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孩子會打洞。”這裡說的是不同的物種都著自己的特點,他們的後代往往也不會超脫相同物種的範疇,這是因為地球上各類物種之間存在著一個天然的生物防護罩——生殖隔離,它保護著不同種族之間的基因安全。
但是隨著科技的不斷髮展,研究人員發現或許這種生殖隔離並非無懈可擊,就拿人類與大猩猩來說,他們彼此之間的染色體差異只有百分點之一點五,這可以說是極度相似,基於這個發現,在上個世紀前蘇聯為了應對冷戰,企圖利用基因技術研製出一種全新的作戰武器——改造人,所以就有了後來臭名昭著的伊萬諾夫計劃。
伊萬諾夫計劃
1927年,白俄羅斯報紙《俄國時代》刊登了這樣一則訊息,內容大致說的是蘇聯的生殖生物學家伊萬諾夫教授,他試圖在蘇聯蘇呼米猩猩繁殖基地進行人猩雜交實驗,而伊萬諾夫本人則稱自己早在1920年就已經開始進行了一系列的人獸雜交實驗,他希望透過現有的基因技術手段孕育出人類與類人猿雜交後的全新物種。
起初,他打算利用人類男性的精子令雌性黑猩猩受孕,但是無論如何嘗試也無法成功,後來他轉變了思路將實驗顛倒過來——利用雄性黑猩猩的精子使人類女性受孕,後來因為實驗室中最後一隻雄性黑猩猩死亡,實驗被迫向後推遲。
實驗授權
由於這個瘋狂的實驗有違世俗的倫理道德,蘇聯官方也非常重視。為了確保伊萬諾夫的實驗順利安全地進行,1929年5月19日,蘇聯科學部發布相關決議草案,決議中共有四項規定:
伊萬諾夫在蘇呼米猿猴繁殖基地所進行的雜交實驗應該分為兩種,一種是相同猿類之間的實驗,另一種則是人與猿類之間的實驗。
為了維持人類文明的基本秩序,根據委員會的意見,用類人猿的精液對女性進行人工授精之前必須取得當事人的同意,雙方簽字畫押後實驗方能進行,同時實驗期間須對當事人進行隔離。
必須提前估量實驗風險,對實驗過程採取一切防範措施,而且當事人在隔離期間不得接受任何自然受精。
為了確保實驗的準確性和真實性,應儘可能尋多找一些志願者女性參加,人數不應少於5人。
失敗告終
得到批准之後,伊萬諾夫教授隨即前往非洲幾內亞進行實驗,他提取非洲黑猩猩精液並讓當地土著女性接受黑猩猩授精,可是由於實驗著實讓人難以接受,很多非洲土著女性寧死也不想懷有黑猩猩的雜種,所以她們毅然決然拒絕了伊萬諾夫教授的實驗。
1930年,伊萬諾夫教授因實驗未達到預期目標而遭到逮捕,隨後被判處流放哈薩克五年,1932年2月提前獲釋的伊萬諾夫教授卻因為中風而死亡,就這樣,他的人獸雜交實驗還是以失敗告終。
伊萬諾夫計劃聽起來就讓人害怕,但是它確實是真實存在的事件,事實上除了蘇聯,很多發達國家也都曾進行過人獸雜交實驗,但是全部都無果而終,後來為了維護地球基因的安全,各國聯合起來制定了“任何人獸胚胎不能在世界上停留超過14天,同時任何人獸胚胎不能被植入人類或動物子宮。”這樣的硬性規定。
我們人類之所以能稱之為人類,就是因為我們擁有著獨一無二的基因序列,可是倘若有一天由於基因技術人類融合了其他物種的基因,或許我們會變得更加強大,但是到那時我們還能被稱做智人嗎?世界又會有何種秩序呢?基因技術就像一個潘多拉魔盒,一旦開啟,就是風險與機遇並存的未知,所以對此我們一定要謹慎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