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黃衛強
來源 | 汽車服務世界(ID:asworld168)
自2012年左右,網際網路平臺攜資本進入汽車後市場以來,傳統汽車後市場似乎成為了落後、髒亂差的代名詞,需要那些坐在寫字樓裡面自以為是的精英來拯救,來翻牌,來升級。
十年過去,事實如何?
01
現象一:
筆者老家行業協會的好友告訴筆者,去年老家裡面的汽車服務汽車配件類工商資訊顯示登出700家,但是又新增了900家,好友直呼後市場興旺發達。
現象二:
筆者和一位汽車後市場媒體人聊天,說到汽車後市場門店和商家數量好像並沒有減少的趨勢,結果改天他就查了資料,然後在抖音裡面釋出資訊,內容是2018年行業媒體報道資料是42萬家,最近天眼查資料為62萬家。
現象三:
筆者開始溝通同行好友,並且回憶自己這麼多年從業以來的印象,發現幾個有趣的事實。
1、很多年就認識的開店同行,到現在退出的很少,就算有退出的,門店也是轉手給其他同行繼續經營;
2、還是那批認識多年的開店同行,他們很多都開枝散葉了,手下的員工、徒弟好多都自己去開店了;
3、筆者和同行們盤點,發現自己門店或者生活工作區域周邊,汽服門店不是在減少,而且在增加;
4、某供應鏈區域配件加盟商的老闆告訴筆者,從前本區域只有三五家競爭者,五六十個修理廠,如今本區域有將近十家競爭者,八十個修理廠。
現象四:
筆者和一位供應鏈大佬深度交流,大佬坦言,多年以來,汽車後市場供應鏈模式看不出在哪方面建立了先進生產力,既沒有改變交易模式,也沒有縮短交易路徑,更沒有降低交易成本,價格戰打來打去,還是連路邊的夫妻老婆店也奈何不了。
現象五:
當年喧囂一時的機油保養價格戰,入局的各方,到現在也沒能分出個一二三四五,誰也沒能做成老大。筆者從行業各方瞭解到,這幾家企業反而打得各自的財務狀況不是那麼好看,而且機油價格戰的主戰場和被波及的周邊區域,已經成為汽車後市場各大平臺和品牌廠家的禁忌之地:價格都打爛了,變成一個不良市場,這樣真的好嗎?
02
筆者大膽估算,到目前為止,汽車後市場真正能夠實現有效管控的汽配汽服連鎖門店,數量加起來恐怕最多也就一萬家左右。如果按照前文所述,四年新增二十萬家。大佬們努力十年,燒錢幾百億的結果,還佔不到新增門店數量的十分之一,更別說和那個令人絕望的總數六十二萬進行對比。
真是令人感慨,汽車後市場真的如那蒼茫大地,不管人類在上面留下什麼樣的痕跡,在大地的廣闊和超強的自愈能力面前,都將湮滅於無形。
這些現象應該足以引起大家的反思了!
平臺和頭部企業,經常說後市場的從業者如何沒素質,如何沒夢想,如何落後。
但是反過來說,諸位坐在寫字樓的精英,為什麼就是打敗不了這些當年的學渣?你自以為是的拯救,真是他們需要的嗎?你可以把你的夢想強加給學渣嗎?學渣也許要的只是一日三餐,老婆孩子熱炕頭,就覺得很知足了,為什麼要為你的夢想而起舞?你的夢想真的那麼純粹嗎?
汽車後市場的底層,終端門店,當然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真正深入進去,你會發現這些問題錯綜複雜。當你自以為是的想要以一個標準或一個模式進入的時候,也許自我感覺良好,但給到門店的實際效果卻是苦不堪言。
筆者和同行交流的時候,很多同行好友表示,不少連鎖的標準和模式,沒辦法與他們當前的實際情況融合,如果強行改變,就不得不放棄很多原有的東西。而後市場的複雜之處在於,底層門店的生存,各有各的方式方法,各有各的底層邏輯。
你自以為是的標準,對他而言很可能就是毒藥!
03
以汽配而言,供應鏈平臺所提供的全品類的價格和質量優勢並不存在,所以汽配連鎖的加盟商,外採飛單那是必定的,這家供應鏈的加盟商跑到那家供應鏈去拿貨也很正常。並且在品牌配件上,不管哪家供應鏈都沒有多大優勢,反而還不如本地供應商,而供應鏈的自主品牌又入不了本地優質修理廠的法眼。
結果就是供應鏈平臺對旗下加盟商的控制力其實很弱,加盟商也不只經營這家供應鏈的產品,供應鏈在加盟商眼裡就跟4S店眼裡的主機廠沒有多大區別,供應鏈在修理廠眼裡就是賣劣質貨的。
供應鏈平臺介入全車件更是沒有任何優勢,全車件領域灰色地帶太多了,修理廠和汽配商鬥智鬥勇,玩得不亦樂乎,供應鏈平臺強行介入,專業度又不夠,處理兩者之間的各種似是而非的糾紛,基本上就是裡外不是人。
筆者的同行好友經常戲言:所謂的供應鏈,只有賣油電輪最安全。
筆者的另外一位同行好友也經常說:汽配領域,一個單品能被吃透都不得了,全品類有競爭優勢簡直不存在。
事實上,供應鏈平臺在筆者的同行好友圈裡,就是大號的經銷商,還是上不著天下不著地的那種。
目前唯一被好友圈認可的,也只有開思,真正的供應鏈平臺,提供資訊和資料服務,其他所謂供應鏈的數字化基本上都是自嗨。
汽服領域,某虎是被大家認可的,但也是不可複製的,甚至因為某虎的成績,帶歪了好些覺得自己有能力複製成功的英雄好漢。其實某虎自身也在積極嘗試創新突破,你還去複製他三五年前的模式,覺得靠譜嗎?
今天的中國,可謂日新月異,三年一小變,五年一大變,當年某虎攜巨大流量迅速讓一家加盟店盈利的奇蹟,如今很難再現。
某貓另闢蹊徑,不得不說也是明智的。
救世主不是那麼好當的,你的模式如果簡單沒有持續性,門店很容易失聯,後市場很多這樣的連鎖,今年開發多少門店,又失聯多少門店。別看門店還掛著他家門頭,其實早就是陌路人了,與信用無關,人性而已,誰願意頭上多個呼七喝三的爹?
你要是想強運營強管控,摸摸自己兜裡有幾個錢,家裡有沒有礦,背後金主有沒有給你備上十個億美金吧。
04
後市場不需要霸主,後市場專治各種不服。
後市場也不需要救世主,你在寫字樓裡設計的標準規範,並不能適合門店的底層生存邏輯。
後市場應該回歸理性,生意就是生意,生意就是互相交換,你給我什麼,我回報你什麼,真誠地互相交易。
後市場十年了,誰看不懂誰呀?這跟智商和素質都沒有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