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絲猴是中國特有的珍稀瀕危靈長類動物,共同特徵為鼻孔大且向上翹,嘴唇很厚,無頰囊,這是為了適應高原缺氧進化而來。成年雄猴頭頂上有深褐色直立的冠狀毛。根據棲息地分為川金絲猴、黔金絲猴和滇金絲猴,但這三種金絲猴的毛色並不都是金色,為什麼都要叫金絲猴呢?
因為這一屬最先被發現和命名的是川金絲猴,它們毛色通體金黃,因而得名金絲猴。實際上金絲猴隸屬於靈長目猴科仰鼻猴屬,如果按照體色來命名的話,川金絲猴應該叫金仰鼻猴,黔金絲猴應該叫白肩仰鼻猴,而滇金絲猴應該叫黑白仰鼻猴。但由於川/黔/滇金絲猴這些約定俗成的名字使用已久,重新取名容易引起混亂,所以直到現在仍用原名稱之。
川金絲猴
川金絲猴兩耳叢毛乳黃色,眉骨處生有稀疏的黑色長毛,兩頰棕紅,體背的絨毛黑褐色,其上面從頸後至臀部披有金黃色長毛,金黃色長毛亦出現在四肢的上外側,遠遠望去酷似披著一件金色斗篷。分佈於我國四川、陝西、湖北及甘肅,深居山林,結群生活。與人類相似,有著典型的家庭生活方式,成員之間相互關照,一起覓食,一起玩耍、休息。未成年的小金絲猴備受父母寵愛。但是小公猴成年後就會被趕出家門,自己到野外開始獨立的生活。川金絲猴食性很雜,以植物性食物為主,有些還愛吃昆蟲、鳥和鳥蛋。
黔金絲猴頭部為圓形,顏面部裸露,面色為灰藍色,雙眼微微向上傾斜。冠毛黃色,但毛尖為黑色,兩耳較小,也是黑色,全身披著暗灰色的、長度約為20-25釐米的毛髮,其中頭頂、背部、體側、四肢外側以及尾巴的毛色最深,為濃密的黑褐色,尾巴尖為白色,此外最獨特的標記還有大塊的橢圓形白斑長在背面的兩肩之間,所以又叫灰金絲猴或白肩金絲猴。它的體毛的長度遠不如川金絲猴長,背部長毛不明顯,毛的密度較稀,裸露的淺藍色面部面板也沒有川金絲猴豔麗。
黔金絲猴分佈於貴州省境內武陵山脈之梵淨山,主要在樹上活動,活動的海拔高度比川、滇金絲猴都要低,多棲於海拔500-800米河谷闊葉林,夏季則多見於海拔1400-2200米左右的闊葉混交林。也偶見於村寨附近。 由於黔金絲猴棲息在猶如孤島一般的梵淨山中,生存範圍狹窄,加之數量稀少,又被科學家稱為“世界獨生子”。
黔金絲猴同樣多為群居。一般約150-250只,一個群的大小在四季有分合的變化。為多雄多雌的混合家族群。食物為植物性的葉、芽枝、花果及樹皮。它們走到哪裡就吃到哪裡,一般每天更換一次活動地點,有規律地巡迴遷徙。
滇金絲猴的皮毛也不是金黃色的,它的身體背側、手足和尾均為灰黑色,背後具有灰白色的稀疏長毛。初生的幼仔全身的被毛為淺黃色,四肢的指(趾)尖都是紅色,尤其美麗的是口唇呈櫻桃紅色。在雲南,當地人也叫它雪猴或白猴,這可能是因為它生活在高山積雪地帶,或者是由於它的幼仔全身為淺白色的緣故。
滇金絲猴也以社群為生活形態,從20只到60只不等,組織形式主要分為兩類。一種是一夫多妻制的家庭,成員包括一隻成年公猴、數只母猴及小猴,公猴需要經過激烈的戰鬥才能贏得家庭。這種小家族為基本繁殖單位,另一種則是遊離在小家族之外、全由雄性組成的全雄亞組,它們一般是在爭奪交配權過程中的失意者和那些尚未完全成年的雄猴。當幼年的雄性滇金絲猴長到獨立的年齡後,就要離開所在的群體了。它們大多數會選擇加入一個由成年雄猴與亞成年雄猴組成的猴群。
滇金絲猴是世界上棲息海拔高度最高的靈長類動物,平時多在3500-4500米高度的雲杉、冷杉林中活動。棲息於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暗針葉林帶,活動範圍可從2500米到5000米的高山。主食松蘿針葉樹的嫩葉和越冬的花苞及葉芽苞,食植物嫩芽及幼葉。
金絲猴的分佈區狹窄,數量稀少,中國已把它列為第一類保護動物。並建立西安周至金絲猴保護區、白河川金絲猴保護區、沿渡河金絲猴保護區、紅拉山滇金絲猴保護區、巴東縣沿渡河金絲猴自然保護區、芒康滇金絲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西安金絲猴自然保護區等對金絲猴實施保護。
本文為中國大百科全書資料庫原創,轉載須授權。