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這篇遊記時,我在腦子裡快速過了一遍我們走過的各個歐美知名小鎮,然後再回過頭來去審視這座被簡稱為”CK“的捷克小鎮,問了自己一個問題:
說它世界最美,它擔得起嗎?
在歐洲,千年古城、古鎮非常多,所以,想單靠拼歷史來搏出圈是很難的一件事情,必須還有點別的亮點。
在過去這些年,提到很多歐洲小鎮,無論是今天將要分享的CK,還是奧地利的哈爾施塔特、義大利的馬納羅拉 ,或者西班牙的龍達,人們總是習慣性地送上“最美小鎮”四個字。
歐式小鎮在中國遊客心中如此受歡迎,想來是因為它們共同的一個氣質:區別於中式古城/鎮的低調內斂又含蓄,歐式小鎮普遍色彩濃郁,雖然歷經千年風霜,但是歲月似乎並沒有給它們留下多少創傷,它們看上去依舊面容鮮活、生機勃勃。
這種視覺上的“眼前一亮”在網紅們口中有一個傳播度很高的詞:
超好拍照的!
不拍照等於沒來過,一個很好拍照的景區對遊客的吸引力是超級大的。
CK不僅具備這一特質,實際上是天賦異稟。
CK全名克魯姆洛夫,位於捷克南部波希米亞地區,地處伏爾塔瓦河上游,距布拉格約160公里。克魯姆洛夫在拉丁文裡的意思是“高低不平的草地”。據歷史記載,早在公元前6000年就有人類在此居住。13世紀,南波希米亞豪族維特克家族開始在此建造城堡和老城,但直到1374年,這裡還只有96幢房子。等到14世紀,維特克家族消亡,羅熱姆韋爾克家族接替成為當地的統治者。
經過幾大家族的接力建設,到16世紀時,克魯姆洛夫已是繁榮至極。再經過幾百年的努力,克魯姆洛夫終於成了我們如今所見這規模宏大的城堡建築群。
然後,這座古城於1992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自然、文化雙遺產。
我們是入夜以後到的CK。夜色將風景藏了起來,人的嗅覺便變得格外靈敏,我們老遠就聽到了伏爾塔瓦河的水聲。透過千年的古城門,城門上昏黃的燈光很暗。走過古老的木橋,橋畔的老城堡鶴立雞群。
這是我們關於克魯姆洛夫最初的印象。
次日逛古城。
克魯姆洛夫被流經該處的馬蹄鐵形的伏爾塔瓦河環抱,城內建築大都建於14世紀到17世紀之間,多為哥特式和巴洛克式風格。
要想看到全貌,可以登上城堡塔樓,能清楚看到紅頂的小房子鱗次櫛比。
它們已經存在了千年,早已和這塊土地長在一起。這種關係讓生活在日新月異的城市的人羨慕。發展太快,容易讓人覺得沒有根。古城對於當代人的功能,不僅在於懷念,更在治癒,幫我們重建與大地建立長久親密關係的信心。這樣一說,還真是羨慕居住在這裡的1.4萬名小城居民啊。
古城裡視野所及幾乎都是古董式建築,但還是有一些代表建築的,參觀時不妨著重關注一下,比如:城堡、會堂、黑死病紀念柱、埃貢•席勒藝術中心、方濟會修道院等。
去克魯姆洛夫旅行,除了看風景,還有一個高頻詞,那就是“洞穴餐廳”。我們去看了看這家聲名遠播的餐廳,發現早已被遊客霸佔,於是開開心心去鑽進一條小巷深處,隨意選了一間小酒館。風格跟網紅店洞穴類似,氛圍卻要local得多。
我們要了一份純波西米亞風格的套餐,又點了小酒,喝到微醺,跟小店老闆聊得飛起。
酒至半醉才最能體會古城的生活節奏,若能遇到一個愛聊天的老闆,那整個旅程就都生動了起來。
旅行這種事,見仁見智。無論是看風景、參觀建築、鑽博物館、逛菜市場、和當地人聊八卦都是極好的學習方式,最浪費錢的大概是:揣著一份攻略拍照式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