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科技遇上農業,會有什麼奇妙的化學反應?近日,錢學森之子錢永剛教授赴農業農村部四川沼氣研究所調研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工作時,點讚了四川的能源微生物和秸稈資源化利用創新團隊,並以“錢學森科技報國的圓夢歷程”為題,做專題報告。
報告團一行參觀了能源微生物團隊和秸稈資源化利用團隊實驗室,聽取了承磊研究員和何明雄研究員對團隊科研方向、創新成果、平臺建設等情況的介紹,對研究所在厭氧微生物菌種保藏、鑑定、評價、開發和秸稈資源化利用方面取得的成績給予了高度評價。
農業農村部沼氣科學研究所能源微生物團隊是國內最早開展厭氧微生物基礎和應用研究的機構之一,是“農業部農村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重點實驗室”、“國家農業微生物雙流觀測實驗站”的主要組成部分,擁有“中國厭氧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中心”和“四川省厭氧微生物資源中心”等平臺。
團隊主要從事沼氣發酵微生物、石油地質微生物和微生物強化技術方面的研究。團隊瞄準農村可再生能源生產和農業生態環境汙染控制的國家戰略需求,緊盯國際能源微生物的發展前沿。未來重點開展能源微生物資源收集與功能評價、能源微生物代謝網路與調控機理、沼氣發酵工藝技術創新、農業廢棄物高效生物轉化與利用和農業環境汙染生物修復等研究工作。
農業農村部沼氣科學研究所秸稈資源化利用創新團隊主要依託成立於2007年7月的生物質能技術研究中心組建。立足於“秸稈高效降解與高值轉化”,聚焦於生物質資源開發、纖維素生物質抗降解屏障破解途徑、秸稈沼氣化利用及纖維素燃料乙醇與生物煉製技術等3個重點研究任務,從基礎研究、前沿技術、共性關鍵技術及產業化層面,開展秸稈高效降解的微生物學機理及代謝網路調控研究,研發秸稈資源轉化為生物質能源產品的技術及配套裝備,構建秸稈高效降解與轉化的成套整合技術體系,形成秸稈綜合利用產業發展模式與適應不同區域秸稈轉化技術體系的整合、最佳化及應用示範。
該團隊在成都及中國農業科學院西部中心昌吉基地開展田間示範實驗,建立了沼液利用-土壤修復-能源生物質累積等耦合關鍵技術體系;團隊積極投身現代農業建設主戰場,多次為綠色農業發展、整縣推進及秸稈綜合利用實施方案提供諮詢及技術指導,為我國及亞非等發展中國家培養了一批在農業廢棄物處理及生物質能源領域的技術人才。
在座談交流會上,王超副所長向報告團介紹了研究所歷史沿革、發展現狀、創新成果、轉化成效和支撐工作,錢永剛教授表示他一直關注農業的科技發展,也希望研究所抓住當前的機遇期,透過加大科研創新力度,解決農業生產中的實際問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