,兩條街的盡頭都是運河岸邊。沿著中寧街往南,在要到達大運河的時候迎面又有一座南哨樓,樓門名曰“來薰”,取面向東南迎接和暖南風之意,樓上又有“拱辰”字樣,可見這個古鎮的南大門擔負著保護全鎮安危的重任。
窯灣鎮西、南面臨大運河,南門渡口向南直通駱馬湖,來薰門的位置是最重要的水路要隘,如果有得力的火器大炮,便能控制運河河道。今天的運河上雖然可能再見不到昔時帆檣雲集的盛景,但古鎮南門碼頭仍保有著航運樞紐的作用,走到岸邊,水面寬闊遼遠,M先生一度以為眼前就是駱馬湖,看了地圖才知道這裡只是京杭大運河的一段,駱馬湖還在南方數公里開外,清代陳儀有詩句描繪駱馬湖的風景:“極浦孤村無限好,淡煙疏柳不勝情”,於是不知不覺的,心裡又開始嚮往駱馬湖上的秋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