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啟用電動腳踏車管理“新國標”,電動腳踏車會成第二個萬億賽道嗎?未來能與新能源電動汽車齊肩嗎?
目前看,可能不行。
當下電動車如日中天,未來還沒來就已經欽定太子,喊著萬億賽道等著繼位了;
那兩輪小弟弟電動腳踏車,能不能跟大哥爭一下皇位呢?
猛一看,有可能:
電動腳踏車保有量3億(中國腳踏車協會),不但吊打新能源車,比油車都高一頭;
但仔細一看,不太行,原因是:
1.電動腳踏車技術含量低,沒門檻,行業紅海利潤低。
電動腳踏車門檻低到什麼程度,低到可以單買車架、電池,自己組裝一輛車來騎;
很多低價車,都是車架電池單賣,買家按自己需求組裝;
各大品牌主流的都是這4個款式(腳踏車,滑板車,小龜摩托,踏板摩托);
主要部件就是車架,電機,電池,技術難度也跟汽車沒法比;
高價車和低價車,主要差在用料,做工,外觀,附加功能,技術含量相差不大,在市場表現上更顯不出差距。
因為技術高一丁點,就賣得貴很多;技術稍低的,差續航就堆電池,差效率就堆功率;
使用者那算下來花錢都差不多,高技術顯不出優勢。
2.電動腳踏車出行時間短,高階功能不是剛需。
電動腳踏車主要滿足短途出行,一般單次里程不到15公里,單次時間不到半小時,用完就放一邊了。
出行時間短,用到高階功能的時間就短,需求就沒那麼強。
比如影音多媒體,車載導航,遠端定位,智慧感知,自動駕駛,有也行,沒有也無所謂,反正湊合一會兒就完事。
電動車可以有一片自己的空間,在車內乾點喜歡乾的事;
電動腳踏車車沒這能力,除了等人和休息,沒人會在電車上思考人生吧。
3.電動腳踏車偏工具屬性,成本接受上限低,難以承載高階科技帶來的成本
開電動車圖個身份,騎摩托車圖個個性,騎電動腳踏車圖個方便。
一般使用者買電動腳踏車,主要在乎便宜皮實,能代步是關鍵,附加功能、高階功能都是次要,甚至外觀都不是第一考慮;
附加功能、高階功能、花裡胡哨的高科技,都是要花錢的。
市面主流車型大多在4000以下,即使個別廠商賣得出去4000+高階型號,但走量的還是2000元檔。
不到4000元,扣除材料成本,還能承載什麼高科技,中高階手機都不止4000元。
所以目前來看,電動腳踏車沒有成為與新能源電動汽車同級的賽道的潛力,仍然只是一種交通工具。
對電動腳踏車最美的幻想,是像科幻電影裡能飛起來,並且智慧又體貼像個活的機器人,只是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實現,也不知道能不能買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