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了,很多人又開始出現手腳冰涼的症狀了,不少人認為這是因為自己陽氣虛弱,但事實上,還有可能是這些原因:
穿得少
天冷時,如果我們沒有做好保暖措施的話,身體會自發啟動一種“保護措施”——會把身體中的血液優先供應給如心臟、肝臟、腎臟等,功能更重要的器官。
相對的,如四肢末端的手和腳,對生存沒那麼重要,被供應的血量或者說血液執行就會減少,就會出現手腳冰涼的情況。
太瘦了
人體的熱能需要靠能量來轉化,而食物是能量的主要來源。
如果單純依靠不吃、少吃或是隻吃素菜來降低體重,減肥方式不科學,那身體能量很可能攝入不足,導致無法產生足夠的熱量來抵禦寒冷。
要知道,脂肪是很好的防散熱組織,脂肪快速地減少會提升人體對寒冷的敏感性。
運動少
運動可以加速體內的血液迴圈速度,從而產生更多的熱量。
有研究證實,人在進行中低強度的運動時,身體產生的熱量是安靜狀態下的3~5倍,而高強度運動則能讓身體產生的熱量增加10~20倍。
這就是為什麼有時候縮著不動感覺特別冷,走起路來反而不那麼冷。
穿太緊
穿貼身的衣服更能體現出我們優美的身姿,但是,若衣服穿太緊會導致身體末端血液迴圈不暢,即使你的衣服很厚,但手冷、腳冷仍會找上你,一不小心甚至還可能誘發凍瘡!
針對上述原因導致的手腳冰涼,大家可以透過改善自己的日常著裝或生活習慣來解決。
但如果透過增加衣物、補充能量仍無法緩解手腳冰涼的症狀,就要小心疾病的困擾。
這些疾病讓人“怕冷”
① 貧血
貧血會出現頭昏、乏力、怕冷、心慌氣短、食慾減退等症狀,需要及時到醫院診斷治療。
② 甲狀腺功能減退
甲狀腺素是調節人體代謝的主要激素,甲減患者的機體代謝會減慢,就會出現怕冷症狀。
③ 血管病變
下肢動脈硬化狹窄會導致肢體慢性缺血,出現患側肢體乏力、腿腳怕冷、發麻抽筋等症狀。
④ 糖尿病
糖尿病外周神經病變會引起感覺神經、運動神經及自主神經病變,其臨床症狀就有手指、腳趾及下肢的發冷、麻木、疼痛等。
⑥ 下丘腦病變
下丘腦是大腦皮質下植物神經和內分泌的最高中樞,是人體的體溫控制中心,因此它的病變可引起機體內分泌功能紊亂,導致怕冷、脫髮、肥胖等。
改善手腳冰涼的辦法
① 喝熱湯
薑湯蘇葉飲:生薑3克切絲,蘇葉3克,紅糖15克,開水泡服,浸泡10分鐘再服用。薑湯蘇葉飲有溫經散寒、養血和胃的作用,對驅散風寒有一定的效果。
生薑大棗湯:生薑5片,大棗10枚,紅糖15克,每晚開水泡服可改善手足冰涼症狀。
② 暖手腳
泡腳是緩解手腳冰涼很有效的方法,在盆中加入42℃左右的熱水,浸過腳踝,浸泡20分鐘,也可加入艾葉、生薑,加強溫經通絡之效。
寒冷的時候,相互揉搓手腳心,可改善末梢迴圈,達到溫暖手腳的效果。
此外,按揉位於人的手背手腕上的陽池穴可生髮陽氣、溝通表裡,故可支配全身血液迴圈。
刺激陽池穴時應緩慢進行,力度應緩,時間要長,雙手應均交替按壓。
也可按揉腎俞穴、湧泉穴、勞宮穴等,能起到一定激發陽氣、改善末梢迴圈的作用。
③ 艾灸
艾灸神闕穴、氣海穴、關元穴、中極穴可振奮臟腑,激發陽氣。
平日也可艾灸足三里、湧泉、三陰交等穴位,艾灸時應注意避免燙傷。
若手腳冰涼症狀較重,應及時就醫,排除病理因素並積極進行治療,中醫可辨證施治進行針對性調護。
吉林日報社出品
策劃:姜忠孝
作者:莊莊
編輯:於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