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時,某城來了一個乞丐,他雖然衣衫破爛,但總是清洗得很乾淨;乞討時,他只是擺個碗在面前,安靜地等人施捨,從不出聲乞求。
城中有位姓劉的富商,見乞丐不凡,便邀請他到家中做客。劉富商準備了一桌子酒菜,乞丐腹中飢餓,很快便將酒菜吃下大半,但隨後,乞丐明顯還沒吃飽,卻不再動筷子了。劉富商看看乞丐,也不再動筷子。
劉富商問起乞丐不動筷子的原因,乞丐說道,自己原本出身於富貴人家,只是父母亡故後,他沒了約束,敗光了家產。以前,每餐的飯菜不管多少,他都會剩下一些,以展示自己的富足。
聽了這話,劉富商慨嘆道,自己出身貧寒,因此養成了習慣,每當看到飯菜剩得少的時候,他就會謊稱吃飽了,好讓父母和年幼的弟妹多吃點。剛才他也是看到菜少了,怕乞丐吃不飽,才停了筷子。
乞丐聽完,突然站起來對劉富商鞠了一躬,說道:“我終於知道了,為什麼我會從富翁變成窮人,而您會從窮人變成富翁!”
一個是家有餘糧,寧願倒掉,來炫耀富足;一個是食不果腹,自己不吃,讓給別人。兩種態度,造就的是完全不同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