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大家好!我是龍叔,今天我要講的影視是《白雪公主殺人事件》,故事起源於一位化妝品公司的美麗白領,被人殺害並焚屍,轟動全國,被稱為白雪公主殺人事件,這個名字很美了。從校園欺凌,到辦公室文化,我們學習工作的地方,總會發生著不一樣的事情。《白雪公主殺人事件》放大了現代人的壓力和怪癖,有些不可思議卻合情合理。
它一方面無疑是因為真實網路中肆意滋長的道德綁架與盲從大眾,另一方面也因為像男主角(也是案件調查者)這樣的事主在自己的臆斷和利益驅使下有意識地煽風點火、推波助瀾。在影片結尾處,導演特別讓之前的施暴者自己也成為新一波網路暴力的受害者,凸顯當下網路生態之粗暴。 在這一鮮明主題的背後,《白雪公主殺人事件》同時擁有著與近幾年屢受好評的幾部青春片相仿的氣質。以多人物多角度碎片式拼貼還原事件真相的敘事方式,像是從《聽說桐島要退部》中移植而來;關於嫌疑人城野美姬的傳記式拼圖,又有著《橫道世之介》一般的不著痕跡和淡淡暖意;在一個嚴肅沉重的整體當中四處潛藏幽默伏筆的雜燴,大概要算是曾執導《金色夢鄉》的中村義洋的拿手好戲。這幾年的日式青春片,似乎在清純與黑暗、輕鬆與深刻間找到了那個微妙的平衡,猶如甜而不膩的糕點,苦而不澀的清茶。 它的複雜,還來自於它看似散亂卻精巧的結構。一樁看似板上釘釘的謀殺兇案,經過對受害人和美姬周圍親友同事的逐個調查,在不斷印證著美姬犯罪動機的同時,案件的真相也逐漸被抽絲剝繭般挖掘出來。老實說,如果將它視作一個販賣懸念的罪案,結尾的反轉以及推理的過程都算不得高明。但如果體會到影片的精髓並不在於結果,而是一路追蹤調查不同人群所呈現的細節,則不得不讚嘆導演的良苦用心。依次調查的多個人物,按與美姬從疏至親的遞進關係,引領觀眾(包括片中那些在網上圍觀事件的觀眾)層層深入地瞭解一個真實的美姬。有趣的是,對於分析罪案而言,這組人物關係又應當顛倒回去,與最終濃墨重彩著筆的美姬自己形成一個完整的閉環。影片多次出現關於某一具體事件的羅生門式回憶,不同人物提供的說辭給出的是同一事件的不同維度,卻只有極其細微的差別。這些細微的差別不但構成了完整拼圖中最重要的那幾個碎片,而且也是解讀當中每個人物心理與性格的鑰匙。
在這個網路時代,我們不應該隨便對別人進行評價,尤其是在不明白具體事情的緣由,會對其它人造成不可想象的傷害,就在我們生活中常見的鍵盤俠,很是接地氣了但是不可以害人。《白雪公主殺人事件》放大了現代人的壓力和怪癖,有些不可思議卻合情合理。在這個網路時代不管自己有多大的壓力都不要放在別人身上,尋找適合自己的解壓方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