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1日從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臺獲悉,該臺麗江天文觀測站研究人員近日在類太陽活動恆星鋰丰度和恆星活動關係研究方面取得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天文領域重要期刊《天文和天體物理學》雜誌上。
按照傳統觀點,類太陽恆星的色球活動和鋰吸收線均隨恆星年齡的增加而減弱。其中活動性較強的恆星鋰丰度和恆星活動強弱之間的關係較為複雜。鋰元素是在大爆炸初期形成的少數幾種元素之一,鋰丰度的研究可以幫助我們理解恆星活動、恆星輕元素丰度和恆星自轉之間的關係。
類太陽活動恆星通常指色球活動較強的晚型恆星。大多數晚型矮星的大氣層裡面擁有黑子、光斑、譜斑、耀斑、星珥和星冕等類似太陽的活動現象,所以這類矮星又被稱為類太陽活動恆星。然而類太陽恆星的活動性強弱與恆星自轉速度相關,自轉較快的恆星的色球活動水平、X射線輻射強度也較高。
雲南天文臺邢麗峰研究員等人應用麗江1.8米望遠鏡及其附屬高色散折軸光譜儀的光譜資料,以第谷星表和倫琴X射線衛星探測到的X射線源交叉,選出了星等亮於10等、又具有較強X射線輻射的類太陽恆星作為研究目標,透過高色散光譜觀測獲得了高信噪比的高色散光譜,測量了鋰線的等值寬度,進而應用基於非區域性熱動平衡的生長曲線,獲得了這些恆星的鋰元素丰度。研究發現類太陽色球活動恆星的色球活動指數隨著恆星鋰丰度數值變小而變小;並且這些類太陽色球活動恆星的鋰丰度值隨著恆星自轉變慢而逐漸變小,同時恆星色球活動指數隨著羅西瓣數變大而變小。(記者趙漢斌通訊員陳豔)
來源: 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