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人們都是以規律模型的方式認識事物、認識世界的,原子論、世界的本質是數、是氣、是火,就曾經是人們對事物的終極原因提出的形而上學論斷。機械主義決定論、量子力學非決定論、唯物主義決定論等等,也是這樣的認識論抽象規律模型。天文學的地心說、均輪模型,力學的牛頓模式、相對論模式,幾何學模式等等,那個不是人們為了認識特定事物而建立的規律解釋模式。
像邏輯模式的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等等,不僅是人們思想表達的規範和規律,也是現實事物本身形態特性表現的規律模式與規律。現實事物、現實世界的確是非黑即白,要麼運動著,要麼靜止不動;是生命體就不是石頭,是太陽就不是月亮。
現實事物及屬性同相關模式特性相近相似相同的程度,也是規律本質表現反映的程度。
規律模型或模式是觀察研究正規化的一種。正規化是人們認識觀察事物的通用方式,自然科學研究規範發達,就是因為它的正規化統一規範。社會科學主要透過概念和概念關係模型、邏輯模式認識事物,缺乏像幾何學、牛頓力學那樣規範統一的學科範式。
社會科學每每研究概念模型,值得同情的理解。在社科缺少自己的尺度:溫度計、重量速度尺度等,又缺少公認正規化(經濟學除外)的情況下,研究共性概念模型、建構概念模型關係式,實際也是試圖在觀察目的、觀察範圍、事物聯絡作用方式等等方面,達成一定程度的觀察者共識。最終起到的就是提出討論確立社會科學正規化、嘗試建立規律模式的作用。經濟學效用價值、勞動價值、抽象勞動概念及屬性模型的提出研究,為相應社會科學學科範式和規律模式的建立奠定了基礎。盧梭確立的平等概念模型,羅爾斯的公正概念模型,也在相應學科上起到了類似的作用。
二
共性,是存在於具體事物身上的眾多屬性現象之一,是具體事物屬性表現中與測量尺度或規律模型相近相似相同的屬性現象。楊樹是直的,月亮是圓的,要確認楊樹以及月亮與地球木星等的共性,首先需要“直”和“圓”的這樣的測量尺度或規律模型存在,其次才有這樣的共性產生。
抽象是科學研究最重要最基本的方式,沒有抽象就沒有科學。因為現實事物是普遍聯絡作用的,不同事物物件、不同目的方式與環境的聯絡作用,使現實事物的具體表現千差萬別。世界上沒有一片完全相同的樹葉,是現實的真正本質。唯有抽象出單一、純粹、較少受到干擾的關係與作用,並對這種關係和作用進行觀察、研究,才有可能找到各種各樣事物物件的共性(規律性)。
測量尺度使用本身就是對事物的抽象,不論是幾何尺度,還是重量、溫度尺度,其使用及其結果,都是從事物整體綜合的特性中,抽象出人們需要關注研究的方面關係與作用。如果說測量尺度是對客觀事物單一側面的關係抽象,而聯絡物件、聯絡方式、觀察目的、環境等正規化規定則是對事物抽象關係的組織與建構。共性和一般性,正是在這些測量尺度的抽象的方向上,在其他正規化要素的約束下呈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