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君的話
她出身優渥,被父母視為掌上明珠,她能書會畫,多才多藝,她憤世嫉俗,毅然投入革命洪流,她堅貞不屈,將革命視為第一生命……她叫郭鳳韶,是“曉莊十英烈”之一,如今,她的故居闢為烈士紀念館,她的生平故事廣為流傳。
“且向百花頭上開”
一朵朵紅梅燦然盛放
是她的自喻
她
出身於書香門第
“閨閣千金”能書會畫
為了革命事業
將生命永遠定格在19歲
她
是“曉莊十英烈”之一郭鳳韶
一位將革命視為“第一生命”的
巾幗英烈!!!
郭鳳韶烈士像。
革命是我第一生命,我決不退社。——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反動當局追捕由進步青年組織的乙丑讀書社成員,面對危境,共青團員郭鳳韶以此明志。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發生後,中國革命一度陷入低谷。那段時間,16歲的共青團員郭鳳韶以畫明志,揮毫畫下兩幅圖,一幅《鍾馗捉鬼圖》,一幅《紅梅圖》。
當時革命局勢猶如寒冬,但在郭鳳韶內心卻燃著一團烈火。在郭鳳韶堂弟、今年已84歲的郭友于看來,堂姐郭鳳韶兩幅畫作就是寓意自己要做鍾馗除盡妖魔鬼怪,還要做報春的紅梅驅趕嚴寒,迎來萬紫千紅的春天。
“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郭鳳韶所畫《鍾馗捉鬼圖》、《紅梅圖》。
“《紅梅圖》寓意深刻,一塊頑石凸立中央,把一旁的梅樹枝條擠壓地低垂了頭,但是梅枝上的一朵朵梅花卻仍然傲然怒放,頑石壓不垮它們,這個頑石指的是當時的白色勢力,梅花象徵著當時中國像郭鳳韶這樣蓬勃向上的青年們。”郭友于說,這幅《紅梅圖》名為“且向百花頭上開”,是郭鳳韶的詠志之作。
如今,這兩幅畫作原圖,《鍾馗捉鬼圖》儲存在浙江台州臨海郭鳳韶烈士紀念館,《紅梅圖》儲存在南京雨花臺烈士紀念館,一處是郭鳳韶出生的地方,一處是郭鳳韶犧牲的地方。
1911年,郭鳳韶出生於浙江臨海一個進步知識分子家庭,為家中長女。其父郭松齋曾是同盟會會員,早年追隨孫中山參加辛亥革命,崇尚民主,母親李泳青思想開明,能善詩文。進步、民主的家風給郭鳳韶以深刻影響。
1925年,郭鳳韶考入臨海女子師範學校,加入由進步青年學生組織的“乙丑讀書社”,閱讀《新青年》、《中國青年》、《吶喊》等進步書籍和刊物。1926年,郭鳳韶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1929年秋,郭鳳韶考入南京曉莊師範學校。1930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不久擔任中共南京市委地下交通員。在校期間,為反對國民黨反動暴政開展示威遊行,郭鳳韶負責聯絡各大中學校,組織全市學生進行示威活動,積極開展鬥爭。
1930年4月學校查封后,郭鳳韶秘密轉移至無錫,以教書為掩護繼續革命工作。9月,郭鳳韶返回南京,為營救被捕同志不幸在南京下關火車站被特務盯梢逮捕。
在獄中,郭鳳韶不畏嚴刑拷打,始終對黨的機密守口如瓶。9月26日,郭鳳韶在南京雨花臺英勇就義,年僅19歲。
位於浙江臨海的郭鳳韶烈士紀念館。
2005年,郭鳳韶烈士紀念館在其臨海故居諸天巷14號落成。紀念館裡陳列著烈士生前使用過的傢俱、衣物、書信等原物,生動再現著烈士壯烈的一生和由普通愛國學生成長為一名共產主義者的思想、行動歷程。
在紀念館前,坐落著一座郭鳳韶烈士塑像,這座塑像落成於1988年,由朱德元帥夫人、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婦聯主席康克清題寫烈士名字。
行步於烈士故居,聆聽講解員章冬玲和郭友于老先生的講述,“曉莊十英烈事蹟尋訪”實踐團金佳楠等四位成員一邊參觀一邊記錄。對金佳楠而言,她努力尋找著一位生活優渥、鍾靈毓秀的“閨閣千金”是如何義無反顧踏上革命之路的答案,金佳楠覺得這個答案就藏在烈士的故事、書信和畫作中,裡面有著烈士投身革命的密碼。
郭友于說,“堂姐郭鳳韶在老家已經參加黨的地下組織,為家鄉的婦女解放和勞動大眾解放做了大量工作,她曾經隨姑媽去朱家尖大古塘小學教音樂、體育和美術,為廣大漁民的孩子服務。”
郭鳳韶(右二)在浙江台州讀書時與同學的合影。
在臨海,流傳的郭鳳韶烈士的故事不止於此。她吐舊納新,反對迷信,一次,她揭露一個說臨海方言自稱山西“關爺”的巫婆,讓巫婆灰溜溜逃走;她改良風俗,解放婦女,1924年,才13歲的郭鳳韶加入以“扶正人心、改良風俗”為宗旨的風俗改良會,積極參加該社宣傳反封建、解放婦女的活動,常和小夥伴一起唱《放足歌》,勸女孩剪辮、放足、讀書;她憂國憂民,思想進步,郭鳳韶常自編自演文明戲,其參演的《女人國》塑造婦女的英雄群像,歌頌婦女才幹,令家鄉農村婦女深受鼓舞。
這些故事點綴在郭鳳韶的少年時期,註腳著其敢於反抗、敢於鬥爭的革命品格,也藏著金佳楠要找尋的答案。
郭鳳韶在曉莊師範讀書時寫給父親的信。
如今,在郭鳳韶烈士故居,一件件斑駁的木床、衣櫃、書桌尚在,一本本進步書籍、一幅幅畫作、一封封書信、一張張照片尚在,但斯人已逝,在19歲一個青春美好的年紀,為了革命事業選擇了義無反顧。
在實踐團成員潘倩佳眼中,小小的故居里,每一個房間都充滿了故事,故事裡的每一個場景經過講述都彷彿歷歷在目。
在郭鳳韶臥室的東南角,挖有一個方井,直通往父母的臥室。潘倩佳瞭解到,在家鄉時,郭鳳韶經常在自己臥室裡組織開展秘密革命活動,這個通道就是以備密探前來抓捕時能夠有時間順利逃脫。
郭友于說,在曉莊師範被查封后,由於受到追捕,郭鳳韶返回家鄉,“在家鄉,郭鳳韶積極參加各種革命活動,由於白天太過醒目,他們便利用晚上一起撐小船到附近島上開會。在被臨海密探盯上後,父母擔心其安危,也曾勸她退出組織 ,然而郭鳳韶說父母生下我,給予了我生命,但剩下的路我要自己走,於是再一次離開家鄉前往上海。”
郭鳳韶烈士就義圖。
郭鳳韶的革命腳步從未停歇,從上海,到無錫,在開展秘密地下活動時,郭鳳韶得知同學葉剛被捕了,這讓她心急如焚。其實那時,郭鳳韶和浙籍同鄉葉剛已發展為一對革命情侶。
為了探聽到更多關於葉剛和其他同學的訊息以及南京局勢,郭鳳韶隻身一人秘密潛回南京,卻不幸被安插在學校的叛徒盯梢,最終被捕。
在獄中,郭鳳韶受盡酷刑,遍體鱗傷,幾度昏迷,但始終保守黨的機密,怒斥敵人:“你們想用逮捕、屠殺的辦法消滅共產黨,是不可能的!”體現出一名共產黨人的崇高氣節和堅定信念。
郭友于為南京曉莊學院“曉莊十英烈事蹟尋訪”實踐團介紹郭鳳韶烈士事蹟。
從郭友于講述中,金佳楠幾位同學聽到了郭鳳韶烈士在臨刑前最後一刻的故事:敵人給郭鳳韶戴上腳鐐手銬押往刑場,一路上,害怕郭鳳韶高喊口號,敵人用布條塞住她的嘴,郭鳳韶極力掙扎想扒掉口中的布條,卻被敵人用刺刀砍斷手指。在雨花臺,郭鳳韶最終獻出了自己年僅19歲的生命。
郭鳳韶烈士犧牲的訊息傳回家鄉臨海,其父郭松齋當場口吐鮮血,悲憤憂鬱成疾,兩年後病故,其母李泳青悲憤難抑,寫下《哭鳳韶女》:“惡耗飛來痛斷腸,掩門不敢動悲傷。淒涼鬼魅欺凌甚,革命犧牲姓氏香。”後獨自一人撐起整個家庭重擔,照顧養大四個子女。
1950年3月,國家向郭鳳韶烈士母親李泳青頒發了烈屬證,郭鳳韶烈士的英勇事蹟逐漸被傳頌開來。
南京曉莊學院“曉莊十英烈事蹟尋訪”實踐團與郭鳳韶烈士家鄉代表合影。
能夠來到郭鳳韶烈士家鄉,在其長大的地方深入瞭解烈士的成長經歷和革命事蹟,身臨其境步入那個波瀾壯闊的革命年代,聞聽一位巾幗女傑的生命絕唱,對實踐團成員吳燦杉而言,是一次難得的深入讀懂紅色信仰的機會。
“郭鳳韶烈士是我國民主革命時期台州最早犧牲的女共產黨員,對我來說,她不僅是我的學姐,還是我同鄉長輩,烈士大無畏的奉獻精神、堅定的革命信念皆是後輩青年可以學習和敬佩的寶貴精神財富。”吳燦杉說。
“革命是我第一生命”、“要堅持到底,未來的中國是我們的”、“能夠到農民中去,拿起槍桿子鬥,是幸福的”,90餘年後,郭鳳韶烈士當年的革命誓言依舊言猶在耳,她的革命故事依然在一代代青年之間流傳,去領悟她誓言背後錚錚鐵骨的信仰。
位於南京雨花臺的烈士塑像。
壯志常隨凌雲起
浩氣永存風雨樓
下一期
讓我們走近烈士沈雲樓
一起聆聽關於他的革命往事
—End —
此為本平臺原創
轉載請註明來源
共青團新聞聯播(ID:gqviewpoint)
記者|李川
編輯|李川統籌 | 陳鳳莉
來源:共青團新聞聯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