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90年代的老物件,你記得幾件?70-80後的回憶
90年代的農村,那個時候農村經濟比較落後,改革開放的春風還沒有吹到農村來,農村人依然是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守著家裡的幾畝薄田過生活。
那時農村人沒什麼經濟來源,就靠種植農作物,然後家裡喂幾頭豬,長大了賣錢,來維持一家人的生活開支,閒的時候就在附近打點零工,賺點錢,那時有一門手藝的人是特別吃香的。賺錢非常困難,農村人一般都是自給自足,自己能搞定的,就不會請別人。
那時農村人使用的一些工具,器具,到現在都30多年了,好多都下崗了。下面小吳整理了幾種90年代常用的器具,看你家現在還有嗎?能認識叫出名字嗎?
第一種 頂針
小吳記得那時農村人穿的衣服都是請裁縫來家裡做的,自己買好布料,然後請裁縫,搬他的縫紉機來家裡做幾天,把全家人的衣服都做上。因此那時做的衣服做工好,一套衣服穿上好多年都不會有問題,家有小孩的,大的穿了,小的穿,甚至還沒壞。
平時有脫線的,開口什麼的,都是家裡女人自己縫補一下,那時還興做布鞋,冬天女人們就會在家,打鞋底,做布鞋,鞋底厚,就會用到這個頂針,針尖刺進衣服,然後把這個頂針戴在手上,頂一下這個針屁股,針尖就穿過衣服了,這樣省時省力,輕鬆多了。
那時這個頂針可幫了女人們的大忙,小吳那時晚上常見媽媽戴著頂針在那煤油燈下打鞋底,為我們製作布鞋。現在都是買鞋穿,好懷念兒時穿的布鞋,輕便舒服,暖和。
第二種 縫紉機
縫紉機在90年代可說是奢侈品了,一般家庭買不起的,那時新結婚的女人們的嫁妝一般都要縫紉機。
像小吳姨媽那時就專門去跟人學做衣服,然後結婚後男方買了臺縫紉機,為的是自己方便做衣服。現在縫紉機還躺在那裡吃灰,那時縫紉機可貴了,要幾百元,在那時是一筆不少的錢了。
第三種 高組衣櫃
90年代結婚時的必備嫁妝之一,用來儲藏衣服,被子什麼的。
那時誰家結婚,抬高組櫃子的都兩班人,太重了,兩人抬實在太累了,特別是嫁得遠的。
那時嫁妝全為女方家準備,結婚時男方安排人來女方家抬,大多不願意抬這套櫃子的。那時全是請木匠來自己家中做的,純手工實木製作的。
這套組合櫃,過去算是高檔傢俱吧。
第四種 收錄機
收錄機,在90年代,擁有一臺收錄機那是特別有面子的事情。
那時小吳上小學,小吳的叔叔買了一臺收錄機回家,可以聽收音機,還可以放歌,非常的拉風,好多的小朋友過來看稀奇,那時還沒有通電,叔叔都是用電池帶動收錄機的,那種大大的個電池,以前用來給手電筒供電的。
那時的收錄機特別的笨重,中間是主機,兩邊各是一個喇叭,挺長的,那時提一臺收錄機可神氣了。如今這些東西都沒用了,都被手機取代了。
第五種 電視機
小吳家到1995年才通的電,那時村裡就一家人有電視機,他老爸在鄉里上班的,擁有一臺14寸的黑白電視機,到了晚上,村裡好多的小孩都去他家看電視,房子都擠滿了。
記得那時剛好在播放《雪山飛狐》,也是在下半年快過年的時候,都下著雪,我們還打著手電筒去他們家看電視,回來都找不到路了,都被雪覆蓋了。
第六種 煤球機
到了90年代,小吳家也開始在冬天的時候準備一些煤球來過冬,平時一般都是燒柴火的。過春節的時候,有客人來,家裡燒煤球火乾淨一點,不像燒柴火那樣好多的灰塵。
煤球機就是用來訂煤的,那時都是去隔壁鎮的一個出煤的山上挑回來的煤,然後加些泥巴,用這水和好,就用這個煤球機來訂,往和好的煤上訂去,再壓一壓,再提起機器,到放煤球的把東西,把最上面那個鐵的東西提上來,然後訂好的煤球就放出來了。
等它風乾二三天後,就可以碼起來,疊好,就可以拿來燒了。還記得你家燒煤球火嗎?有很大的刺激性氣味,也就是一氧化碳了。很嗆人的。
第七種 腳踏車
在讀初二的時候,學校裡有同學買了腳踏車,因為他們家在公路旁邊,且回家比較遠,上學的時候就見他騎一輛腳踏車,羨慕極了。那時我們都是走路上學的。
那時的他可神氣了,因為是在山區,公路上坡下坡的,到了上坡就不好受了,得推著腳踏車走路,比單純走路還辛苦。到了下坡就快。總體來說,比走路的輕鬆多了。、
不過那時小吳家還沒有通公路,還是走山路,即使買得起腳踏車,也沒法騎。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了,分享了農村90年代常用的頂針,縫紉機,組合衣櫃,電視機,收錄機,煤球機,腳踏車等7種器具,這7種器具,在你家還有嗎?還能認出他拉的名字嗎當?歡迎大家在下面留言評論。當然農村還有很多的別的傢俱,我以後慢慢一發,大家一定要記得關注我哦。要不是下次找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