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看到這麼一個問題:為什麼抗美援朝時中國軍隊裝備那麼落後卻可以打退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
先澄清一個事實。
這個問題要分開來講,中國人民志願軍的裝備也並不是一直都很落後,在第三次戰役以後,蘇聯裝備就開始跟著第二梯隊的輪換部隊陸續上來了,雖然第一批只裝備了14個師,裝備數量缺口依然很大,但相比前三次戰役志願軍用的萬國牌要好太多了,不然我們美麗的喀秋莎火箭炮是哪來的?
喀秋莎火箭炮
說個最基本的問題,換裝以後,最起碼彈藥補給就容易多了,不然你手裡的是三八大蓋,我手裡的是繳來的美國湯姆遜,他手裡的又是個英國貨,那後勤給咱補給子彈不得瘋了,那麼多品種,找都找不全。所以這個事還是要先澄清一下,在蘇式裝備的加持下,只能說我們輕鬆了一些,不再對天上的飛機,地上大炮眼睜睜的毫無還手之力。美軍畢竟是第一軍事強國,即便到了相持階段,在三八線上打陣地戰的時候,除了鴨綠江南邊的一小塊的米格走廊我們說了算,前線我們沒有任何制空權,大炮方面要好點,不過美國還是略勝一籌,一個上甘嶺就喪心病狂傾瀉了190萬噸的炮彈,山頭被削下來兩米,整整炸了43天愣是沒有拿下我們的陣地,可想而知我們的志願軍戰士有多麼英勇,頑強。
再說一下我軍取勝的三大因素
一、指揮得好
不要說經歷了14年抗戰和4年的解放戰爭,我們指戰員和士兵那都是身經百戰磨練出來的,美國也是啊,人家來朝鮮的還都是王牌中的王牌,騎一師,陸一師,這些都是在歐洲戰場和太平洋戰場上吊打德國、日本的急先鋒。身為最高指揮官的麥克阿瑟,妥妥的二戰中鍛打出來的五星上將,就連當時的美國總統杜魯門見了都得禮讓三分。你看,大家都是久經沙場,我們能勝利,最根本的一點,毋庸置疑,還是我們的領導班子指揮藝術更勝一籌。
排兵佈陣,指揮打仗這事兒吧,不光是戰場上的歷練,關鍵時刻還是靠天賦。我們的毛主席,彭老總指揮戰鬥那都是藝術,可以看看,光抗美援朝這一仗,有多少戰例進了別個國家的教科書的,日本人就拿圍殲美騎一師一整個團的雲山戰役編入了軍事教科書,想當軍官,先看看中國人是怎麼打仗的再說。
再舉一個例子
前兩次戰役能夠打得非常漂亮,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我軍的指揮策略,一直到第二次戰役美軍損失慘重,麥克阿瑟都沒有弄明白,我軍到底來了多少人。這事兒還得從我們第一次入朝說起,電影裡“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的場面基本是不存在的,因為志願軍是嚴格執行中央軍委“瞞天過海”的作戰指令,夜晚秘密入朝,就是要打敵人一個出其不意,措手不及。為了最大的隱秘自己,麻痺敵人,那會兒我們的志願軍士兵們都是過了鴨綠江以後,清一色的換上朝鮮人民軍的服裝,學了幾句類似“繳槍不殺”的朝鮮話和散裝英語以後,戰場上就不能再說中國話了。
說到這裡,再說一個小插曲,美國剛仁川登陸那會兒,金日成的朝鮮人民軍已經把美韓聯軍壓在半島最南端的釜山了。麥克阿瑟五顆星也不是蓋的,一眼就看出來朝鮮人民軍的戰線拉得太長這個致命弱點,這個老將軍力排眾議,在看似最不可能的仁川登陸成功了,一下就截斷了人民軍的補給線,兩面夾擊開始了大反攻,一路打到鴨綠江,我軍就是在這樣的被動形式下秘密出動的。
美軍仁川登陸
悠哉悠哉跑在最前面的南韓偽軍們,那真是“吃著火鍋唱這歌”就被我們給揍趴下了,跑回來就報告美軍,前方遇到了強大的中國軍隊。美國人不信啊,認為這是偽軍們找的藉口。南韓這幫人戰鬥力很弱雞一點不假,偽軍這個稱呼也是名副其實,南韓的軍隊大多都是在二戰日本統治時期幹警察,保長一類的朝奸,一群靠著殘害同胞上位,貪生怕死之徒能有什麼戰鬥力。直到美國人在第一次戰役損失慘重,號稱王牌的騎一師差點被整個包了餃子,才迷瞪過來中國軍隊參戰了這回事。不過即便意識到了這點,也並沒有什麼卵用,在第二次戰役中又吃了這個虧。
事情是這樣的,彭老總是真厲害,在進攻中故意安排我軍一部,邊打邊退,還做成一幅潰逃的模樣,輕重武器隨意扔了一路。敵人一看,呦,這中國軍隊跑這麼快,肯定沒來幾個人嘛,就一通猛追?這下可好,又吃了大虧,一個猛子鑽進了彭老總布好的大口袋,又是一通圍殲,這一仗我們直接打過了三八線。你看看,咱這指揮藝術,不知道高了美國人多少個級別。
二、戰術發揮到了極致
大家都知道,我們軍隊最擅長的就是打運動戰,追求在運動中消滅敵人,在延安反圍剿那會兒,就開始牽著國軍滿山跑,等到敵人跑不動了,立即來個回馬槍,集中優勢兵力,迅速的穿插分割,敵人還沒反應過來,就被我們包餃子了。等到解放戰爭,這套戰術可以說被我們發揮到了極致,三大戰役那都是幾十、上百萬人的大兵團作戰,解放軍穿插起來仍是遊刃有餘,敵人要麼被切成好幾斷,要麼直接被咱們整個包起來,一口吃掉。
到了朝鮮,當然也要這麼打,仔細研究一下抗美援朝裡的那些戰役,除了五次戰役以後,我們開始在三八線上和美軍打陣地戰,之前的戰役裡,美軍動不動就被我們給包圍了。美國大兵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常常搞不清出,眼前的中國軍隊到底是從哪裡冒出來的。答案就是穿插,穿插,再穿插,我們的兩條腿在冰天雪地裡硬是跑過了敵人的四個輪,而且我們還沒有制空權,全部都是夜裡急行軍,經常一晚上在山地上跑個百公里。最近大火的《長津湖》裡第九兵團的穿插七連幹得就是穿插、迂迴、包抄這個活。
多說一句,還是要強調一點,美國軍隊戰鬥力確實很強,這是公認的事實,而不是近來一些自媒體說的那麼不堪一擊。他們不只是仰仗飛機,大炮,坦克這些強大的重武器,他們的戰術也在戰鬥中不斷的摸索,成長。
比如,在宋時輪將軍的第九兵團成功把美國陸戰一師和步兵第七師圍困在長津湖一帶的那場戰役,雖然是我們擅長的包圍殲滅戰,但是依然打得非常艱難。美國人吃了第一次戰役的苦頭之後,知道我軍沒有重武器的弱點,被包圍以後,他們採取了堅壁清野的戰術,把坦克將陣地圍成一個圈,士兵們全都躲在裡頭不露頭,反正他們有得是制空權,飛機隨便飛,餓了有空投,傷了就運走。這給我軍造成了不小的困難,我們沒有反坦克炮,能扛上來的最多就是迫擊炮,可在零下40度的嚴寒,就連用個迫擊炮都是奢望,不是炮管被凍壞,就是打出去的成了啞彈。
最要命的就是後勤跟不上,由於戰局變化太快,第九兵團入朝太倉促,他們本來是準備登島作戰,解放灣灣的部隊,士兵清一色南方子弟,很多人下雪都沒見過,更不知道這嚴寒的厲害,即便後勤補給盡了最大努力,還是有近一半計程車兵沒有棉衣,入了朝以後就出現了大面積的凍傷減員。我們的英雄連:長津湖冰雕連就出現在這場戰役的第九兵團,100個英雄離開的時候全都保持著戰鬥射擊姿勢。據突圍出來路過此地的美國士兵回憶,從那時起,他們就意識到了朝鮮戰爭的結局。就是這樣,我們沒有飛機大炮,挨凍受餓,靠著鋼鐵般的意志,還是全殲了美軍步兵第七師的北極熊團。
有了坑道防禦體系,我們照樣打陣地。
敵人在成長,我們更沒閒著,五次戰役以前因為武器代差的問題,我們基本不打陣地戰,後來蘇聯的裝備上來了,第五次戰役以後雙方陣線就基本穩定在了三八線附近,大家都看得出來,戰爭打到這份上,想要消滅任何一方都已經不太可能了。談判開始以後,為談判桌上增加砝碼,雙方更是牟足了勁向前推進各自的戰線,我們也不得不打上了陣地攻防戰。
不得不說在陣地戰方面,美軍還是有原始優勢,大家都知道,美軍的進攻模式比較單一,奪陣地的招數千篇一律,基本上就是飛機大炮先轟炸個兩三遍,緊接著步兵貓在坦克屁股後面往上衝。那會兒我們裝備也已經改善了不少,也有不少大炮支援,但是買來的畢竟還是跟不上美國人自己家造的多啊。你看一個上甘嶺戰役,我們不到4平方公里的陣地,就被他們投下了190萬噸的炮彈,這在戰爭史上找不到第二個。
所以啊,這陣地戰剛開始的時候,我們還是吃了虧的。但是我們志願軍的智慧是無窮無盡的,為了扭轉局面,我們的戰士發明了坑道防禦體系,說白了就是挖深坑,挖地道,可以說是超大型的地道戰。
坑道一般在陣地山頭的反斜面留上三個坑道口,坑道口外圍是我們的作戰工事,整個坑道里面四通八達,什麼休息室,射擊洞,到後來圖書室都給挖出來了。可別小看挖坑這事,就是我軍發明的坑道防禦體系,扛住了美軍飛機大炮的狂轟濫炸。據統計,1951年夏秋防禦作戰時,“聯合國軍”平均發射40~60發炮彈就能殺傷志願軍一人,到了1952年1~8月,“聯合國軍”平均發射660發炮彈,才能殺傷志願軍一人。有了坑道防禦體系,即便是他們拿手的陣地戰也還是打不過我們,最後談判好幾輪,我軍戰線還往前推進了不少。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志願軍的戰鬥意志
就像毛主席說的:“美軍是鋼多氣少,我們是鋼少氣多”,這個氣就是戰鬥意志。看看朝鮮戰場上我們湧現了多少戰鬥英雄吧,寧肯被火燒,也不暴露自己的邱少雲烈士,上甘嶺上用胸膛擋住敵人槍口的黃繼光烈士,戰鬥至最後一人抱著炸藥包衝向敵人的楊根思烈士……。再看看美國大兵,他們可是有一整套的投降標準的,比如:彈盡糧絕、無力突圍、於大部隊失去聯絡,只要符合其中任何一種情況,他們就可以理直氣壯的投降了。美國人永遠也理解不了,為什麼我們可愛的志願軍戰士可以揣著手榴彈,抱著炸藥包,滿身鮮血拼了命的往前衝。
那是因為他們身後是可愛的祖國,是熱愛的家鄉,是至愛的親人!
原創不易,喜歡就點個關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