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星空,與你分享排球資訊與快樂。
作為一名算得上是女排的資深球迷,一直感覺自己很幸運,見證了中國女排四十年的輝煌與低谷,也相信會有很多和我一樣對中國女排長久熱愛並一直保持恆溫的球迷,我們能記住每一次奪冠時激動人心的歡樂場景,能記住很多蕩氣迴腸的經典之戰,更能記住伴隨球迷成長的一代又一代女排隊員,在中國女十次奪冠的歷程中,幾乎每一次逆境之中都會出現讓人難忘的“奇兵”,她們登場之後不僅起到扭轉戰局的作用,也為幾代球迷留下了精彩難忘的瞬間。
曹慧英
1981年世界盃 “鐵姑娘—曹慧英”
1981年第三屆世界盃是中國女排奪得的第一個世界冠軍,當時組隊五年的中國女排日臻成熟,特別是隨著郎平的出現,已經具備奪冠的實力。當時最大的對手是擁有海曼、克羅克特的美國隊及衛冕冠軍日本隊,其他隊難以構成威脅。對陣老牌勁旅前蘇聯隊的比賽中,中國隊第一局完全掌握了場上主動權,輕鬆取勝。
或許打得順風順水,第二局中國隊有些放鬆,場上形勢風雲突變,蘇聯隊憑藉狂轟濫炸和嚴密的攔網取得9:0的巨大領先優勢。面對不利局面,27歲老將曹慧英登場換下陳招娣(感覺當時女排運動員過了25歲就算老隊員),連攔帶發一口氣追平比分最後扭轉了局勢。主教練袁偉民在回憶錄寫道“一是曹慧英因傷缺席了世錦賽敗給蘇聯隊的那場比賽,心中‘沒鬼’,二是她本身司職副攻攔網水平很高,能有效封堵對方強攻。”
寫到這就有些感嘆,現在回看當時的比賽,說實話感覺水平很”菜”,但不得不承認的當年的運動員與現在相比技術上幾乎沒有任何短板,如果副攻替換接應放到現在一定會有人認為主教練腦子進水了,但當時副攻在4號位、主攻在2號位不換位稀鬆平常。當然必須用歷史眼光看待這種戰術安排,畢竟當時沒有“雙主+自由人”或三人的一傳體系,除二傳之外全部參與接一傳,這叫要求個頂個的都必須成為一傳好手。因此現在看比賽時場上出現一傳東倒西歪、滿天飛甚至“自由人”都被追發的尷尬場面,也就無比懷念當年。
鄭美珠
1982年秘魯世錦賽 “小鋼炮”鄭美珠
1982年,首奪世界盃冠軍的中國女排踏上秘魯征戰世錦賽,“奪冠軍難,保冠軍更難”,前邊說道八十年代初期的世界女子排壇呈現中日美三足鼎立的局面,在交手戰績中又有中剋日、日克美、美克中的連環套的說法。果然,小組賽中國零比三不敵美國隊,出線形勢一度危機。
本屆世錦賽上中國隊出現了兩名奇兵。一是梁豔頂替了有“天安門城牆”美譽的副攻周曉蘭,而最大的亮點則是身高1.72米的接應鄭美珠。印象最深的是與古巴、蘇聯等網上實力較強的交鋒中,她的上場不僅鞏固了後防,並且透過大範圍跑動,運用前後交叉等戰術有效盤活了進攻體系,當時的報道常用“眼花繚亂”“神出鬼沒”“化險為夷”等詞彙描述鄭美珠。此後鄭美珠一直以主力接應身份參與了後來的賽事,成為中國女排不可多得的一員戰將。
老一代的球迷應該非常熟悉這位中國女排有史以來身高最矮的接應,她也是個人最喜歡的球員之一,在以前的文字中也曾有過多次提及。
侯玉珠
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 “珠落玉盤”侯玉珠
1984年,中國女排首次參加奧運會,如能問鼎,將實現排球屆的最高榮譽“三連冠”。本屆奧運會羽翼日漸豐滿的古巴隊,已有復甦跡象的前蘇聯隊缺席,中國隊當時的主要對手依然集中在日、美兩隊。與1981年第一次奪冠時的主力陣容相比,場上的主力中只剩下張蓉芳和郎平兩名主攻,其餘位置均完成了新老交替,並且首次參加世界大賽的主力二傳手楊錫蘭曾飽受詬病,被認為是中國女排奪冠的“絆腳石”。
整個隊伍揹負著巨大的壓力出現在洛杉磯。小組賽發揮並不穩定,尤其是在與東道主美國隊交鋒中,頭號主攻郎平遭到重點“照顧”,進攻效率明顯下降,據楊錫蘭回憶說“郎平不下球,一傳又不穩,越傳越急,不知道傳給誰了。”此戰再次以一比三賽負於美國隊。好在經過短暫調整,半決賽發揮穩定戰勝老對手日本隊,與美國隊會師決賽。用現在的眼光看,1984年奧運會上的中國隊和2016年裡約奧運會的情形有很多歷史重演的相似,只是因年代久遠加之當時強隊較少,很少有人將這兩次奧運賽事做一次穿越時空的聯想。
與美國決賽第一局中國隊在14:9領先時被對手頑強追平(當時是換髮球得分制),主教練袁偉民再次用兵如神,派上福建姑娘侯玉珠發球,第一個球直落界內,第二個球墊到網口被郎平打探頭得分,這兩個發球也成為中國女排歷屆奪冠賽事中永恆的經典。當年的報紙用斗大的標題寫道“侯玉珠珠落玉盤”。侯玉珠也因這兩個發球一戰成名。
張蓉芳退役後,她與另一名年輕的主攻手姜英作為郎平的對角輪番上場,成為“五連冠”時期的主力成員。
張萍
2004年雅典奧運會 “暴力副攻” 張萍
2004年,中國女排時隔八年再次闖入奧運會決賽,主力副攻趙蕊蕊因傷只打了3分鐘下場無緣以後的比賽,頂替她的是來自天津副攻張萍。彼時張萍已是天津隊的主力副攻,特點是進攻兇狠,前後快球、時間差運用自如,還有一手漂亮的跳發球,作為副攻還經常上演精彩的後攻,可以說不僅在國內即便在國際也屬於少有的“暴力副攻”,但因當時國家隊主要以趙蕊蕊、劉亞男“一高一快”為主,張萍更多時間坐在替補席上。
臨危受命的張萍在本次奧運會上表現相當驚豔,進攻效率極高,與俄羅斯的決賽中更是拿下全場最高分,乃至很多當年的球迷在以後相當長的時間回憶這次奧運會直言道“雅典奪冠,張萍是頭號功臣,不僅救了中國女排,也救了陳忠和”,看似有些誇張,但回看當年的比賽,這個說法不能說沒有道理。
可惜這次奧運會後,張萍因傷病困擾難現雅典之勇,儘管後來先後有徐雲麗、薛明、馬蘊雯等新人湧現,但都無法做到“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當然也與後期老隊員狀態明顯下滑、一傳體系不穩有關。但無論如何,張萍在雅典“單騎救主”一幕成為“黃金一代”的佳話。
劉曉彤
2016年裡約奧運會 “福將”劉曉彤
這個片段無需過多描述,雖然已經過去了五年,但中國女排在里約上演蕩氣迴腸的逆轉大戲成為郎導時代的最具代表性的經典之作,相信仍有很多球迷現在經常回看“里約經典”,已成為長久難忘的記憶。對巴西的四分之一生死之戰中也讓無數球迷記住了劉曉彤,“福將”一詞在奧運之後也流傳開來。
本文挑選了記憶中的幾個片段對“奪冠”做一簡短回顧,只想表達一種不變的情懷,任何一支球隊都無法做到長期保持在巔峰狀態,任何一名球員也會受年齡、傷病等因素困擾出現狀態下滑。不說早期沒落的古巴隊,也不說新世紀以來曾兩奪奧運冠軍的巴西隊,即便現在,美、意、塞等諸強也不敢放出“狠話”稱霸時代,既是客觀規律,也是競技體育的巨大魅力所在。何況中國女排帶給國人太多的榮耀和幸福感,當新的奧運週期開啟時,選擇一如既往的支援就是對中國女排最好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