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產業融合將由“鏈式關係”演化成“網狀生態”
整理 | 甄 瑤
編輯 | Jane
出品 | 幫寧工作室(gbngzs)
編者按
當前,在碳中和成為全球發展共識的背景下,能源清潔、低碳轉型成為必然趨勢,這也是新能源汽車實現生命週期低碳化的重要保障。
然而,實現碳中和是一項複雜的綜合性系統工程,需要能源生產與消費各個行業共同行動。如何加強新能源汽車與電能、氫能等能源互動?如何促進新能源汽車與可再生能源高效協同?汽車企業、能源企業如何制定發展戰略、目標及產品規劃?
2021年9月16日下午,第三屆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WNEVC 2021)舉辦“碳中和願景下的新能源汽車與能源協調發展”主題論壇,東風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竺延風,蔚來汽車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斌,寧德時代研發總裁歐陽楚英,特來電董事長於德翔等進行現場發言。
日產汽車公司執行官、執行副總裁中畔邦雄(Kunio Nakaguro),LG新能源副社長、電池研究院院長鄭根昌等透過影片,在論壇上就上述話題展開探討。
幫寧工作室對以上發言進行了編輯整理,摘要如下。
▍竺延風:
2024年全新乘用車品牌100%電動化
在“雙碳”的新機遇下,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已超過10%,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達到35%,新能源汽車快速普及的視窗期已經開啟。這對汽車產業來說是一個歷史機遇。
如何將中國汽車工業做強做大做優?汽車行業和能源行業如何相結合?竺延風提出4個觀點:
第一,創新始終是推動汽車產業變革的基礎,也是新能源汽車發展之本。
新能源汽車產業存在突出的痛點和難點問題,歸根結底,是由於創新能力不強、創新成果不夠。
他建議:企業在推動創新中,要腳踏實地,實現有效益、可持續的創新。堅持市場導向,把滿足客戶需求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推動產品技術與市場需求平衡。在新產品和新技術投放上,把握好節奏,推動創新與消費形成動態平衡的關係。在加快創新的過程中,要統籌考慮特色與效率,按照“最大公約數”向前推進。發揮好協會學會、科研機構、產業聯盟等組織的作用,加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加強產品創新和服務模式創新,提供高質量供給。
第二,在新形勢下,要堅持以創新、協同、開放、安全的思路,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健康快速發展。
東風汽車將貫徹“五化歸一車,一車通四網”的策略。五化指輕量化、電動化、智慧化、網聯化、共享化,四網即交通網、能源網、資訊網、金融網。
第三,目前汽車產業融合發展態勢深入演進,正由零部件、整車及營銷服務企業間的“鏈式關係”,演化成多主體參與的“網狀生態”。推動新能源汽車與能源的協同發展,已迫在眉睫。
如何推進?進一步健全基礎性、系統性、可操作的制度體系,形成公平競爭的制度環境,杜絕利用法律法規的投機行為,以實際行動助力“雙碳”目標實現。新能源汽車產業要行穩致遠,還要繼續深化開放合作、相互借鑑,互通有無、共同進步。
第四,市場對安全的關注日漸升溫,產業鏈安全也要引起重點關注,整車廠和產業鏈、供應鏈企業要聯合起來提前謀劃,增強戰略性資源保障供給的能力,確保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可控。
東風公司預計明年將向歐洲批量出口新能源車10萬輛。到2024年,東風公司要實現全新乘用車品牌100%電動化。竺延風表示,東風要複製新勢力造車的優點,在2022年推出全新的新能源訂製式產品“M”。
▍中畔邦雄:
兩大支柱降低碳排放
“日產汽車計劃在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將在電驅化上進一步創新。”中畔邦雄表示,日產汽車透過獨有的解決方案——純電動車型和日產e-POWER技術這兩大支柱,致力於降低碳排放。
他認為,日產e-POWER技術是邁向碳中和的重要技術路徑,將在脫碳中發揮重要作用。
今年1月,日產汽車釋出碳中和目標,計劃到2050年整個集團的企業運營和產品生命週期實現碳中和。同時,日產汽車計劃在2030年代初期,實現在包括中國在內的核心市場新車型100%電驅化。在發展純電動車型的同時,日產汽車將日產e-POWER技術作為企業電驅化戰略的重要支柱。
e-POWER技術有兩個關鍵特點:其一,驅動軸連線電機,採用100%電機驅動。其二,透過先進的“STARC”燃燒技術,日產e-POWER技術將實現50%的極致熱效率。
e-POWER技術將很快搭載到東風日產第十四代軒逸車型上。到2025年,日產汽車計劃向中國市場匯入9款電驅化車型,其中6款搭載日產e-POWER技術。
▍李斌:
呼籲全產業鏈共同推進實現碳中和
到今年8月底,蔚來汽車旗下3款量產車型累計交付超過13萬輛,平均售價超過43萬元。8月份受晶片短缺影響,蔚來汽車交付量有所下降,但8月份訂單創造了歷史新高。
蔚來汽車所有使用者總行駛里程已經超過28億公里,累計減少了18.42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此外,蔚來已有445座換電站投入運營,還建成充換電站22座,進一步降低了碳排放。
目前,蔚來汽車正在和供應鏈合作伙伴共同制定降碳策略。
李斌認為,實現碳中和事是非常艱鉅的任務,這不是一家公司的事情,是整個產業的事情,全產業鏈都要行動起來,才可能實現這個目標。車企在汽車產業鏈中處於中間位置,要在實現全產業鏈碳中和的過程中,發揮主導作用。在使用環節進行碳減排,車企不止是和能源公司合作,還要把使用者充分調動起來,讓環保意識、減碳意識深入到使用者心中去。
為此,李斌呼籲:希望產業部門推動達成產業共識,確定清晰的產業鏈減排目標;希望形成合作聯盟,共同推動綠色產業鏈;希望國家政策支援產業鏈碳中和。
▍歐陽楚英:
四大創新體系應對碳中和
“經歷10年的高速發展,動力電池成本降低了80%,能量密度提升了將近3倍,迴圈壽命基本上可以實現15-20年,鈉離子電池也開始有了一些商業化的路線。”歐陽楚英說,從以上角度來看,我國電池在經濟性和效能上,都已經展示了非常好的競爭力。
他表示,電動車未來有望成為分散式儲能裝置,同時也是人的智慧助理。作為電動車動力電池供應商,寧德時代2021年上半年研發投入28億元,目前有8000多名研發人員在各地進行動力電池的研發。
歐陽楚英表示,電池在碳中和時代起著關鍵作用,可以助力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碳中和時代對電池提出了新要求,寧德時代有四大創新體系應對這些新要求,包括材料體系創新、系統結構的創新、極限製造的創造、商業模式的創新。透過大資料還有云計算,人工智慧可以促進電池技術的創新。寧德時代在生產製造、電池全生命週期以及產業鏈的上下游都進行了廣泛的佈局,以加速產業的融合發展。
▍鄭根昌:
現在是規劃碳中和目標的最佳時刻
“過去10年,LG不斷提升電池續航的能力、效能,降低成本,以加速汽車電動化。”
鄭根昌表示,LG新能源正在向更綠色的能源轉變。計劃到2025年,LG主要工廠100%使用可再生能源。LG在生產中透過使用數字技術,減少損耗並提高能源效率,公司也在研究更多的節能工藝來製造電極和電芯。LG正在尋找機會,透過壽命更長的電池和智慧電池壽命管理技術,實現電池的二次利用。
他認為,僅靠電動車一己之力不能解決零碳問題,只有完全實現綠色發電,才能顯著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為了實現零碳排放的目標,要關注3個方面:首先是越來越多的電池,其次是利用短時和長時儲能技術提供可再生能源的穩定電能,最後是在分散式電網和儲能系統的幫助下滿足用電需求。LG將使用數字化技術減少損耗和提高能源效率,到2025年新工廠的能效將提升15%。
▍於德翔:
電動汽車+充電網是實現碳中和最佳路徑
“充電網是支撐電動汽車大規模發展的基礎設施,而電動汽車+充電網是實現碳中和的極佳路徑。”
於德翔認為,碳中和要從源頭上解決碳排放,最好的辦法就是讓汽車不再燒油(電動汽車替代傳統燃油車),讓發電廠少燒煤(清潔能源替代傳統燃煤)。
他表示,充電網是新能源為主的微電網,能使用電成本大幅下降,聚合電動汽車電池及梯次利用電池,形成超大規模、低成本的儲能網。應當透過與電動汽車互動協同,以及電網的智慧排程,形成一定的成本優勢、規模優勢和效能優勢。
此外,於德翔還認為,充電網是深度連結著人、車、能源的資料網。充放電是一個數據連結和能源互動的過程,具有實時線上、高黏性和高強度互動的特點,在管理充電及車輛安全的同時,形成基於使用者、車和電池的大資料網路。“充電網是工業網際網路最大的應用場景之一。”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