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英國格拉斯哥召開的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在全球範圍受到廣泛關注。在地球的另一端,2021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首次設立的“碳大會”今天在上海臨港的滴水湖畔舉行。全球相關領域頂尖科學家線上線下相結合,共話科學減碳。大家達成高度共識,都認為科學創新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關鍵。請聽報道:
全球都面臨著氣候變化的挑戰,而化石能源消費是導致氣候變化的重要原因。199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副主席朱棣文認為,使用和開發可再生能源是目前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雙碳目標”的重要途徑之一,輸變電和儲能技術非常關鍵:“在高壓輸變電方面,中國是世界領先,儲能非常重要!甚至可以說比輸變電還要重要,因為現在輸變電呢我們已經有相關的技術了,但是討論到儲能,現在還是有問題。”
朱棣文說,目前全世界99%的儲能仍然採用抽水蓄能,和100年前沒有太大變化。好在熱交換器、電池蓄能和氫能的研究都取得了一定進展,未來有望大幅提升儲能水平。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周成虎認為,中國可以利用巨大的生態系統優勢,運用先進技術讓土壤和海洋捕捉二氧化碳排放,實現“雙碳目標”:“中國土地的生態系統可以說有非常大的容量,比如說中國的一些植被、土壤,各個方面對於碳的儲存量,將來可以對中國碳中和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我們對中國的總體的土地,海洋還有河流來進行生態恢復,那麼只要這樣做,還可以幫助我們做到翻倍的這樣一個生態系統的“碳匯”,可以幫助我們對人類二氧化碳的排放來進行中和。”
2015年麥克阿瑟天才獎得主楊培東在演講時展示了一種光化學裝置,能夠像植物那樣進行光合作用,以二氧化碳和水為原料,在陽光照射下合成有機物,實現碳捕捉。
楊培東:“我們其實想要模擬自然的光合作用,二氧化碳轉化成為有用的化學物質,這裡是我們的第一個原型的裝置,二氧化碳進來,然後會有水,然後太陽光照射,這裡是一個乙酸,然後氧氣會出來。”
楊培東所說的乙酸就是醋裡的酸性物質醋酸,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目前這套裝置還處於原型階段,有著非常好的前景。
在論壇上,頂尖科學家們就有關雙碳治理的最新科學和技術創新交流碰撞,充分展現了頂尖科學家們的開放與合作。現場參會的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上海大學教授、可持續能源研究院院長張久俊對此感受很深。
張久俊:“他們都是頂級的科學家,每個人的觀點都非常重要!大氣是沒有國界的,各個國家都要合作起來做這個事情,而不是說哪一個國家,所以說現在世界各個國家,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都在按照聯合國的《巴黎協議》,都在做這個事情。”
作者:上海電臺記者俞承璋、李雪梅、趙宏輝
實習編輯:侯添妍
責任編輯:金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