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
•《徐氏藝術館》,香港,1991年,編號100
•《徐氏藝術館•陶瓷IV•清代》,香港,1995年,編號87
•《海內外徐展堂中國藝術館藏品選萃》,香港,1996年,編號58
•《亞洲藝術》,卷36,5期,2006年9月-10月,拍賣新聞,頁128
•《香港佳士得1986-2006二十年回顧》,香港,頁171
• 「香港拍賣」,亞洲藝術報業有限公司,倫敦,2006年6月夏刊,9卷,8期,頁24
「大清乾隆年制」款
競投本件拍品,請與本公司有關業務人員聯絡提前辦理特殊競投號牌。
備註:
• 紐約佳士得,1977年10月28-29日,編號181
• 徐展堂先生「在望山莊」舊藏
• 香港佳士得,1999年4月26日,編號545
• 私人收藏
• 香港蘇富比,2006年4月10日,編號1519
• 北美十面靈璧山居收藏,編號SO404
本品造型優雅雋秀,直口短頸,左右附飾二如意耳,玲瓏別緻,扁腹,截面呈腰鼓型,內足牆直。釉質溫潤瑩白,器身前後均以粉青釉為地,模印佛家八寶紋,口沿上端亦以粉青釉模印回紋為飾;其器壁及雙耳以青花繪纏枝靈芝及蓮花紋,髮色於市場流通中為極上品,粉青釉含蓄之美宛如佳人初醉,青花蓬勃迸發之感似回永宣盛世,相互輝映。底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乾隆朝對於御瓷之形制,延續雍正時期制定瓷樣之方式,十分關注其釉色及造型之搭配,往往親自下旨欽定,如<內務府大臣圓琢瓷器燒造制價則例折>:乾隆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奉旨將選定磁器交唐英嗣後燒造,俱照現今發去樣款為定,琢器五十二件樣式尺寸不許更改,其顏色花紋或於此內酌量互相更換尚可;……年款俱依新定篆書「乾隆年款」字樣,勿致膠柱鼓瑟。」且此一時期創新品種層出不窮,《活計檔》載乾隆七年六月「嗣後燒造磁器或畫樣內或窯上樣內,揀選好樣式燒造送來,其平常樣式不必燒造。」故而乾隆一朝御窯緊隨皇帝之審美喜好,呈現出以華麗的紋飾,奇巧的造型,典雅的釉色,諸般精妙融為一體的風格。不僅在造型及紋樣方面趨於多樣化,在設色用彩等裝飾工藝上更有獨到表現。
此式扁瓶系受西亞文化啟迪而出現的器形,肇始流行於永宣時期,後雍正、乾隆二朝御瓷對其均有摹制與化裁,在清宮的正式名稱為馬掛瓶。其形典雅尊貴,透出皇家獨有的氣派,深為乾隆皇帝喜歡,多次諭旨唐英為之燒製,存世所見品類繁多,可見當年燒造之盛。目前檢視檔案,乾隆朝關於馬掛瓶燒製的最早記錄是在乾隆二年。據《乾隆二年內務府造辦處活計檔》之「記事檔」載,乾隆二年十月十三日,乾隆皇帝諭旨江西御窯廠要仿燒一大批名窯古瓷,其中就專門吩咐唐英「再將小些寶月瓶、馬掛瓶各樣釉水花樣燒造。」往後的檔案尚見,乾隆三年五月初六日的「五彩馬掛瓶」和乾隆三年六月二十五日的「宣窯青花放大馬掛瓶」等燒造記載。
乾隆帝好雅慕古之文化內涵。八吉祥,又稱佛教八寶,由西藏佛教流入中原,是佛家常用象徵吉祥的八件器物,為典型的含有宗教意義的瓷器裝飾圖案,也是乾隆帝喜愛的紋飾。由此表現了乾隆皇帝熱衷於藏傳佛教,滿清皇族與蒙藏權貴禮尚往來,和睦相處的歷史見證。此式造型乃借鑑永宣抱月瓶稍加化裁而成,最早源於雍正朝,存世實物可參見日本出光美術館典藏的「清雍正 青花蓮瓣文扁壺」,乾隆朝繼之,兩者質量相當,雖是在青花色澤和繪畫技法摹古永宣,然紋飾佈局和造型細節上卻是創新頗多,特別是主題紋飾蓮託八吉祥的出現,彰顯著濃重的密宗色彩,為雍乾父子崇佛禮佛的歷史見證。
查閱公私收藏,此式樣抱月瓶多見青花例,粉青釉加青花之工藝極為鮮見,市場幾乎不見,僅此一例。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一件紋飾、尺寸均相仿並帶乾隆款的青花八吉祥雙螭耳抱月瓶,相同器型可見《福壽康寧吉祥圖案瓷器特展圖錄》 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圖版11,和《釣魚臺國賓館美術集錦》小學館株式會社 P120,北京故宮亦藏有一列可做參考,詳見《宮廷珍藏---中國清代官窯瓷器》,第295頁,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