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陵墓史上最為著名的當屬秦始皇陵,無論是規模、氣勢還是傳說中的地宮,都令後人產生無限的遐想。
秦陵坐落在距古城西安36km的陝西臨潼縣成都修建過程中,先後蒸發民工72萬,耗時達36年之久,其工程之浩大創歷代君王厚葬之最,其佈局結構和建築風格在即夏商周至大成的基礎上有了重大進展。而他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座皇帝陵園,對後世帝陵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秦皇陵地宮設施與地面宮殿一樣,墓內地底用銅加固,上至棺槨,文武百官依次排列,宮廷樓閣塞滿了奇珍異寶,用東海捕到的人魚煉油製成蠟燭,用作林中的長明燈,在墓室的地面和頂部雕鑿成天地山河,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以珍珠寶石鑲嵌成天上的日月星辰。
為防備盜掘,在墓道入口處設有自動發射的機弩,如果有人接近觸動機關,就會被亂箭射死。地宮裡的大量水銀易於揮發,產生劇烈的毒物,讓盜墓者聞之膽寒。秦始皇死後,秦二世下令皇宮內凡未生育的宮女嬪妃全都殉葬。為了防止洩密,所有參與墓內修造的工匠也全都被封殺於墓道之中,高大的墳丘上種上草木,像山一樣雄偉壯觀。
秦陵建成後的第三年,項羽率軍入潼關,把陵墓上豪華的地面建築付之一炬,就剩下了巨大的封土堆。這個封土堆坐南向北,呈富鬥狀,西部南北長350m,東西長345m,建成的時候高度約摺合現在的115m,經過長時間的風雨侵蝕,水土流失現在高87m。
1974年,隨著陵園兵馬俑的發現,為了探明秦嶺全貌,考古工作者進行了長期不懈的努力,現已探明,秦陵墓地面積為22萬㎡,陵園總面積218萬㎡,其規模之大遠超過埃及金字塔,是古今中外歷史上任何人的墓葬都無法相比的。陵園地面曾有內外雙重城垣,為南北狹長的回字形,城垣有門,內外城之間有角樓,寢殿,偏殿等大量建築遺址,外城周長六千多米,林區僅發現的陪葬坑就達三百多個,重要文物五萬多件,最大的陪葬坑一萬多平方米,最小的僅1㎡。
除了已發掘和待發掘的兵馬俑123號坑外,還發現了大規模的馬廄坑和坐俑坑98座,珍禽異獸坑31座,築墓民工墓3座,被處死的宮廷近臣陪葬墓18座,石料加工廠一處,窯址多處以及防洪堤和魚池遺址。
封土層下的地宮據考古實測面積近25萬㎡,比蓋在它上面的封土層面積達6萬㎡。地宮上方南北長515m,東西寬485m,四周由於牆體高和厚各約4m的宮牆,其頂部距線地表2.7~4m,是用未經被燒的磚坯砌成。宮牆四周有門,東西北三邊有斜坡門道。地宮在宮牆範圍內又分為外功和內功。從內宮再到墓室,就像是一個倒置的梯形,一層深過一層,第三個層面大約2萬㎡,也就是秦皇棺槨之所在。而產生強烈汞反應的,也正是在這一中心部位,面積達到1.2萬㎡,比一個足球場還大些。
秦陵地宮是一座立體結構的樓閣,推測深度最少在50m以上,其墓葬規格遠遠超過我國已發掘過的任何一座陵墓,一座亙古未有的超級天子大墓。而這墓室的主人不是別人,正是名振桓宇的千古一帝,秦始皇嬴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